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小寒,围炉品读 | 江南首富胡贯三轶事
只要到西递旅游,导游就肯定会向你介绍一位清乾隆年间西递村首富、相传拥有“三十六典、七条半街”、号称江南六大富豪之一的徽商,他就是胡学梓,字贯三,黟县西递村人,生活在清乾隆年间,村人习惯称之胡贯三。
胡贯三发家之后,一方面乐善好施,炫耀乡里;另一方面又特别讲信用,义惠邻封。其事迹当时在徽州流传很广。乾隆五十三年(公元1788年),皖南发生洪涝灾害,洪水冲毁了徽州府城歙县太白楼下的河西桥,胡贯三独资,耗时八年,花费白银近10万两,重建的河西桥,河西桥16孔,全长290米,宽9米,高近10米。桥心建有碑亭,记载了胡贯三父子捐重金修桥的事迹。
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冬,胡贯三及其公子胡尚熷、胡尚焘又投巨资,独力修建休宁县齐云山登封桥。齐云山是我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现如今还有民谣唱到:“登封桥上望一眼,高瞻远瞩福不浅;登封桥上走一走,延年益寿九十九。”胡贯三除捐资重建歙县河西桥和齐云山登封桥外,还捐银助造渔亭永济桥、倡建黟县的碧阳书院和西递村口的明经祠,修造黟、歙、休、祁大路九处一百六十余里。
当年胡贯三在捐资建造歙县河西桥时,结识了一位家境贫寒但很有才华的文人曹文埴,也就是曹振镛的父亲,胡贯三大力资助他进京殿试。曹文埴不负所望,一举高中第二甲第一名,官拜一品户部尚书。曹文埴深感资助之恩,临终前留下遗训,嘱托要厚报明经胡氏。之后,曹振镛遵从父命,将自己最宠爱的女儿嫁给胡贯三的小儿子胡元熙为妻,与胡贯三结成了儿女亲家。清朝乾隆五十三年,即1788年,曹振镛趁返乡省亲之际,专程来西递会晤亲家。来到村口凌云阁,登楼远眺,心旷神怡,赞不绝口,不禁说道:我女儿能嫁到这么美、这么好的地方,真是前世有福啊!此楼又长又宽敞,连马都可以在上面走呢。因此,后人又称凌云阁为走马楼,也叫跑马楼。如今的跑马楼则为西递景区抛彩球选家婿的场所。
胡贯三一生善经营、习勤俭、重儒教,是西递胡氏宗族集“商、儒、官”三位一体的杰出代表。发了大财的胡贯三一生最讲究商德和修养,他主张“以诚待人,以信处事,以义取利”的商德,恪守着“以善为本,以和为贵,以得为基”的处世准则,走着自己“以商从文,以文入仕,以仕保商”的人生旅途。生前就被诰封为正四品,中宪大夫,死后不久又被朝廷诰赠为正三品,通议大夫。其业绩为西递胡氏后裔引以为荣,其才德为子孙后辈所敬仰,至今仍为西递人传诵不已。
接待三朝元老曹振镛的官厅“迪吉堂”
家祠“追慕堂”
西递胡氏家族祖训依然挂在祠堂当中,以示后代尊宗敬祖,永传后代!
胡贯三经商数十年,毕生最讲究的就是商德和修养。他主张'以诚待人'、'以信处事'、'以义取利'的商德;他遵守'以善为本'、'以和为贵'、'以德为基'的十二字箴言,继承祖先遗训,崇文尚义,恤灾扶困,修桥补路,修建书院,造福桑梓。实是我辈经商做人的楷模!
黟县徽黄旅游集团编辑整理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黟县徽黄旅游集团
你不曾了解我
我们的遇见
将会
从这里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