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夫畏果

今天的内容可以说是揭秘一个终极的解脱法门,可以改变你人生的法门-不住果。如果可以参悟,你将摆脱绝大多数的痛苦和烦恼。

今天咱们的目的就是要帮大家在日常生活当中,把因果的范畴给区分清楚。你可能会觉得,因果它有什么好区分的呀?这和解脱又有什么关系?我告诉你啊!几乎所有的痛苦和问题,其实都源自于你没有做出过这个区分,因果定律的确是真实不虚的。但是如果我们只知道有因必有果,只会根据我们的认知和习惯,去关注因和果之间的这个必然联系;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我们就依然还是停留在了一个普通人的境界。

事实上呢!佛家有一句我们大家都听过的话,早就已经告诉我们了,在因和果上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区分。而这也是普通人与觉悟的人之间最大的区别所在。没错这句话就是:凡夫畏果,菩萨畏因。虽然我们经常听到这句话,但是我相信真正理解这句话奥义所在的人啊,并不多。

这句话的核心重点就在于:它把因和果以菩萨和凡夫为界限,给我们做了一个明确的区分。菩萨呢,就代表觉悟的人;凡夫呢,就代表还没有觉悟的普通人。听完今天的视频大家可以来个对号入座啊!看看自己属于哪一边的?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困住我们的,让我们烦恼痛苦的无一例外,全部都是关于事情的结果。我们都深深的执着在这些结果上不可自拔;这种执着啊,无外乎有两种表现:一种是对于结果的抵抗;另外一种呢,是对于结果的期待。如果我们在详细的区分一下,你就会发现给我们带来痛苦的这些,我们所执着的结果一共有两种:一种是已经成为事实的果;另一种是还没有成为事实的果。也就是一个过去的果;一个未来的果。

首先,过去的果呢,它代表着你的已失去;比如那些直接导致你肉眼可见的损失的那些事情不管你失去的是金钱、名誉、爱情或者是健康,总之这些失去啊,它都已经成为了即成的事实,你一天放不下这个已失去、不接受已经失去这个结果,你就会多痛苦一天啊、就会多被折磨一天。直到你彻底的放下了不再抵抗,接受它的存在的那一刻,这才是你真正的从这个果上的解脱。而衡量你到底有没有真正放下一个事物或者一个人的标准呢?就是当你再次面对它的时候,是不是能有一种仿佛自己从来都不曾拥有过它的感觉。当你对它生起了这种感觉的时候,你就算是彻底放下了。打个比方:你失去了你的爱人,你痛苦了很久,但是当有一天你突然感觉到自己仿佛从来就没有得到过对方,在这一刻,你彻底放下了,不再痛苦了。再比如:一个在车祸中失去了双腿的人,什么时候他才会感到不再因为失去双腿而痛苦呢?那就是当他突然感觉到自己从来就不曾拥有过双腿的时候,在那一刻他才真正从失去的痛苦中解脱。你品你细品....

而当你执着在那些已经成为事实的结果上的时候,你的内在就会发生以下这个变化的过程,这些已经发生的果,被你的大脑思维利用,大脑先是对它展开了二元化的思维评判,判定他是不合理的、不可接受的,于是你认同于这种评判。然后,轻而易举的被评判带走,随后升起了情绪,也就是对失去的恐惧和厌恶,随后业力系统马上就成功的捕获了你的专注力,而当你一旦失去了专注力,这就意味着你已经不再是你了,你成为了那个痛苦的小我。然后呢,任由这个小我,去控制着你的一切去进行对抗这个结果的痛苦的过程。这就是你内在产生痛苦的全过程。

所以,为何我一直不厌其烦的跟大家强调要:停止评判!因为你的评判全部都是围绕在结果上的,不信你想想看,是不是这样?这样呢!就失去了那个在当下努力种因的那个你,而变成了一个咀嚼过去的痛苦的小我去做主。所以评判即住果,必然会引发对抗,随之生起情绪和痛苦。

好,那除了过去的果以外,我们又是如何执着于未来的果上的呢?

