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腺解剖及常见疾病影像学表现
今天给大家带来的内容是
腮腺解剖及常见疾病影像学表现
本文为投稿文章
感谢原作者费心整理和分享
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欢迎添加小编微信!
......
腮腺(parotid gland)是最大的一对涎腺,重约15-30g,位于下颌骨后,胸锁乳突肌前,上至颅底,位于乳突尖和颞颌骨之间,下至下颌角,是茎突前咽旁间隙内的重要器官
呈不规则的锥形,底向外侧,尖向内侧突向咽旁
腮腺水平断面(右侧下面观)
腮腺侧面观
1.纵行的结构:颈外A、下颌后V、颞浅A和耳颞N
2.横行的结构:上颌A、上颌V、面横A、面横V及面N的分支
3.由浅入深依次为:面N分支、下颌后V、颈外A和耳颞N
1.U线:通过下颌后静脉最背侧点与同侧颈椎骨最背侧点的连线
2.肿瘤完全或大部分位于此线的外侧时,定位于浅叶
3.肿瘤完全或大部分位于此线的内侧,定位于深
腮腺是脂肪性腺体组织,CT图像上呈低密度,低于周围的肌肉密度,但密度高于皮下、颞下窝及咽旁间隙内的脂肪MR图像上,T1WI、PdWI及T2WI图像上均呈高信号,而周围肌肉组织信号要相对低得多。
正常腮腺CT表现
正常腮腺MR表现
腮腺常见疾病
腮腺炎症
腮裂囊肿
良性肿瘤:良腺淋巴瘤(Warthin瘤),良性混合瘤(多形性腺瘤), 基底细胞腺瘤
恶性肿瘤:腺泡细胞癌,粘液表皮样癌,腺样囊性癌
临床表现:有红、肿、热、痛等炎症表现,可触及稍有压痛的肿块,间隔期不等
CT上可表现为三种类型:
1、双侧或单侧腮腺弥漫性增大,密度均匀增高,与周围结构分界清楚
2、单侧腮腺弥漫性增大,密度不均匀,可见条索状低密度影,边缘模糊,增强不均匀强化
3、单侧腮腺内局限性密度增高较均匀,边界稍模糊,增强后界限稍清晰
例1:男,10岁,右侧腮腺肿痛3天;抗炎治疗后好转(如下图)
例2:60岁,女性,病理:唾液腺慢性炎,囊肿形成(如下图)
属先天性疾病,系胚胎发育过程中腮弓和腮裂未能正常融合/闭锁不全所致
临床表现:常见于20~50岁,腮腺区/颈侧无痛性肿块,生长缓慢,大小不定,常合并有瘘管
影像学表现:病灶多位于腮腺深叶,边界清楚,囊壁薄且清晰,增强无强化;常合并感染,囊壁增厚、可轻度强化,囊液密度增高,周围界面模糊
36岁,男性。左侧腮裂囊肿(如下图)
是涎腺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约占70%,中青年女性多见
临床主要表现为无痛性软组织肿块
影像学表现:多位于浅叶,腮腺内圆形/椭圆形软组织密度肿块影,边缘光滑,与正常腺体分界清楚,增强扫描早期呈轻度强化,延迟期进一步强化;较大者密度不均匀,可有坏死、出血和囊性变
发病仅次于混合瘤,占5%~10%
常见于50岁以上,男性多见,与吸烟及EB病毒感染有关
临床表现:质地较软的无痛性软组织肿块,肿物具有消长史
影像学表现:
1)多位于腮腺浅叶下极,单侧/双侧多发圆形/椭圆形肿块,常呈多中心生长,边界清晰锐利
2)周围常有多个卫星灶,可见明显包绕血管/“贴边血管征”
3)增强扫描呈快进快出强化特点,动态曲线呈“速升速降型
例1:女,76岁发现左侧耳垂下渐增性肿物4个月(如下图)
中老年女性患者多见,50~60岁
临床表现:无痛性逐渐增大软组织肿块,活动性较好
影像学表现:
1)腮腺浅叶单侧单发肿块,边缘光整,形态规则
2)可为实性肿块、囊性肿块伴壁结节、实性肿块伴囊变等
3)CT呈等密度(部分伴低密度囊变区),增强扫描动脉期明显强化,静脉期强化程度相对减低,囊壁及壁结节明显强化;T2WI呈等或低信号,有低信号完整包膜,内有出血囊变,实性成分明显强化
腮腺内最常见的原发恶性肿瘤,30~50岁多见,无性别差异
临床表现:固定不活动的无痛性肿块
影像学表现:
1)多为边界不清、轮廓不规则的肿块,密度不均匀,内部可出现坏死,增强扫描后呈不均匀强化,常于患侧颈动脉鞘区见多发肿大淋巴结
2)位于深叶,侵犯肌肉;位于浅叶,侵犯皮下脂肪
3)病变可以与腮腺混合瘤相似,边界清楚
低度恶性肿瘤,较小时包膜完整,膨胀性生长,较大时呈浸润性特征
可发生于两侧腮腺,多见于50~60岁,女性多见
临床表现和多形性腺瘤相似
影像学表现:大多数病变的表现和多形性腺瘤相似,具有良性肿瘤特点,增强扫描呈明显强化,可伴有颈深上淋巴结转移
又名圆柱瘤,为低度恶性肿瘤,生长缓慢但侵袭性强,向周围广泛播散,同时沿神经生长是其特征性表现
影像学表现:规则或不规则的软组织肿块,较大时呈筛孔样改变,浸润性无定形生长,增强扫 描呈中度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