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悲幸有诗自遣,低吟《掬水月在手》

“当飞机到北京上空,从窗户看下去一条长长的街道,大概是长安街吧,那是我从小生长的地方啊,我的眼泪就下来了”,电影放到这里,听到1924年出生,1948年随海军服役的丈夫撤去台湾,直到1976年在加拿大申请回国探亲获得批准,今年已经96岁高龄的叶嘉莹先生的旁白,想着她一生际遇,我的眼泪也下来了。

看电影的时候,我常常想起林黛玉,曹雪芹笔下那个大观园里的诗痴,那个欢笑高歌亦诗,感伤葬花亦诗,秋夜题帕亦诗,一生无事不诗,无时无刻不诗的女子,这样的女子原来真的是有的。

叶先生说她陪着女友坐火车去见喜欢的人,路上看见秋花,花名很美,每年大雁飞来的时候花就红了,因此取名雁来红,回来就写了诗“金天喜有雁来红”,也是她第一次发表的诗;在去见牙医时她脑袋里也会跳出来几句诗,母亲病逝时她写哭母诗,丈夫被抓时她带着吃奶的孩子一边教书一边写感怀诗,年过半百本以为一生困顿总算可以安享余年,没想到大女儿女婿遭遇车祸离世,她写哭女诗;父亲离去她写诗,回国探亲她写《祖国行》;她教书入诗,读诗入诗。

她读诗,从李商隐到陶渊明,到杜甫;她读词,从温庭筠到韦庄,从李后主到辛弃疾;她读诗话、词话,从王国维到顾随;她读自己骨子里的诗痴,从朱彝尊到独创的“弱德之美”,百炼钢成绕指柔,她是穿裙子的士,是穿旗袍的君子。

她兰心蕙质,多愁善感,痴迷诗歌,跟随夫君逃难去台湾就带了两个皮箱,其中就有老师顾随先生的几大本课堂笔记,她说“衣服没了可以再买,老师讲诗的课堂笔记没了就没了,再也找不到了”,她是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诗。这多像黛玉一生与诗词为闺中伴侣,以纸笔为案头好友,一生诗稿不为玉堂金马金榜题名,只为高山流水遇知己,她的诗歌英文译者说,读叶先生的诗就像读她的日记,因为她真诚坦荡,我手写我心。

但我看她又是宝钗,是大家闺秀,珍重芳姿。

她自述小时候在家跟着长辈学习,几乎不出门,所以很少见人,也不太敢跟人说话,她的学生,已经退休的淡江大学中文系教授回忆说她三十多岁出来教书“还很羞涩,眼睛不敢看学生”。

宝钗博学多才,儒释道信手拈来,写诗作画侃侃而谈,学养厚实,宝玉经常请教,十分佩服,一声“宝姐姐”叫得恭恭敬敬,叶先生亦如此,她用暑假的时间跑遍台湾图书馆看善本做笺注研究杜甫,她说杜甫一开始写诗也很刻板,被格律所束缚,直到《秋兴八首》才开始真正运用自如,后期艺高人胆大,甚至故意打破格律,从此成大家。

此研究奠定她学术界地位,让她走出台湾,走上国际讲台,做访问学者,走进哈佛图书馆,开始研究王国维,哈佛图书馆特批她可以在闭馆后使用,拥有一颗诗心的她说“每天晚上走过那些书架,就好像跟静安先生在对话。”

她温厚博学,用西方的符号学解读中国诗词的象征,解读香草美人,解读闺怨别离,活泼灵动,深入浅出,有学养而无学究气,真正学贯中西。

诗人痖弦说因为她,不相往来的新旧诗人开始坐到一张桌子上吃粽子过端午节,因为她不是用说教,而是用自己的有说服力的研究和教学,身体力行化解了新诗和旧诗彼此的傲慢与偏见。小提琴演奏家说受她影响,学习到诗词的节奏,因此找到了自己演奏的节奏。

她自己说吟诵无一定之规,只要当你吟诵时,能感觉古人的心意借由你的吟诵传递出来就是好的,可我每每听她吟诵,总觉得那琅琅书声里有一整个诗人群体在那里等着候着,依次出场,与我们相认,熟悉的诗词里有了另外一种味道,好像自己变小了,回到了童年,一大早路过长辈跟前被叫住,站在院子里“幼承庭训”,风吹过树梢,柳条飘拂,池塘里荷叶亭亭如盖......