我再打个比方:如果你担心一件事,你害怕会做不好,做不完美,从而导致大家对你的失望,对你看法的改变。因此呢,你产生了焦虑和恐惧,然后引发了你对这件事情的抵触,包括所谓的驱动力不足,逃避,拖延等等,然而实际上导致这一切的依然还是你大脑的思维,它利用了一个未来还没有发生的结果作为媒介,把你从此刻当下拽去了未来,所以你又一次掉线了啊,你又一次失去了自我,不在是你了。每当你执着在未来的结果上的时候,让你焦虑恐惧的就不再是已失去了,而是将失去。你的大脑依然会把这种将失去,判断为不合理、不可接受。于是你就又开始对抗痛苦,痛苦呢?就因此产生。

好!以上基本就是我们在不断的对抗着过去或者未来结果的这种状态之下我们所受的苦。那么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我们对未来结果的期待,而这种住在果上面的期待,这会导致我们在将来受苦,事实上呢?你对于任何的属于未来的结果所抱有的期待和贪恋都是你的执念,它们会扰乱你清净的内心,扰乱你的计划。当我们开始实修以后,这种期待我们都要当做妄想和执念去破除掉,它们只是你的意动,是对本来清净无所住的本心的染着,当你有了这个期待啊,你的行动就不再是听从你的良知而为,而变成了为了这个期待而为,这样呢,发心就不对了,就不是从因上出发,而变成了从果上出发了。发心也已经不再是要做好这件你应该做的事,而变成了要得到期待中的那个果了。这里面其实就隐藏着你对不符合期待的结果的抵抗和不接受。

你看,这样就是你亲手埋下了痛苦的种子,于是呢,一旦这个结果,没有如你所愿的到来,你就会因为失去了那个你本以为应该属于你的结果而痛苦。如果这个期待让你得尝所愿,那么就在你得我执增长的同时,也埋下了你将来失去它的时候的痛苦的种子。

放心,缘起缘散,你注定会失去它的。事实是你拿起的越多,将来你失去它们的时候,你就越痛苦。何为拿起呢?拿起就是当你对一个事物有所求,有所期待的时候,不管是期待得到,还是期待不失去,那么你就算是拿起它了。说到这大家就可以明白了,佛家为何经常告诉我们,不要随意的拿起,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其实你拿起的就是那个期待,就连我们布施的时候,一旦有了拿起那就不再是无所住的布施了,这不是真正的布施。

当然了,我们虽然要破掉对果的期待,但是这并不是说,我们就不能对结果有任何的预判了。当我们在觉知之下,以做好事情为目的的,对于结果的预判,当然是没有问题的,也是必要的。因为这是为了以果导因的方式,更好的把事情达成,我们虽然预判结果,但是并不执着于结果,并不期待于结果。这一点啊,就是高人和普通人的区别所在,普通人呢!是在做事的过程中不断的去期待结果;而高人则是在预判结果以后,立刻就把它给忘掉啊

过程中不再对结果有任何的期待,只是专注的当下做事。大家好好的品一品!!!

这就是我经常说的那句猛一听让人很费解的话,当你想要达成什么?首先你就要先忘记它。这句话其实就是在告诉我们,要破除对果的执念。你应该在一开始就在觉知下,清楚的知道了这件事情,你应该做、必须做、并且你可以把它做到什么程度,你也可以同时,你也一定已经预见到了,做这件事情会产生的结果,并且无论最终的结果是怎样,你都可以坦然的接受。你看,既然这一切早就已经在觉知下完成了,那么你就要首先放下对结果的执着,不再去想这个结果了,对当下你正在做的这件事情的结果,你产生了任何的关注,都只会成为你完成它的最大的障碍。

我们只需要专注在如何把我们应该做的事情做好,一旦这个过程中我们用了我们的头脑去思考结果了,那么我们的专注力就会迅速的被思维和习惯带走,你就会掉线。那么你一定无法做好这件事。

总结一下,我们今天所讲的:我们正确的面对果的态度,应该是首先对于已经发生的果,我们坦然接受,接纳它的发生,承认它发生的合理性。

“存在即合理”这句话,其实是让我们用在这的,因为你一旦以你的二元化思维对它做出评判,认为它的存在不合理不应该,那么你就一定会选择对抗,对抗这个果,你就一定会痛苦。存在即合理这句话,是为了告诉你,你要承认一切存在和发生的合理性,要接受一切的发生。存在即合理这句话,最简单的注解其实两个字就够了,那就是接受”

然后呢,对于未来还未发生的果,我们不要去期待;因为未来的果,取决于你此刻当下正在种的因。如果你被思维带去了未来,那么你就会失去自我、失去当下,把做主权交给了肉人。那么,你种下的因,也一定不会是善因,将来结的果,也一定不会是善果。因为肉人啊,它只会造业,不会种善因的。这里呢我给大家提供一个最好用的心法:那就是每当你纠结在痛苦当中,无法继续专注做事情的时候啊,就停下来审视一下,看看让自己烦恼痛苦的那个是不是属于结果的范畴。不用怀疑啊!你的评判以及你的各种负面情绪基本上都是住在果上面的。唯独能改变这一切的那个你可以种因的当下却被你抛弃了。别担心,如果是这样,那你就以一个观察者的身份告诉自己,我又一次被思维带走了。陷入到了对于过去或者未来的果的执着当中了,我一定是正在对抗已经发生或者未来有可能会发生的果了,否则我不会痛苦。

