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还有多少孩子在求学?
现在的孩子都在上学,但有多少孩子是真正在求学呢?
求学,在汉语字典上有三个含义,一是从师学习,二是在学校学习,三是探求学问。从这三个解释来看,唯有第三个还能看到一丝学习的主动性,前两个则没有很好地体现孩子学习需要有求的精神。
什么是“求”?求是设法得到,是自己主动想方设法去获得某些东西。求学就是要想法设法去获得学问。反观现实,孩子们每天背着书包去学校上学,还有几个是抱着“求”的态度去的呢?
没有了求的心态,孩子们对知识没有了渴望,自然难以上心学习。所以,他们到学校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必然难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02
太容易得到的东西总是不会珍惜。如果求学的机会很难得,孩子们一定会珍惜学习的机会,主动地去求取知识。
然而,现在的孩子根本不缺乏学习的机会,家长们饱和打击式地给孩子提供各种学习机会,不仅给孩子去学校学习,还花钱给孩子上各种辅导班。
可惜的是,这么多让孩子被动接受的知识灌输不仅难以激发他们学习主动性,反而会压抑他们学习的求索欲,这也给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为原本应该是学生的“求学”变成了教师的“求你学”了。
从学生求学,到教师求学生学,颠倒了本末,混乱了事理,违背了规律,自然得不出好的结果来。
关于求学这事,《周易》的蒙卦中的道理非常有启发意义。蒙卦讲的是启蒙的道理,强调通过启蒙帮助蒙昧无知的孩童茁壮成长。其中有“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意思就是,不是我求幼童占筮,是幼童求我占筮,初次求教就施以教诲,再三乱问,就不再施教了。也就是说,你诚心求问,我就教导你,你若是孺子不可教,我就不再教导你了。
孔子就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他教育学生是要等学生苦思不通的时候才去开导,到学生心里想说而说不出来时才去启发。对于那些不能举一反三的学生,就不去教导了。
反观现在的老师,不管遇到的学生有没有求学之心,都必须充满着耐心和爱心去教育,绝不能撂挑子不教学生,否则,职业生涯就要受到影响。
03
《黄帝内经》中有“病不许治者,病必不治,治之无功矣”。对于那些有病还不远让医生医治的人,他的病是治不好的。对于无心求学的孩子来讲也是一样的,如果不能改变“求你学”为“你求学”的状态,教师的努力和付出都只能是“教之无功矣。
对于家长来讲,思想观念也需要调整和改变,要着力培养孩子的求学之心,而不是创造各种机会竭力灌输知识给孩子。当孩子能想方设法去求知的时候,就是家长轻松解放时。
种树者必培根,根深而叶茂。培养孩子的求学之心就是固本培根。
公众号
安享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