北派著名国画大师溥儒先生画作欣赏
一次偶然的机遇,看到一幅《三驼图》,线条柔和流畅,人物栩栩如生,最让人忍俊不禁的是幽默诙谐的题识:“昔日王驼去探亲,郭驼相遇问前因,赵驼拍手哈哈笑,世上而今少直人。”作品寄寓深刻,下面是“心畲戏写”,原来是溥儒先生的作品。我知道他生前在台湾师大艺术系任教时,曾是席慕容的老师,称学生席慕容,“这个女孩子是一块璞”,还用笔写了一个“璞玉”的“璞”字。对溥儒先生的了解也就这些。
而看到了他的画,被深深吸引,想了解他,走近他;却发现他竟有着近似传奇般的经历。
原来溥儒先生(1896~1963)是满族爱新觉罗氏,初字仲衡,改字心畬,自号羲皇上人﹑西山逸士、“旧王孙”,与溥仪同辈。祖父恭亲王奕曾经权倾一时,连慈禧老佛爷也畏惧他三分。溥儒幼年即三次蒙召入颐和园晋见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光绪曾对他说:“汝名为儒;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十岁时与慈禧同游昆明湖,太后命其赋诗万寿山,溥儒出口成章:“彩云生凤阙,佳气满龙池。”慈禧则夸他“本朝灵气都于此童”。
溥儒先生少而好学,据其自述:“余从七岁学作五言诗,十岁作七言诗,十一岁始作论文。曾记先师命作《烛之武退秦师论》,有警句云:‘(烛之武)谓之忠可也,谓之能可也,谓之有纯臣之度则不可。’为先师所嘉许。”时人描述少年溥心畬:貌清秀而俊逸,为人诚恳真挚,见闻广博,而记诵精密,识见卓尔,思想活泼。且彬彬有礼,雍容大度,与一般浮华矜持的王陵少年,大相径庭。
溥儒先生先后就读于北京政法学堂、青岛威廉帝国研究院。还曾留学德国,所学为生物学和天文学。辛亥后,他曾随母隐居西山寺一住就是15年。此期间,他在古寺读书作画练书法,正如他在《自述》中所说:“家藏唐宋名画,尚有书卷,日夕照摹,兼习六法十二忌,及论画之书。又喜有山水,观山川晦明变化之状,以书法用笔为之,遂渐学。时山居于世若隔,故无师承,亦无画友,习之甚久,进境极迟,渐通其道,悟其理蕴,遂觉信笔所及,无往不可。”
溥儒先生悟性极高,家中举凡晋唐宋元各朝名画都有,他把这些真迹取来临摹,再读书,再观察真山水真事物。几年 工夫,画艺大进,作品首展北平轰动一时。台静农称赞其画能挟“天才学力,独振颓风”。
一九三二年,溥仪在满洲国登基伪帝,溥家兄弟趋之若鹜。溥儒先生却拒任伪职,并以一篇《臣篇》痛斥溥仪“九庙不立,宗社不续,祭非其鬼,奉非其朔,作嫔异门,为鬼他族”,表现了高洁的气质。
那时,有朋友向他索条幅,他写到“云散西寒月,清秋万里情。桑乾飞百练,不见范阳城。大漠殊风雨,神州尚甲兵。望山连易水,慷慨吊荆卿。”当时百姓处于日寇铁蹄下,溥儒先生有此诗句,亦属有心人矣。
一九四九年,溥儒先生辗转去了台湾,直到六三年去世,再没能回到大陆。这一时期,相传最有趣的事是拒绝第一夫人拜师。宋 美玲曾有意拜溥先生为师,溥先生提出两个条件:第一,不给宋美龄单独授课,宋夫人要学画,须跟其他弟子同学;第二,拜师要行拜师礼,要跪拜,还要磕头。这对受西方教育的宋美龄来说,根本不可能。据说宋夫人听后莞尔一笑,只好另求高明。
略知溥儒先生的经历后,我想作为道光皇帝骨血,面对清王朝的轰然倒塌,溥儒先生内心的苦闷与悲凉可想而知。儒家文化信奉的是: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若不能“兼济天下”,为苍生谋福,那就是要退回到自己的精神世界,“独善其身”,以求得心灵的平衡与宽释。由此可以推知溥儒先生画作精神内容之一二。
一、天真率直
设色童子
溥儒先生喜爱与小孩一同玩耍,享受天真无邪的真性情,以童子为主题的作品最能反映此种情操,一九三五年所作的《设色童子》即描写一个骑竹马的童子与后面持荷叶作伞的小童子,表现童稚诙谐的美感。
捕蝶
溥先生所画的《捕蝶》,画风受到杨柳青的年画影响,但是格调清雅脫俗,线条流畅优美,画面主题是天真无邪的男童正聚精会神的伸出右手准备捕捉蝴蝶,姿态俏丽活泼。将通俗的民间年画造型提升为高雅的艺术创作。画上题诗:“见虎了无惧,见蝶欲成禽;前却皆天机,漫鼓中郎琴。”晚年的溥儒先生性格有返老还童的倾向,画婴戏的主题,逼真生动。
善于驾驭
二、怀才受缚
溥儒先生的画马图很多,但我感觉他有以马自比,怀才受缚不能一展抱负,又向往建功的心理。
应悔遇昭王
题识: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三、宁静淡泊
雪中访友图
溥心畲先生清朝皇室后裔的特殊身份,使他悟到荣华富贵之后的平淡才是人生至境,因而他在画中营造的空灵超逸的境界令人叹服。《雪中访友图》茂密的松林生于冈峦之上,路径隐于林壑之中,曲折流淌的溪水将观者的目光引向画面的深处.深山幽僻处两位逸士和一抱琴童子踏雪前住山中访友。全画用笔精细周到.敷色淡雅.突出表现了山中雪后的宁静与秀美,表达了画家对淡泊生活的向往。
秋江泛舟图
没骨山水
香花香草图,则表现画家对高洁志向的追求。
幽香
闽江多此蕙
春风初见一枝斜
三十年代,有一次张大千先生到北平拜访溥心畬先生,恰遇大风,大千先生触景生情,随手画了一棵被风吹倒的大树,树上还缠绕着青藤。溥心畬先生不加思索,随即在画上题诗一首:“大风吹倒树,树倒根已露。上有数枝藤,青青犹未悟。”表现出一位旧王孙对清王朝的覆灭以及恭王府的衰落的无奈和伤感。
大风吹倒树
迁居台湾的溥儒先生故园难返,亲情阻绝,凄清孤独,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故乡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清平乐·青门渡》词,道尽一位孤悬海外的游子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青门津渡,雁断衡阳路,水面秋声云破处,不见故乡烟树。风风雨雨升华,茫茫浩浩平沙,万里江山家园,不堪回首天涯。
望乡
他还曾填过一首《点绛唇》,抒发了对故乡的殷殷思念情。“海外蛮邦,天涯孤客浑难度,千重云树,家国知何处?烟水茫茫,不见来时路。人非故,新愁无数,谁得朱颜驻。”
注: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