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谓杂谈

称谓杂谈

作者:李广生

称谓,在我们这个崇尚礼仪的国度,简直是一门学问。比如先生这一称谓,既指代某一职业——教书的先生、算命的先生、看病的先生、算账的先生等,又代表一种敬意,是尊称、敬语,且并不特指男性,德高望重的女性,在某一领域有卓越建树或突出成就的女性,也尊称为先生。大名鼎鼎的居里夫人,倘若生在中国,恐怕不会被称为夫人。小时候,听过一个故事,与先生有关。说一个教书先生,到一农妇家中做客,看到家中有两个孩子,心生一计,想要刁难取笑农妇,便问道:“哪个孩子是先生的,哪个孩子是后生的?”聪明的农妇看出他的用心,巧妙的答道:“先生是我儿,后生也是我儿。”教书先生自取其辱,羞愧不已。由此可见,先生这一称谓,还有调侃讥讽的意味,例子也不少,如冬烘先生、东郭先生。也就是说,当有人称你为先生时,先别急着高兴。

还比如兄这个称谓,在俗文化中,以年龄为标准,长者为兄,幼者为弟;而在雅文化中,为了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年长者也称年幼者为兄。两个人互称仁兄,在文化圈中,非常普遍。有人称你为兄,别急着白脸的推辞,那样的话,既辜负了对方的美意,也说明你还不入流。

各种各样的称谓,五花八门,搞不好,会闹笑话。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朱军,就曾遭遇“家父门”事件。把别人的父亲称为“家父”,有违常理,不伦不类,不能等同于现代人们常说的咱爸、咱妈。问候朋友的父亲,标准的说法是:令尊近来身体可好?为表示亲热,也可以这样说:咱爸身体还好吧?但绝不可以这样说:家父身体可好?家父特指自己的父亲。

称谓的基本规则是“家大舍小令外人”。笼统的说,与别人交谈,称呼自己家里的人,比自己大的,要在前面加一个“家”字,比自己小的,要在前面加一个“舍”字;称呼别人家的人,要在前面加一个“令”字。自己的父母,是家父、家母,自己的兄嫂,是家兄、家嫂——这是比自己大的称谓;自己的弟妹,是舍弟、舍妹,自己的甥侄,则是舍甥、舍侄——这是比自己小的称谓;但不可以这样称自己的子女,说到自己的孩子,要更加谦卑,儿子是小儿、犬子,女儿是小女、弱息。自己丈夫是外子,自己的妻子是内子、内人,或贱内;令者,美也、善也,用以称呼对方家人,以示尊重。对方的父母,称令尊、令堂,子女称令郎、令爱,兄妹则称令兄、令妹。里面的讲究很多,难以一言道尽,但不可简单的视为繁文缛节,要里儿要面儿,是国人的传统。

家族中的称谓,更是复杂,复杂到了难以传承的地步。不仅要区分辈分,还要区分性别,更要区分父系和母系,有一整套规则,很多人已经论不好了。自己兄弟的子女,称为侄子、侄女,姐妹的孩子,称为甥男、甥女;大人还好说,对于孩子,难度就大了。称呼父亲的兄弟为伯或叔,姐妹为姑,称呼母亲的兄弟为舅,姐妹为姨。究竟该叫叔还是舅、姑还是姨,很多孩子搞不清。

我有个亲戚,经常去看我母亲,给老太太买吃的穿的,我很感激她。她管我的母亲叫姑奶奶。通过这个称谓你能知道她与母亲的关系吗?简要说明一下:姑,说明她们的关系来自于父系,奶奶则是辈分,也就是说,我的母亲与她的爷爷是兄妹关系。还有个亲戚,也来看母亲,称呼母亲为姨姥姥。你能按照上面的方法,推导出他与母亲的关系吗?别费劲了,我来告诉你吧。姨,说明她们的关系来自于母系,姥姥还是辈分,也就是说,他的姥姥与母亲是姐妹关系。够复杂的吧。

父亲行四,我有三位伯父,但我们这里叫大爷,为了区分他们的排行,我要分别称呼他们为:大大爷、二大爷、三大爷;三位伯母则称:大大妈、二大妈、三大妈。大哥的孙子该上一年级了,很乖,很聪明的小家伙,他叫我“老爷”。“爷”字发重音,以区分那个老爷和那个姥爷。因为我是他爷爷的老兄弟,即最小的兄弟。但正是这个“老”字,给小家伙带来很大困惑。“老奶奶”,他这样叫我的妻子的时候,想起了故事书中的白发苍苍的老奶奶,便觉得眼前这个老奶奶有些不可信。他管我的母亲叫太太。等他长大了,娶了自己的太太,还会记得这个老态龙钟的太太吗?鼓励母亲努力,到时候看他的重孙子有两个太太咋办。