叶先生在最传统的家庭出生长大,祖父曾中进士,大门有匾“进士第”,父亲是北大英文系毕业,为航空公司翻译西方资料,她的启蒙真正是“幼承庭训”,家中挂孔子像,三拜大跪行拜师礼,让渊博的伯父从小在家为她授课,这才是“家学渊源”,传承有序,因此为她打下了坚实的诗词基础,叶先生自己也说诗词是她的“童子功”,“开口奶”吃得好,诗词成为她一生的压舱石,伴随她这一叶小舟桃李春风,江湖载酒,且行且吟。
宝钗父亲早逝,哥哥薛蟠不成器,她宽慰母亲,劝导兄长,调停恶嫂,虽是幼女小妹,心胸见识却宛如长女大姐,叶先生亦然,她就是那个无数传统大家庭的长女,乖巧温顺,认真勤勉,宽厚隐忍,在家为父母分忧,出嫁为夫君分忧,为子女担当,她说“小学二年级时,北京沦陷了。卢沟桥的炮火声听得真切,日本人大摇大摆从前门进了北京城,唱着日本歌进来的”,她是标准的生于乱世,一生颠沛流离,无枝可依,无人可诉。
丈夫多年不工作,她以一己之力,一个柔弱的肩膀,一灯一桌,一书一笔,挑起整个家庭的重担,以一个人的辛苦,照顾好上老下小,还能在自己喜欢的工作上卓有成就,桃李满天下,海上留遗音。
世人或拥黛贬钗,或拥钗贬黛,谁能同时拥有黛玉宝钗之容貌之才华之德行之品性?曹雪芹心目中钗黛合一的完美形象是秦可卿,但书中只写了秦可卿理家之能耐,未见秦可卿诗词上功夫,所以那更多是容貌身段之形似,而非诗情画意之神似,真正能从诗词内核,从传统文化的君子之道,从自古以来的士人风骨达到钗黛合一的神似,难道就是叶先生这样的女子吗?

叶先生笔名迦陵,寓意妙音之鸟,如果你听过她讲课,听过她吟诵,尤其是她今日九十高龄的声音依旧清脆悦耳,如黄鹂宛转悠扬,你真是会同意这个笔名再合适不过,这大概就是所谓老天爷赏饭吃,哪有人不爱听这样的声音讲课呢?听过叶先生讲课的人们有福了。

她哪里是在讲课,那是在讲法啊,诗法岂能离开世法?她用自己的一生在讲一首诗,叶先生父亲对她的学生说“你们的叶老师,命苦啊”,她用父亲眼中的“命苦” 的一生,用从十八岁送走母亲开始,送走父亲,送走丈夫,送走大女儿女婿,用不断送走身边亲人的孤独寒冷的一生,成就、升华、写完了自己这一首诗。

天以百凶成就一词人,这话多少人读过,可是叶先生提到此句,你便别有感触,因为你自然会想到叶先生一生经历的“凶”,时代战乱,两岸隔离,海外飘零,生离死别,一生种种,人们常说用生命写诗,用生命读诗,因为不把自己放进去,怎能读懂其中三味?怎能讲出其中真味?

她是蒙古族人,她和同为蒙古族后裔的席慕容一起去草原寻根,当她走到祖先的出生地,眼前只有一片高粱地,她第一个想起的还是诗,我们中国最早的诗,她面对那一片高粱,悠悠地说:这不就是《诗经》里的黍离之悲吗?她面对草原吟诵: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她一唱三叹,一步一诗,这条路,旁观者看着都为她揪心,她硬是一个人走了过来。她是小女子,她心中有小家的悲欢离合,她有不是普通的小女子,她看到杜甫的成长,也是在说自己的成长,她从家庭走向讲台,从北京走到台湾,从台湾走到哈佛,走到加拿大,又走回中国,童年的诗词里早就在她心中埋下了千年以来中国文人们忧国忧民的种子,她吟诵着这样的诗词成长,怀着黍离之悲,想着诗词大业,一有机会就想回国教书,她要在自己的土地上用中文讲诗词,她要传承,学成要归来报效祖国,她不是一个人,她是那一代人心路历程、命运轨迹的真实写照。
历史学家钱穆先生说自己为什么要写《国史大纲》?因为日本人打进来了,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日占区逼着国人从小学开始日语教学,文化和文字是一个国家民族延续的火种,这样忧患的感情,总是在存亡绝续之际特别强烈,总是在知识分子之中特别明显,这是共通的人类情感,所以德国人都德会写《最后一课》,写一个平时喜欢逃学,上课开小差的小学生都会在那一刻感受到母语的美好。
如果母语停止使用,如果忘记如何优雅高贵地使用母语,人们渐渐就会忘了历史,忘了我们文化的巅峰,忘了昨天,不记得来时的路,成为面目模糊的一代人,古人说文章是千秋大业,此言不虚也。
小孩子不喜欢杜甫,只有经历过艰难困阻的成年人才能懂得杜甫,少年不识愁滋味,读懂已是诗中人,因为有些诗,是要用自己的生命阅历去读的。汉学家宇文所安接受采访时说自己受叶先生影响很大,一开始也不怎么喜欢那些诗词,但随着年龄渐长,却越来越喜欢了,这也是人之常情,有些诗词的门槛很高,不但对读者的文化修养有要求,还对读者的人生阅历有要求,对读者的性情有要求,不是什么人都能随便走进去一窥堂奥的。
对这些诗词庙堂而言,也许终其一生,你都在积攒一张参观的门票,叶先生说人都是孤寒的,所有经历的磨难和苦水,都会有一个地方在等着你,你会在那里得到抚慰,得到共鸣——你并不是古往今来第一个如此痛苦的人,也不是那个最痛苦的人,你不孤单,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想起两块石头的对话:

