纣王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五千年的点滴)

前面说过,在史书记载当中,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的事情几乎就是复制粘贴的,相似度很高,这也成为怀疑夏朝是否存在的一个理由。夏桀和纣王就成为两个昏庸无道的代名词。不过这里面纣王的知名度可比那个不一定存在的夏桀高多了,主要是拜《封神演义》所赐,文学艺术的传播力量比历史学可大多了。

也正是因为《封神演义》,让纣王这个昏君、暴君的形象深入人心。不过现在也有给纣王翻案的声音,而且分贝还不低,里面不但有现在纵横论坛的民间史学家,还有一些个专业人士。其中包括一些位大咖,分量最重的当属郭沫若先生,还有一位顾颉刚先生,我看一些资料说还有胡适先生,只不过没有查到胡适先生的具体说法,那二位都有。

那么我们先来看看《史记》对纣王是怎么记载的:“帝纣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知足以距谏,言足以饰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己之下。好酒淫乐,嬖于妇人。爱妲己,妲己之言是从。于是使师涓作新淫声,北里之舞,靡靡之乐。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而盈钜桥之粟。益收狗马奇物,充仞宫室。益广沙丘苑台,多取野兽蜚鸟置其中。慢于鬼神。大冣乐戏于沙丘,以酒为池,县肉为林,使男女倮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

还有一段:“百姓怨望而诸侯有畔者,于是纣乃重刑辟,有炮烙之法。以西伯昌、九侯、鄂侯为三公。九侯有好女,入之纣。九侯女不憙淫,纣怒,杀之,而醢九侯。鄂侯争之强,辨之疾,并脯鄂侯。西伯昌闻之,窃叹。崇侯虎知之,以告纣,纣囚西伯羑里。西伯之臣闳夭之徒,求美女奇物善马以献纣,纣乃赦西伯。西伯出而献洛西之地,以请除炮格之刑。纣乃许之,赐弓矢斧钺,使得征伐,为西伯。而用费中为政。费中善谀,好利,殷人弗亲。纣又用恶来。恶来善毁谗,诸侯以此益疏。”

这里面司马迁先生首先肯定纣王的优点,聪明绝顶,而且力大无穷,可以跟虎豹之类的猛兽徒手格斗。也就是说他四肢发达,头脑更发达。还有其他史料说纣王曾经讨伐东夷,开疆拓土,这个算是他的功绩,也没问题。下面看他的罪状:

第一,为人傲慢,不能虚心学习别人的优点,觉得自己比所有人都强,也是,这么优秀的人,难免刚愎自用。司马迁先生也说他聪明到可以把向他进谏的人说的没词儿了,还可以把他的错误完全掩盖,这就属于聪明没用到正地方,后世很多帝王都有这个毛病,这个不能算罪状,最多算是缺点。

第二,贪图享乐,而且追求低级趣味,让乐师创作比较三俗的文艺作品,而且弄了个酒池肉林,这个您在《封神演义》里都能看到。他是整天整夜地开party,一喝一宿。而且还让男男女女裸体在里面玩耍。要搁现在就够得上警察叔叔把他们拘留的,聚众淫乱。不过这个严格地说还是属于自身修养问题,也谈不到罪状。

第三,媳妇迷,妲己说什么是什么。这个在《尚书》里的一篇《牧誓》,也就是武王伐纣的檄文当中也说了“妇人之言是听”。不过两边都没说妲己给纣王出的主意哪个是伤天害理的,《封神演义》里倒是说了,不过那个当然不能算数。