生活中、职场中的称谓,为表示亲热,会把同事关系、朋友关系引申至家族亲属关系,以兄弟、姐妹相称。称兄道弟,渐成趋势。我喜欢,喜欢里面的人情味。就像住在村里,周围的人都是亲戚,哥哥兄弟、叔叔大爷、大妈大婶,大家是被亲情联系在一起的共同体。也不喜欢,不喜欢里面的虚伪、阿谀和趋附。真诚,我认为是第一位的。

官场的称谓,深奥且微妙。称呼什么人是在姓的后面加职位,称呼什么人是在名的后面加职位,是有讲究的,既要分场合,又要分对象。需要学习,需要研究,需要揣摩。当然,你也可以装傻,但要傻得彻底一些。我的意思是,既然学不来,还不如傻了吧唧的。简单点,也挺好。

同在一个单位工作,大家习惯在对方的姓氏前面加个小或老字,以显示对小同事的爱护和对老同事的尊重。由小李而到老李,我便经历着这一过程。但一起工作多年的老同事,会把当初加在对方姓氏前的小字,一直叫下去。如友情一样,历久弥新。小方,依旧有人这样称呼他。而他却是长我一轮(12岁)为单位立下汗马功劳的老方了。小孔,她这样称呼自己,也喜欢别人这样称呼自己。而她不仅有年龄上的优势,就资历而言,简直可以称之为孔老了。这与心态有关,革命人永远是年轻。昨天的小李,今天的老李,明天会不会成为李老呢?我努力吧,至少活到足够老。

称谓,大而言之是文化,小而言之是关系,再往小了说,便是心态了。朋友,你怎么称呼别人,又喜欢别人怎么称呼你呢?

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

做真实的教育 过原创的人生

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0)

相关推荐

  • 空盦

    前天是母亲的"五七"忌日,雨霁为母亲立了碑,姊妹们为母亲上供上香烧纸举行了仪式,一片悲伤.过了"五七",似乎悲痛尤甚了,感觉母亲真的是走远了,去到了那遥远的西方 ...

  • 宋朝皇室辈分有多乱?儿子给妈叫姐姐,妈得给儿子叫哥

    在宋代有四大怪:第一怪,皇子的生母不是皇后的话,皇子就要称呼自己母亲为"姐姐":第二怪,母亲会称呼儿子为"某某哥":第三怪,"娘子"不一定是 ...

  • 《大江东区》杂谈,读书笔记

    雷东宝出监狱,对小雷家重新安排,为了得到政府的支持,把小雷家镇政府所有制.对于人物的安排,士跟是不敢再用了,让红伟远走,隔了一大领军人物,提了一个后期新秀,让背后的一堆后期新秀站到了他队伍中,这就是权 ...

  • 良心哥周末杂谈二号文章2021年5月8日

    良心哥周末杂谈二号 今天有空,就再跟大家闲聊一会. 各位亲爱的股民朋友们大家好,近期有不少的新朋友加入了爱股票社区的大家庭,如果你们觉得我写的东西对你们有用,可以转发给你做股票的朋友们,也可以帮助到他 ...

  • 周漠杂谈32:​古玉三玦

    <史记·项羽本纪>中记载了楚汉相争时,谋土范增在鸿门宴上"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利用玉玦表达了决裂之意,暗示项羽杀掉刘邦,以绝后患.这则以器物传递信 ...

  • 杂谈围棋的段位和棋品

    明代许谷先生<石室仙机>,网图 杂谈围棋的段位和棋品 史啸虎 前注:上周发表了那篇题为<围棋之道的变迁与座子制度>的文章后,有几位棋迷朋友读后评价甚好,还小窗或在朋友圈留言,希 ...

  • 从“郎君”到“老公”:中国“丈夫”文化称谓的“堕落史”

    中国几千年来夫妻之间的称呼变化着实不少,其中变化最大和最悲哀的莫过于丈夫的称谓,称谓的变化证明了一个无情的事实--中国男人们的历史地位一直在下降. 良人 最早时妻子称呼自己的丈夫'良人',好听吧!从中 ...

  • 不同年龄称谓

    0岁 初度:是指生日之时.出自<离骚>"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后称生日为"初度",谓始生之年时. 床子:刚出生的婴儿.颜师古注:" ...

  • 形意拳杂谈31:内家拳开胯的核心功法,简单易学,人人皆能掌握

    人体有四把锁,五条线,练习拳术者不可不知. 四把锁,分别锁住两肩两胯,以至于肢体动作迟滞,转换不灵.练习拳术,不管何门何派,都需要逐步打开这四把锁,让自己的四肢出入于自由之境. 五条线,两臂两腿一共四 ...

  • 周恩来: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称谓与实质

    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称谓与实质 周 恩 来 无党派民主人士,是在中国革命的具体历史条件下发展形成的.他们在形式上没有结成党派,但实质上是有党派性的.     在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大家所从事的民主运动,受着 ...

  • 这样的课堂表演,您认为合适吗?——备课杂谈之二十

    (图片来自网络)  这样的课堂表演,您认为合适吗? --备课杂谈之二十 (2021128) 袁建国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为了使学生"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