寺庙前的石阶对正殿里高高的菩萨石像说,想当初被人们从山里开采出来,我们是同样的两块石头,如今我每天被万人踩踏,你却被众人敬拜,这是多么不公平啊。石像微微一笑说,你忘了吗?当石匠第一次把锤子砸在我们身上时,你就大声喊痛,说受不了,两三次之后你坚持让石匠停下来,石匠师傅说那你只能去做阶梯,你同意了,而我忍受了千锤万凿之痛,才有今天让世人惊叹的庄严慈悲之美,我流过的泪,流过的血,你不是都看见了吗?不是比谁都更清楚吗?石阶听后,愧然不语。

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一苦再苦,一劳再劳,叶先生一生接受命运的磨难,被千锤万凿,没有被命运打趴下,却独创一个“弱德之美”,还想为传统文化普及做点贡献,其实她自己的一生就是传统文化最好的写照,她绵里藏针,柔中有刚,命运打过来的铁拳她全都稳稳接住,再轻轻化开,无论为人女,为人妻,为人母,为人师,或一个大写的“完成度”高的人,她都堪称典范。

叶先生读诗,写诗,教诗,吟诗,她借着诗,自个把自个一生的“百凶”给度了,“若无诗自遣,谁耐寂寥春?”有人好奇叶先生的长寿之道,好奇九十高龄的叶先生还能保有少女般的嗓音和笑容,其实叶先生一生专注教书,专心读诗写诗,没有大富大贵,没有养尊处优,倒是半世家愁国恨,孤身只影,诗词成为她精神的避难所和灵魂的殿堂,年过半百还要回国教书,是因为还想度更多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独有之道,是诗歌之道,是诗人之道,是君子之道,是士之道。

叶先生说生命不过是在旦夕之间,希望自己做的一点事情在将来会有人喜欢,认可,如同大海两只蓝鲸相隔遥远,却能同气相和,认出彼此,海上遗音,多么诗意的比喻,这很叶嘉莹。

祝福叶先生身体健康,感谢台湾的导演抢救性地拍了这部纪录片,为人间留下美好,留下诗意。

2020年11月2日三山写于温州观影后

(0)

相关推荐

  • 湘墨--诗竹清园--微刊--邓寿康生辰唱和诗词作品专集

    湘 墨 诗 竹 刊 序 诗者,志之所之也.志者,生之所愿也.唯夫人夥形异,愿窥百态.有如真而似幻,竟所达与不达,咸可诉于诗也.俾其修身而进德,克己而志学.无论庠序耆老,网络后浪,亦皆可发于诗也.素闻湘 ...

  • 书煮一锅香·诗词有什么好处?叶嘉莹告诉你~

    诗词有什么好处? 叶嘉莹先生用一生告诉你: 精神安宁,生命坚韧 导读:诗词有什么好处?叶嘉莹先生用一生告诉你:精神安宁,生命坚韧.书煮一锅香:诗词的好处不能量化,不能用物质进行等价交换.她一辈子只做了 ...

  • 杜甫卖药记:贫穷的病无药可治

    杜甫卖药 作者 绿衣 1. 公元751年,大唐长安的很多达官贵人家里都飘着悠悠药香. 原来这是爱写诗的杜甫先生送来的. 这些山野间的野菊花.决明子.车前草全是杜甫先生亲自摘来的,还有自己门前种下的金银 ...

  • 中国最后的女先生,为何引来这么多争议?

    ' "水月"本身是一个很虚幻的意象.掬水月在手,是叶嘉莹一生的写照,冥冥之中她的一生就在苦水里浸淫. ' 在古典诗词领域,叶嘉莹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随着纪录片<掬水月在手&g ...

