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儿子27万买游戏装备!孩子沉迷网络,我们该怎么办?

本刊栏目:一代中师生|教师文学|教育教学

据钱江晚报报道:43岁的邰先生,贵州人,十几年来一直在温州打工。2019年1月25日,全家准备回贵州过年,发现卡上的27万元不翼而飞,迅速到瓯海区娄桥派出所报警。

真相让人大跌眼睛!原来是家里12岁的熊孩子,因为迷恋网络游戏,为了刷装备,通过微信转账、发红包等方式,被人骗走了27万元。

3月8日,瓯海警方从广东湛江将涉嫌诈骗的犯罪嫌疑人易某押解回温。易某以代刷装备、手续费、激活等理由,两个多月连续诈骗百余起,每笔数目从200元至13888元不等。

易某交代:小邰出手阔绰,经常花钱充值买装备。不管自己向对方要多少钱,对方都会毫不犹豫地答应。原本打算见好就收,但架不住小邰对游戏的热情,再加上自己的贪念,后来就狮子大开口,越骗越多……

易某一夜暴富,疯狂消费,为自己买了一辆二手车和一根2万多元的大金链子,把诈骗款挥霍一空。

目前易某已被瓯海警方刑事拘留,案件仍在侦查中,警方将尽全力追回邰先生的损失。

警方提醒:近年来,网络诈骗呈多发态势,其中网络游戏币、装备交易等案件,时有发生。网友在购买装备前很难辨别是否为诈骗,所以应注意核对支付平台或网上银行的相关网址,避免登录钓鱼网站。

网络游戏已成为时下一种时髦的业余爱好,从小学生、大学生到成年人,在虚拟的网游世界中,互相攀比,期望当上网游中的“老大”,不惜重金买游戏装备。

2013年,南宁市一名12岁的小学生,因轻信网友的一则100元可以买游戏里装备的帖子,往骗子发来的网站链接里注册充值,被骗10880元。

2017年春节前,家住江海区外海街道的黎先生,离婚独自抚养儿子。积攒了8000多元,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五年级的儿子,因迷恋“生死狙击”网络游戏,三天内通过40个网络红包给对方转了7000多元。最终,金币装备毫无踪影,对方承诺的退款没收到,还遭对方拉黑。那年春节,全家仅剩750元。

2017年,江西籍外来务工郭某,儿子迷上了网络游戏“王者荣耀”。郭某阻止,他儿子竟一怒之下,把家给砸了,郭某骂了儿子几句,没想到,儿子拿起菜刀与他对峙。

2018年,安徽安庆来晋江务工人员范某,17岁的儿子因沉迷网络游戏“王者荣耀”而休学。医院诊断:儿子存在“障碍”“失调”等症状。

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例如:游戏公司核实用户身份;推出防沉迷系统;网吧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等等。

但是,很多孩子一旦有时间、有条件,就会玩得不亦乐乎,令人堪忧!

我们经常会说:要想毁掉一个孩子,就给他一部手机。可见,沉迷网络游戏,对孩子的危害之大!

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几乎家家都有电脑,手机人手一部。孩子玩手机、网游并不是洪水猛兽,我们不能因噎废食,让孩子彻底屏蔽互联网。

有些游戏适度地玩一玩,对开发孩子的智力,有一定的帮助,但是,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的自制力以及意志力比较差,当迷上游戏以后,会对游戏情节产生强烈的依赖,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一位从事心理咨询治疗10多年的王女士,原以为自己已深谙治疗游戏成瘾之道。不巧,自家10岁的孩子也对游戏入了迷。

王女士首先是陪孩子一起玩“王者荣耀”,渐渐地,她发现这款游戏的确很有魅力。

王女士发现,所有的网络游戏,都是一个人与人之间沟通的话题,而依托着微信和QQ两大平台的“王者荣耀”,更加占据着社交渠道的主动权。这两大平台本身用户量就非常大,即使是成年人,大家聚在一起,如果唯独你不会玩,就会参与不进去,变成多余的旁观者。