第四,横征暴敛,加重人民负担,用来修造宫殿,而且搜集各种好玩的东西,满足自己的奢侈生活,这个应该能算是罪状,而且也是后世很多亡国之君的通病,这个没什么可洗的。

第五,严刑峻法,胡乱杀人。这个就是有名的炮烙之刑,这就不用多说了。九候的女儿可能是缺乏点情趣,或者说玩的时候不像妲己那样放得开,他一不高兴把人家杀了。杀了人家闺女还不算,还把老丈人也杀了,而且是剁成肉酱。鄂候找他讲理,他又把鄂候给杀了,做成了肉脯,真是比较重口味。西伯侯,也就是周文王看不惯,私下发表点意见,他知道了,把文王抓起来,囚禁在羑里,倒成全了文王搞科研,弄出了八卦。这个还不说,后来周文王的人给纣王送礼,他就放了文王,还给他不经过自己就征伐其他诸侯的权力。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个权力,文王在西岐那个地方才不断壮大,才有了武王伐纣。所以说这个纣王还有点儿感情用事,而且有点儿不倒不正。

胡乱杀人我觉得应该算是一条罪状,不过反对意见说他杀的都是贵族,没对百姓不好,还有的说是纣王推行改革,得罪了贵族,产生的斗争,而且贵族对纣王泼脏水。

对这个说法,我找不到史料的支撑,完全就是臆想的产物。还有,就算是贵族,他也有生存权,也不能说杀就杀。而且不是杀贵族就是对老百姓好,阶级斗争为纲的思维该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了。而且以纣王的身份,他平时根本接触不到普通百姓,上哪杀去。就是杀的也都是奴隶,奴隶在当时是不被当作人的,是个奴隶主都少杀不了。现在发掘的商朝贵族墓葬几乎都有奴隶殉葬。这些在当时都不会被认为是罪状,所以不会记载在史书当中。但是纣王残暴好杀是一定的。

第六,不会用人,任用的人道德品行败坏,严重伤害了大商朝各族人民对纣王及其所领导的朝廷的感情,真正杀老百姓的应该是他们,这个也得算在纣王脑袋上。

您注意,残暴好杀,横征暴敛,所用非人,就这三条就够得上亡国了。后面历代昏君暴君差不多也就是这些了,多也多不到哪儿去。所以我的结论是,纣王这小子确实聪明,个人素质也高,就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其实历代亡国之君,废物点心并不多,个人能力都比较强,有的就是因为个人能力强才玩大了,把国家玩没了,比如杨广。一般这样的君主都是因为能干所以想要创建不世功业,进而劳民伤财。而且一般这样的君主都有生活情趣,太爱玩,爱玩没错,我也爱玩,但是他爱玩到了不务正业的地步,这个就坏了。特别是他这个职业,一举一动牵扯到天下苍生,而且无数人都盯着呢。

所以我得出结论,纣王治国确实有很多问题,老百姓日子也不可能过得好,亡国并不冤枉。那么下一个问题,为什么会有人惦着给纣王翻案。现在的论坛民间史学家的想法很好解释,那就是逢历史定论必反,什么定论都希望推翻,否则似乎就不足以证明自己看懂了历史。那么那些位大家呢。

看看顾颉刚先生的论述,基本上就是说史书上对纣王残暴的记载有不实之处,不好确认。郭先生呢,直接就把纣王的形象给翻过来了,说他是个英雄。而郭先生的论述还是从这些史书当中出来的,只不过解读出来的内容都反过来了。不过人家郭先生就是有这个本事,那会儿伟大领袖捧李白,贬杜甫。郭先生楞能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当中解读出杜甫是大地主。他说穷人屋上只有一重茅,杜甫写诗说“卷我屋上三重茅”,比普通百姓多两重,生活奢侈,大地主无疑,让人没话说。也正是因为他这个事迹,我大概也能猜出来他捧纣王的原因。伟大领袖说过:“纣王很有本事,是个能文能武的人。”这话一出来,总的有个积(shun)极(feng)响(jie)应(pi) 的吧。

其实顾颉刚先生动机也差不多,学术界一致认为顾先生建国后,特别是六十年代以后完全没有了学术风骨,骨头越来越软,经常说自己梦见了毛主席,毛主席对他如何殷殷嘱托之类的。只不过他给纣王翻案还比较克制,多少还要点儿脸。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