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精华(二)
十七、天论:“制天命而用之”。
保有治理社会与自然的努力。
重视自己努力的成果。一天天的进步。
掌握它的变化规律从而利用它。
道的好处就在于:符合道就可以做,偏离道就不能做,运用道出了差错就会造成惑乱。礼义。
十八、正论:“王制”。
天下的事务,是极其重大的,不是非常强有力的人是无法胜任的;极高的辨别能力;非常英明。
“义荣”,“势荣”。“义辱”,“势辱”。
十九、礼论:“礼”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养”,一是“别”。“隆礼”。
划分等级,用来调节人们的欲望。懂得了礼就是“养”,还要注意礼的“别”。人们用礼义统率起来,那么礼义与情性都可以得到;如果是用情性来统率,那么两个方面都会丧失。
二十、乐论:“夫乐者乐也,人之情所必不可免也,故,人不能无乐。”
礼和乐。
二十一、解蔽:人们在认识上的通病是“蔽于一曲”,即犯了片面性的错误。解除蒙蔽的方法,最为关键的是建立一个正确的标准,把握住事物从各个方面,认真地加以比较权衡,以获得正确的认识。这个正确的标准就是“道”。掌握“道”的方法是“虚一而静”。
“道”。治的关键是在于懂得“道”。用心。虚心专一而宁静。“虚一而静”就叫做认识上进入了极其透彻,毫无偏蔽的境界。
心,是形体的统帅,是精神的主宰。专一于“道”,并借助它来考察万物,万物全都可以被认识。坚持专一于“道”,而且随时保持警惕。一般人的心,有所警惧,而得“道”人的心,达到精深细微的程度。用正确的道理来引导它。用清明来保养它,不让外物来使它发生偏向,它就完全能够判定是非,决断疑难了。精微的,是圣人。
“圣王”。所谓圣,就是完全精通事物的道理的人;所谓王,就是完全精通治国的制度的人;两方面都精通的,就是天下的表率。
二十二、正名:坚持“实”决定“名”,“名”反映“实”。
“性”,“情”,“虑”,“人为”,“事业”,“德行”,“知”,“智慧”,“能”,“才能”。
制定名称来指明它们的实质。
用权势来统治百姓,用道来引导百姓。
聪明的人只是依据“道”去办事。
“道”是从古到今最准确、最正确的衡量标准,背离了“道”而由自己主观来选择,那就不知道灾祸与幸福究竟在什么地方。内心宁静愉快。看重自己而让自己去役使万物。
二十三、性恶:“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伪通“为”,人为,指人的后天行为。)“凡贵为尧禹君子者,能化性,能起伪,伪起而生礼义”。再三强调了人们后天努力的重要性,强调了教育与环境的影响对人们道德观念形成的作用。
人的本性是恶的,那些善的表现,是人们后天的作为。现在人的本性,是生下来就贪利的,顺着这种本性,争夺就会发生而谦让就会丧失;人生下来就有嫉妒憎恶的本性,顺着这种本性,伤害忠良的人就会出现而忠诚信实就会丧失;人生下来就有耳目的欲望,就有对美声美色的喜爱,顺着这种天性,淫乱就会产生而礼义秩序就会丧失。
人们恶的天性,必须依赖君师与法制才能矫正,得到礼义才能治理。
圣人,就是由人们积累仁义法度而成的。
二十四、君子:“法圣王”、“以义制事”。“刑、赏得当”。“尚贤、使能、等贵贱、分亲疏、序长幼”。
二十五、成相:远谗人近贤者。“隆礼重法”、“尚贤使能”。
思考精细意志恢宏,心志专一就达到完美的境界,心志专一就能成为圣人。
治国的纲要,是要专一不懈怠于治国之道,君子遵循这个“道”,就会美好更美好。
要自我警惕。
二十六、赋:遵循“礼”,做到“明达纯粹而无疵”,达到“君子之知”。
礼。
智慧。
二十七、大略:“礼以顺人心”。“以礼为表”,即把“礼”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王者必居天下之中”。“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
礼,以顺应人心为根本。
仁义礼乐。
礼,是政事的引导。
“遵循着道前行,承担起一切的险恶。”不富足就无法调养百姓的感情,不教育就无从理顺百姓的本性。赏赐和刑罚,要对同类事物的情况都通晓了解之后才会做到恰当;政令教化与风俗习惯要互相适应,然后才能行得通。
君子没有一天不在坚持他认为正确的东西。
勤学好问不知厌倦,爱好贤士不知疲倦,就可以获得许多知识,取得巨大成就。
灾祸产生的地方,往往是细微之处。所以,君子要及早地消除它产生的原因。
不要拿自己的短处去应对别人的长处。所以,遇到阻碍时就要回避自己的短处,一有举动,就要尽量发挥自己的长处。
二十八、宥坐:惩恶坚决,用刑审慎,并且注重教育。
要先教育百姓。
遵循着义。善于教化。
在不断地增进。
君子要学识渊博,深谋远虑,修养自身,端正行为,去等待时机。处境不困难的往往思虑不高远,没有亲身经历逃亡奔波的人,心志往往不宽广。
二十九、子道:“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
以修养自我为乐,以能有所作为为乐。君子有终身的欢乐。
三十、法行:君子要“严以律己”“无以利害义”,要牢记“三恕”“三思”。
一味埋怨别人的人,是无能;一味埋怨上天的人,是没有见识。
三十一、哀公:“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所谓大圣,就是他的智慧精通于最根本的道理,是能顺应无穷的变化而不会束手无策,能辨别万事万物性情的。
策略胜过感情,国家就强大。
从古到今,还没有人把他的百姓逼到尽头而自己不遭到危险的。
三十二、尧问:为政必须“执一无失,行微无怠,忠信无倦。”必须“谋事而当”,这样才能取信于民,得到天下。要把一个国家治理好,最重要的是掌握政权的人必须懂得人才的重要,必须尊重人才,善于选取任用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
要警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