  • 荐读┃沧海种桑,优雅一生┃读叶嘉莹《沧海波澄——我的诗词与人生》

    原创 朱红权 朱子学林 2020-01-23 沧海种桑,优雅一生 读叶嘉莹<沧海波澄--我的诗词与人生> 哈师大附中   语文教研室   朱红权 You Raise Me UpSecret ...

  • 【智泉流韵】首席作家王长伟新近原创诗词作品选

    十二月三十 一 戊戌腊月三十日, 辞旧迎新到初一. 坚持用诗记岁月, 今天已是最后期. 每天早起就动手, 苦甜酸辣尽入诗. 诗词好坏无所谓, 满腔深情在诗里. 二 坚持写诗整一年, 每天坚持十数篇. ...

  • 一生致力弘扬诗词,96岁获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叶嘉莹写诗如何?

    董卿在<中国诗词大会>中说:若有诗书藏在心,岁月从不败美人.起初对这句话,我是不以为然的,直到看见叶嘉莹先生,才知此言不虚. 近百年的时光,虽然在叶嘉莹头上留下了白发,在她脸上刻上了皱纹, ...

  • 唐宋风韵诗笺第94期诗词 冷月红梅诗词 梅儿十赋《沁园春》

           诗词天地       文化传承 唐宋风韵诗词天地 沁园春 梅儿十赋   作者简介:冷月红梅,本名吴红梅.是一位重度病瘫患者,双耳失聪,左眼失明,只靠右眼0.2的视力微笑面对生活.&quo ...

  • 一纸碎语,为你浅唱低吟

    作 者:傲雪之梅      编 辑:夕阳  QQ:1050184607 明月如玉,夜色微凉,静坐窗前,于温柔的夜色里,铺一卷长书,挥一戈墨染纸香,写下一纸碎语,为你浅唱低吟.你在吗?晚风凭阑,欲与你同 ...

  • 浅唱低吟:夜有多长,月走多远(外一首 作者 石传明)

    夜有多长,月走多远 茫茫的夜色 笼罩着我的整个空间 月亮走的很远很远 我扒开窗帘,睁大双眼 怎么了,就是看不见 无奈 孤身重新躺在床上 仰天长叹 看到的是漆黑漆黑的天花板 和遥远的星星偷偷眨动的泪眼 ...

  • 人间真情(47) 一纸碎语 为你低吟

    一纸碎语  为你低吟 一纸碎语,为你低吟明月如玉,夜色微凉,静坐窗前,于温柔的夜色里,铺一卷长书,挥一戈墨染纸香,写下一纸碎语,为你浅唱低吟.你在吗?晚风凭阑,欲与你同饮一杯酒,缓缓入肠,诉说久别后的 ...

  • 邂逅一段唯美的文字,浅酌低吟…

    夜色依旧,习惯性地浸润在缕缕的书香里-然后在音乐的伴奏里悄然地滑落-总喜欢穿越于文字的海洋,品味着文字带给我的快感-虽然有些文字只是只言片语,却让我找到了一种永恒的方式-总是不经意地于心灵深处轻轻的敲 ...

  • 【颂钵疗愈音乐】静心伴侣,低吟西藏钵音,疗愈内心, 冥想养生

    02:01:45 [颂钵疗愈音乐]静心伴侣,低吟西藏钵音,疗愈内心, 冥想养生 6083次观

  • 鹧鸪天.醉卧春光做散仙【原创】浅唱低吟从...

    鹧鸪天.醉卧春光做散仙[原创] 浅唱低吟从不闲,精耕细作在诗田. 灯前探究盛唐句,纸上学填宋代言. 情款款,意绵绵,芳心暗许诗词间. 品文写作饮佳酿,醉卧春光做散仙! 自迷恋上诗词,一发而不可收. 每 ...

  • 《沿途的雨在低吟》

    沿途的雨在低吟,身边经过的人在抚琴.        究竟是怎样的季节才会让人心里有一丝依赖感,究竟是怎样的故事才让人觉得连下雨都像拥有了幸福感.不论过往的寒冷有多么久,不论如今的清凉有多么漫长,我们仿 ...

  • 诗人样本||美国陈金茂:【短歌行】低吟

    陈金茂,旅美诗人.作家.已出版的著作有长篇历史小说<李参将军传奇><百丈怀海禅师传奇>:长篇纪实文学<大爱永恒>(合作):感悟散文集<思之絮>:诗歌集& ...

  • 浅唱低吟:夏雨(作者 李法潮)

    闪电 是宇宙奇妙的火焰 提前告诉你 我来了 你是不是该回头看看 没有蓝天的苍天 雷啊 是个坏孩子 时常撕破 云姑娘 吹弹可破 水汪汪的脸 可不 一早云姑娘哭成泪人 打落石榴花瓣 满池红颜 铜钱草伸长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