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五倍子
中药五倍子一名,乍听起来,不少人会以为它是一种植物的药吧?其实它是一种动物在植物体上造成的赘生物!古代的人也曾误称五倍子为植物药,直到明朝李时珍才予以纠正。
五倍子不是草本植物,它属倍蚜科昆虫角倍蚜或倍蛋蚜在其寄主盐肤木、青麸杨等树上形成的虫瘿(植物受病菌、昆虫等寄生后形成的囊状性赘生物)。经及时采收,入沸水中煮3-5分钟,将内部仔虫杀死,晒干或阴干即为五倍子,所以它是一种动物性的中草药。角倍蚜的虫瘿不规则的囊状或菱角状,故称“角倍”或“菱倍”,倍蛋蚜的虫瘿称“肚倍”或“独角倍”。我国以角倍的产量为大,肚倍的质量为佳。
五倍子以前还用于染发,清代《本草求真》中说:“五倍子,染发皂物最妙”。所谓“皂物”,即染黑物体的意思。《普济方》和《本草纲目》中也有记载,其方法是,用五倍子、茶叶末,酵糟,同置容器中拌匀捣烂,摊平,发酵至表面长出白霜时取出,晒干,制成品即为“百药煎”。每次“取百药煎一两,针砂、醋炒荞麦面各半两,先洗须发,以荷叶熬,醋调刷,荷叶包一夜,洗去即黑”。这算是古代的染发剂了吧!
五倍子现代工业可提取出鞣质,可供鞣革、医药、塑料和墨水等工业上用。而鞣质也有毒,所以一般外用得多。陈士铎《本草新编》说:此药外治之功居多,内治之功甚少,存之以备疮毒之用耳。
五倍子是一味极强的收敛药,五倍子敛肺降火,止咳止汗,涩肠止泻,收敛止血,收湿敛疮。概言之,功在“五止”,即止汗、止咳、止血、止痢、止脱。将五倍子研为细末,即为“独圣散”,敷脐止汗。《集灵方》云:“治自汗盗汗,用五倍子研末,津调,填脐中,缚定,一夜即止。”现代《中医杂志》、《江西医药》等也有报道:把五倍子研粉,每晚睡前取一点用冷开水调成糊状,敷于脐窝,纱布覆盖,胶布固定,重症每晚可敷两次。
因其收涩性强,还说它能固精止遗,《医学纲目》说有个人滑精,服各种药物都治不好,最后用五倍子和茯苓做丸药医好了。当然了,网上原来也有各种传说,懂得都懂!
附:郑赞寰曰∶焙研极细,以自己漱口水调敷脐上,治盗汗如神。
朱震亨:黄昏咳嗽, 乃火气浮入肺中,不宜用凉药,宜五倍、五味敛而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