为此,王女士要求孩子遵守游戏时间,她为孩子特意设立了一套玩游戏的管理办法——用孩子的表现积分来兑换游戏时间,培养孩子尊重规则,更是让他学会选择。比如,期末考试,如果三科95分以上,暑假每天的游戏时间可以自己安排;如果只有两科达到95分,就没有选择权了。

王女士谈到:孩子普遍喜欢玩游戏,但是否会沉迷,主要还是看父母的教育。

王女士的做法对他的孩子很有效,未必对所有的孩子都有效果,家长们不妨试一试。

网络游戏作为一种现代娱乐项目,上市多年来,不仅是孩子,许多成年人也欲罢不能,可见其魅力之大。玩玩网络游戏,无可厚非,但是沉迷网络游戏,甚至成瘾,就有问题了。

那么,究竟哪些孩子容易沉迷网游呢?

第一,  父母对孩子管得太严、太死的家庭。经常指责甚至打骂孩子,孩子没有发言权,更没有自主权,他们在网络游戏里,找成就感、满足感。

第二,  父母离异,或者把父母交给别人带的孩子。在孩子的心灵深处,隐藏了许多负面情绪,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在游戏中寻找安全和爱。

第三,  成绩差的孩子。他们在老师那里,听到的经常是批评、挖苦、讽刺。更可怜的是,回到家里,父母也没有好脸色。这样,他们一旦接触到网络,就会彻底不学习,在虚拟的世界里,找成功感。

第四,  住校的孩子。他们远离父母,老师也不能时时看着他们。特别是广大的留守儿童,祖辈大部分没有文化,只能保证孩子的温饱,很多孩子迷恋网游。

心理专家认为:7岁至12岁的小学学龄儿童和13岁至18岁的少年,常见的心理卫生问题,包括学习问题,如考试焦虑、学习困难、人际交往问题、情绪问题以及网络成瘾问题。当孩子对游戏已经成瘾,有必要求助专业人士。

怎样帮助孩子学会自我控制、克服诱惑、活在现实当中呢?

作为父母和教育者,我们更应该深度思考的问题是:

我们真正关注孩子内心需求了吗?

我们平时给孩子做到及时反馈了吗?

怎样让孩子的生活更有趣?

怎样让我们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更吸引孩子?

怎样让孩子的需求在健康积极的方面得到满足?

学校应当负起责任,出台相关措施,不允许孩子带手机到学校,或者只能带学霸机(也就是老年机,只能接打电话和发送短信),家长应该自觉配合;教育学生认识到网络游戏的两面性;玩游戏的时间不能过长,对身体和视力都极为不利;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学习网络知识,了解网络游戏,一起探索网络,正确引导学生合理运用网络。

家长要以身作则,文明上网,为孩子做好榜样;很多孩子沉迷于网络,是因为他们的生活太单调、太无聊,家长可以陪着孩子走出去,看电影、参观博物馆,拥抱大自然;有意识培养孩子的多种兴趣爱好;参加体育运动等等,转移孩子对网络游戏的注意力。多与孩子沟通、对话,培养孩子的安全防范意识,有必要对孩子的游戏内容进行关注,让孩子玩健康的游戏。

我们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跟现在孩子的成长环境和教育程度有着最直接的关系。建议社会增加一些教农村父母如何教育孩子的公益课程。各个扶贫单位重视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才是彻底扶贫的基础。

家庭教育很重要,却没有想象中的复杂。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所以,让孩子远离游戏的具体策略也是不同的,相信每个真正爱孩子的父母都是智慧的!

转载及商务合作请联系 微信ID:Yf131125



作者简介

望舒,80年代中师生,关注社会热点、教育问题,最喜欢的一句诗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教师福利

点击二维码,  [教案+课件+试题+视频]

主编简介

醉卧蘭亭: 男,70后,1993年毕业于民权师范学校,做过三年乡村中学教师,现供职于南京某高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