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园,旧春园?潮州城区中的土黄色印记
建成之初,就注定了新春园是一个平凡的住宅小区。
80年代的潮州城区版图中,还找不到这一片区域。
直到1990年5月6日,枫春住宅区新春园第一期住宅楼兴建。这里还是郊区。
建设新春园的目前是为了安置拆造的西荣棚户区居民。
第一期的工程建设很快,半年之后的1990年11月就建成了8幢7层楼高的楼房,一期总共400套,计14820平方米。
是的,每套住宅平均面积是37平方米。
那时候,没人会想搬到郊区住的,除非实属无奈。
在新春园住了三十年的陈姨就是这无奈中的一人。未搬来新春园之前,陈姨还住在西荣路西湖葫芦山后的棚户区。
葫芦山后的棚户区是为了解决回城的知青还有部分无房的居民而搭建的临时简易住宅区。
如果不是1991年1月4日的一场大火,陈姨还是宁愿住在离当时市区较近的葫芦山后。
1991年1月4日早上7时15分,西湖山后西荣简易住宅区发生火灾。8时半,大火被控制;10时许,大火扑灭。大火烧毁住宅3200平方米,受灾居民127户。
大火烧毁了棚户区中不少人的家,也让这些住户提前搬进了新春园。陈姨也跟着搬进了新春园。
她家的新房子就是带厨房厕所的一房一厅,37平方米。陈姨说,新春园中有的房子是公产的,但她的这一套是在政府补助后每平方230元买的,总共花了八千多一点。八千块,在三十年前也不是一个小数目。
虽然只有37平方,但陈姨终于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住宅。而且这在当时也并不过时。这一住,她就住了三十年。
新春园中,跟陈姨一样的人还有不少。
三十年过去了,新春园还是那个新春园。
原来第一批住在这里的住户,不少已经搬到外面更宽敞更舒适的小区了。但并不影响这里人气。
毕竟,现在的这里,已经成为这座城市的正中央!
人来人往的小区通道
楼梯上晾晒的衣物和买菜回家的阿叔
住宅区旁边老人看着水果地摊小孩玩手机
小区理发店里的老人们
到楼下玩猫玩耍的小P孩
用衣架晾晒的吊柿
夜幕降临后的新春园,一样不缺人气
楼上是居家,楼下是小食店的后门
走进新春园,它像是被这座城市遗忘了的一角
它更像是被时光遗忘了的一角
若不是透过那狭窄的缝隙,窥探到外面的世界,它的时光更像是停滞在二三十年以前。
虽然它已经显得与周围的高楼大厦格格不入,但正是这种反差,更凸显出三十年来这个社会的迅猛发展。
潮州的土黄色印记,还有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东湖住宅区及西新住宅区。
不管如何,它们代表着改革开放之初,潮州人生活的一个节点。
它们见证着城区的变迁,是这座城市前进的一个脚印。
它们,不该被遗忘。
资料来源:潮州市湘桥区区志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