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就是践行管理的好地方 ——浅谈《管理学概论》课程的教法
01
“老师,我想问您,我们学习这门课的过程中会去企业里进行管理实践吗?”
每次开课的时候,总会有同学问我这个问题。我觉得学生提出了一个好问题,就是如何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起来。管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果仅学习管理的理论知识,不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是很难真正理解和掌握管理的知识和技能的。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曾谈在管理的本质时说:“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的权威就是成就。” 可见,德鲁克先生的管理理念都是要落实在实践行动上的,管理者必须把学到的管理理念付诸实践。学习管理必须要透彻地理解管理的本质是实践,因为只有行动才能产生成果,获得成就。
我很希望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管理学概论》这门课的过程中到企业里进行一段时间的管理实践,也希望他们在管理实践过程中充分地理解和掌握从书本上学来的管理学知识和技能。然而,现实情况并不能满足他们想去企业实践的需求。根据现有的教学资源和条件,即便我能够偶尔创造个机会让学生去某个企业参观实习一下,也只可能是集体性地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式的教学点缀,对真正理解和掌握管理学的知识与技能并不能产生太多实质性的帮助。
02
没有足够的教学资源和条件让学生到企业里参加实践,是不是就没有办法让学生进行管理的实践呢?
其实,让学生践行管理未必非要到企业里去,只要学生从心底真正愿意去学习和践行管理的话,在哪里都可以做到,毕竟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有管理活动,哪怕只是一个人,也一样有管理活动。
我们常说“时时有管理、处处有管理,”也就是说管理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管理学家路易斯·戈麦斯-梅西亚(Luis·Gomez-Mejia)说:“管理是每个人的事情”,不论你愿不愿意,你总是要和管理打交道,总是会有意或无意地使用管理学的知识来管理自己的生活、学习和工作。
有学生问我:“老师,我们使用的斯蒂芬·P·罗宾斯的教材上说‘管理指的是协调和监管他人的工作活动,从而使他们有效率、有效果地完成工作’,表明管理是让他人完成某些事情,我处理自己的事情能算得上是管理吗?”我非常高兴听到他们提出这样的问题,因为他们已经能够根据书本上关于管理的定义来批判性地分析我的观点。
为了更好地解释个人单独也可以进行管理实践的观点,我便问他们如何理解教材以及教材中的观点。每个同学对教材的理解都不一样,给出的答案也不同,有的说教材就是教学用书,有的说教材是某门学科知识的罗列,有的说教材是不同观点的堆积,甚至还有学生开玩笑地说教材就是为了应付考试查找标准答案的资料……
听完学生的答案后,我并没有急切地和他们分享我的想法,而是请同学们观看了一段从电影《风雨哈佛路》中剪辑的场景。在这个电影片段中,一位老师在教室里问学生们可以从教材上看到什么,不同的学生给出各异的答案,轮到女主角丽丝回答时,她沉思一会儿,用坚定地语气说:“教材就是词语的堆砌,都是作者的词语堆砌。”老师随后又问:“为什么我们不能局限于某一本教材?”丽丝自信地回答:“因为一个作者的观点只能给你一个方面的理解。”
看完视频后,同学们便明白了教材中关于管理的定义其实只是史蒂芬·P·罗宾斯的观点,并不是所有人都认为管理别人才叫管理。对于我而言,我很赞同路易斯·戈麦斯-梅西亚的观点,管理是每个人的事,每个人都是管理者。
03
既然管理是每个人的事,每个人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管理实践。对学生来讲,即使在课堂,他也是一个管理者,很多时候进行的是自我管理,有时则是对他人进行管理。在学生进行自我管理时,他起码要管理自己的时间、管理自己的知识、管理自己的情绪、管理自己的学习用具、管理自己与其他同学以及老师的人际关系等。如果进行团队式合作学习的话,不论是团队的小组长还是成员,都需要参与到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管理活动中,都是在对他人进行管理。
相对于学生,教师更是拥有一个绝好的机会在课堂进行管理实践,因为课堂管理和教学是高度相关的。教师要想取得高质量的教学效果,必须创建师生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共同合作、积极参与的学习共同体,这就要求教师在一轮又一轮的教学实践中逐步摸索和建立起一整套可以应用于教学实践的管理策略。
传统的课堂管理策略是以行为理论为基础,教师严明纪律,坚持让学生做出教师认为是正当的行为并制止学生的不当行为。但是,这种近乎强制性的管理很难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也容易引起学生的对抗心理和情绪。
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则不赞同传统的课堂管理方法,认为课堂管理应该旨在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创建学习共同体,使学生能够参与到制定他们“要做什么”和“如何做”的计划中来。
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帮助学生积极参与来构建他们的知识、能力甚至是美德。要想做到这一点,教师不仅仅要做一个课堂的管理者,更要成为学生学习的领导者,引领学生独立思考、探求知识,激励学生承担责任、关爱他人、奉献社会。
04
作为讲授《管理学概论》这种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师,我最初只是想着尽可能多地在课堂上把管理学基本理论、原理和方法灌输给学生,讲完准备好的知识点就万事大吉了。然而,这种单向度知识灌输的方法早已经过时了,根本不能满足“拇指一代”大学生的学习需求了。如果你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他们就会另辟蹊径,在你的眼皮底下便直接上网获取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和信息了。
作为教师,面对着一群对自己讲授内容毫不感兴趣的学生,是把教学当做差事来应付还是想法设法来改变现状呢?我选择了后者,一方面努力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另一方面积极倾听和了解学生的想法,然后探索和学生一道改变不尽人意的课堂教学状况。
有一次,有学生在课堂上问我:“老师,您做过管理者吗?如果您没有做过管理者,您仅靠书本知识给我们讲一些空洞的管理理论对我们来说又有什么用呢?”
