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请开放你的课堂

张华清

考察美国学校,感触颇多,其中两个方面感受尤深。一是我与陪同的老师能随时进入任何一节课堂,观察师生的活动。而执教的老师几乎都是在微笑着打过招呼后继续自己的教学,像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这使我较多地了解到美国课堂的真实情况。二是美国学校教师办公室多设在教室,由于学生走班,所以往往出现一人(或几人)在指导学生学习,另一教师坐在身边办公的情景。执教者或许是习惯了这种现象,对身边的教师“熟视无睹”“置若罔闻”。我问陪同者:是否我们来了才这样?答曰:一贯如此。

我敬佩这些无异样举动、“按部就班”进行教学的教师,我喜欢这些“公开”的常态课堂。这是真实的课堂,是开放的课堂,是任人观察、任人评价的课堂。

我憧憬这样的课堂,期盼身边早日出现这样的课堂。因为我们身边允许进入的课堂全是带有表演性质,带有作秀成分的“公开课”“优质课”“观摩课”等。至于常态课却轻易不让他人涉入。

相信,不少教师都有过在课堂内被拒或被冷落的遭遇。原本抱着一腔热情,一种虔诚,一颗虚心,走进课堂,结果执教者以“学生做练习”等种种理由将其赶出。如果不走,就真的让学生做练习。我们曾组织40余人的团队到南方某学校参观学习,当地一位朋友联系好下午到达该校。可当我们冒雨到达时,被告知下午不安排听课。该学校的规定是只准听上午二、三两节,我们错过了时间,当然就不能听了。比我们先到的外地教师也未能进课堂,只能在会议室看学校宣传片。我们心有不甘,乘坐七八个小时的车来到这里,难道连课堂也进不了吗?这可是当今中国基础教育的一面旗帜呀,如此名校怎会有此等规定?我想像中,这类学校的课堂应该是开放的,因为据说该校门票年收入都在一百多万。大家千里迢迢来看什么?主要还是在课堂。当我们抱着试试的心理到初三年级时,学生都十分明确地告诉我们:初三不听课。到初二、初一年级,有的不让进去,有些真的被逐出,我就在后者之列。

站在濛濛雨中,我深思良久。我在寻找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从教师角度看,无人旁听的常态课比较自由,教师没有压力,可根据情况任意调整教学环节,至于是否完成教学任务,课堂是否有效,只有自己心中有数。而一旦有人听课,不自觉地会产生一种压力,教学过程就不能带有随意性。如果平时备课认真,每节课都积极准备的教师还好,倘若准备不足或根本没有准备,恐怕就要暴露真相,现出丑态。如此,会留下话柄,丢掉面子。为避免被人挑刺,遭人笑话,干脆来个“闭门谢客”。省事省心。

从学校角度看,能出名,自有其成功之处。这所学校的“亮点”就是升学率高,而这来自于课堂上推行的一种新形式。但是教师存有差别,平日展示课肯定推举优秀教师执教,同时还要提前告知,做好充分的准备。教学差的教师恐怕一时难以推举,没事先告知的课当然也难以展示。因为领导们知道教师每一节课都与学校的荣誉息息相关,谁也不愿将缺点拿给别人看。

其实,站在当事人的立场看,以上两种思想很是正常。任何人都不希望往自己脸上抹黑,砸自己的牌子。然而,关键是课堂面对的是学生,学生是评价教学效果的根本,因此课堂对学生是开放的。教师的教学活动是否科学、合理,是否有效,教师要想发展提高,就要面对其他教师,将课堂向同校或他校的教师敞开。可见,课堂本身就是开放性的。违背课堂本身的规律,封闭课堂,自我表演,则会阻止教师的互相学习,合作交流,导致视野狭窄,思维单一,始终徘徊于浅层次,低境界上。学校封闭课堂,从某种意义来说保护了学校荣誉,但却使教师一次次失去展示自我的机会,锻炼提升的机会,同时也在校内形成一种“老死不相往来”的现象,除非是学校指名公开的课堂。

作为名校的课堂应该是开放的,向同校教师开放,向外校教师开放,向学生家长开放。如此,一是能对教师督促作用,让每个教师重视每一节课,认真设计好每一节课,努力上好每一节课,真正创设出高效的课堂。二是能促进教师互相听课,以致成为习惯,成为自然,比较自我,加以反思,达到取长补短。最关键的是还能体现出学校的博大胸怀,宏大气魄和真实功夫。这本身就是名校的特质。封闭课堂,只将其“名”写在报告里,印在材料里,往往会给人以“徒有虚名”“欺世盗名”的感觉。

一般学校的课堂也应该是开放的。因为外出听课学习的教师毕竟是少数,大部分教师要想观看别人的课堂只有在本校,而只靠几节公开课,一两个教学开放日根本起不到什么作用,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这就需要学校转变思想,开放每一个教师的课堂,让其他教师随时深入其中学习借鉴。如此坚持下去,肯定会成为“名校”,而且是真正意义上的“名校。”

老师们,请开放你的课堂!

学校,请开放你的课堂!

自然开放的课堂才是真实的课堂,有效的课堂!

时代需要这样的课堂。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