对于学生的提问,即使问题有些尖锐或刺耳,我也不会心生嗔怒,因为我明白他们是学生,他们有太多的疑惑需要从教师处得到解答。由于我明白学生口中所说的管理者是指那些能够协调和监督他人完成工作的管理者,特别是他们心目中的那些大公司的总裁、经理一类的管理者。
然而,我让他们失望了,我告诉他们我既没有创办过公司,也没有到相关企事业或政府机关兼职做管理工作,就是在学校里,我也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行政职务。
在他们失望的时候,我反过来问他们:“你们认为班主任算是管理者吗?你们认为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时算是管理者吗?”他们点头认可后,我则笑着说:“那我也算是一个管理者呢。”
其实,对于一位《管理学概论》课程的授课教师,真的应该到一些企事业单位或政府机关从事一段时间的管理工作,可以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和科研工作。我工作的南京中医药大学卫生经济管理学院的领导们总是积极鼓励教师到企事业单位或政府机关挂职锻炼,然而,因为种种原因,我一直没有离开学校去其他企事业单位或政府机关挂职或兼职,也就缺乏了在企事业单位或政府机关管理一线工作的实际经验,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缺憾。
为了弥补这个缺憾,我决定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把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结合起来。对于我而言,我认为课堂就是一个践行管理的好地方,管理学课程的教师不应该只是在课堂上讲解些理论知识,而应该把理论知识和实践融为一体,让学生在课堂里既能学习理论知识又能和实践结合起来学习,从而更真切地感受管理的真谛和魅力。
05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想在课堂上把理论和实践有机糅合起来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只要有一方不愿意投入精力和时间的话,都不容易取得实效。
与企业的管理者不同,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管理时,可以使用的管理资源匮乏得可怜,可以使用的权力也十分有限。可以说,在当下的教育大环境中,高校教师的法定(职位)权力、强制权力、奖赏权力、专家权力几乎对大学生产生不了太大的影响,最能发挥效果的当属于引发学生向师性的参照权力(也叫做魅力权力),唯有教师赢得学生的信任和钦佩,他们才有可能真心实意地同教师一道努力构建教学共同体,协力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卡尔·曼宁格说:“教师是怎样的人比他教什么更重要。”如果教师希望学生把课堂当做践行管理的好地方,他自己首先要能够很好地在课堂践行管理,而不是空谈一些管理学理论和知识。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教师苦口婆心地教导学生在与人交往时要记住别人的名字,并且引用戴尔·卡耐基《人性的弱点》中的的话语“记住人家的名字,而且很轻易地叫出来,等于给别人一个巧妙而有效的赞美。”可是到学期快要结束了,教师喊同学站起来发言时,还只能用手指着学生,喊道:“那个学生,就是那个第三排靠窗的男同学。”如果是这样的话,你可以想象得到学生会不会把记住别人的名字当回事,这也就难免出现课程结束时还有学生连教师叫什么名字都搞不清的现象。
记得前两年有所高校的教师在考试卷上出了一道选择题,选出本门课程的授课教师的照片和姓名。这原本应该是一道送分题,因为学生记不住老师的姓名,起码看到照片可以选好答案吧。然而,令人吃惊的是,竟然还有不少同学答错了,真是让人啼笑皆非。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和我一道在课堂上践行管理,我决定从自身做起,从改变课堂管理理念开始。我逐步弱化教师中心论的“传道、授业、解惑”,慢慢放松对课堂教学的掌控,不再把自己当做导演和演员,也不再把学生当做被动观看和接受的观众,而是转向学生中心论,加强与他们的交流与沟通,充分尊重他们,并尝试理解他们是如何学的,然后再去引导和激励他们对学习负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让他们成为导演和演员,在自主学习中增强学习的成就感。
06
彼得·德鲁克说:“管理的艺术就是管人的艺术。”一个教师如果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责任和潜能,就能够轻松实现良好教学效果的目标,也就是非常好地践行了管理。
同理,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在诸如问题讨论、情境模拟、案例分析、合作学习等教学活动中释放自己的学习热情和潜能,承担起自己的学习责任,培养起自主学习的习惯,他们也成功地践行了管理,未来也可以把从中学习到的管理方法、技术和艺术运用到任何管理领域中去。
07
“学生并不在乎你知道多少,但要让他们知道你多么关心他们。”这句在教师们中间传播的名言是非常有道理的,就像沟通中的一个原则那样,“别人不在乎你说了什么,而在乎你说话时给他带来的感觉是什么。”
教学是一个无底洞,不论你投入多少时间和精力,永远都会觉得不够。我深知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很有限,但我会不断地努力去提升自己课堂教学的能力和水平,不断去走近学生,去了解学生,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学生,激发他们自己去思考、去改变,提升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管理他人的能力,更好地为自己的幸福生活而奋斗。
公众号
安享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