哎!别小看这个自我观察,记住观察看见就是你最有力量的武器。我们这条心法的核心的实操技巧就是:永远都不给任何的果一丁点的专注力,我们所有的专注力都要打到当下的因上面,一旦有任何的注意力跑掉了果上,我们立刻就得拉回来。一跑到果上就给它拉回来,要时刻提起对自己是否执着在果上面了的这份觉察力,长期的去下硬功夫,假以时日你一旦能做到这一点了,恭喜你!你就拥有了高级的定力和智慧,你就达到了不昧因果这个境界,这便是你离苦得乐的终极解脱法门之一。什么焦虑症、抑郁症统统都会成为你觉悟之路上的垫脚石。

通过今天我提供的这个实修的路径啊!你就会明白,除了你内在灵魂本身也就是你自由意志的维度、自由度的提升,你其实从来就不曾真正的在这个三维世界当中拥有过什么,你也不可能拥有什么,最终你也什么都带不走,因为一切皆为空性,当你悟到了这个空,你又怎么还会对失去有所恐惧呢?这就是《心经》里边说的:当你照见五蕴皆空以后,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最后,希望大家都能把下面这段话当成自己在做事情的时候的一个心法和准则:那就是:接受果,专注因;努力种因,结果随缘;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0)

相关推荐

  • 执念之殇

    近期 一位朋友 想要入职一家单位 通过各方打听后得知 我与该单位的某些负责人认识 他就找到我 希望我能帮他牵线搭桥 对于朋友的委托 我自当义不容辞 可当我了解到 对方公司近期并没有招聘计划时 那位朋友 ...

  • 什么是执念

    我是 这样理解执念的,执着于这年头,并孜孜不倦的行动,为了这执念甚至甘冒生命的风险. 看到这样一个故事,2018年的时候,69岁的夏伯渝终于登上珠穆朗玛峰,而且他的双腿已经截肢,而这截肢也是因为在登顶 ...

  • “人有出息,藏不住”:有出息的人,多半懂得这四点,很准

    从白手起家到年薪七亿,他就是被称为华尔街新国王的苏世民,他到底有多牛? 清华大学专门成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苏世民学院. 2012年,苏世民个人向清华捐款七亿,成立苏世民学院这个学院. 号称"清 ...

  • 破执,破我之执念

    破执,破我之执念.为何人人都会有执迷不悟的时候,就是执念太强,处理一些事时太过于偏执,一条道走到底.因为执则迷,迷则不悟,所以说"执迷不悟".那么何时才能破执,每个人都不一样,有的 ...

  • 如何去除执念、执着、思维定势?

    如何去除执着.执念.思维定势? 需要用到古人智慧精华:静心,反观自心,观自心去执着.执念,去除思维定势. 静心,反观自心的时候就是观照.觉察.了解自己思维情况的时候-- 觉知到执念.执着的时候即是破除 ...

  • 菩萨畏因,凡夫畏果

     在这个语境中,"菩萨"是指"明事理的人","凡夫"则指"不明事理的人". 标题这句话是佛教中的俗语. 就本意来说,菩萨 ...

  • 一日悟|凡夫畏果 菩萨畏因

    凡夫畏果,菩萨畏因.凡夫只怕恶果,不知恶果起缘于恶因,平常任意胡为,以图一时快乐,不知乐是苦因. 菩萨则不然,平常一举一动,谨身护持,戒慎于初,既无恶因,何来恶果? 纵有恶果,都是久远前因,既属前因种 ...

  • 菩萨畏因,凡夫畏果,论语应该这么读

    文/子非鱼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今天继续读南怀瑾的<论语别裁>, 想想上面的这句话应该如何翻译?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按照传统的翻译,意思是 慎重对待 ...

  • 心如工画师.能画种种物,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畏因畏果,行善积德。

    心如工画师.能画种种物,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畏因畏果,行善积德。

  • 智者畏因,愚者畏果

    城隍庙有副对联: 上联:阳世三间,积善作恶皆由你: 下联:古往今来,阴曹地府放过谁? 横批:你可来了. 乍看之下是在劝人为善,别做恶事,细细想来却是道出了世间事的本质,因果. 佛家说:"万法 ...

  • 宇宙最神秘的法则(圣人畏因,凡人畏果/以德报德、以直报怨)

    你看你去医院治病多可怕. 肝有问题了,割了,扁桃体发炎了,割了,烂尾发炎了,割了. 肾结石肾割了,真是什么都割,你会发现你之所以得了肝结石,是因为你体内有病毒嘛,知道病怎么来的才能知道病怎么走. 但是 ...

  • 畏因受果

    说到因果,许多朋友会想到佛教里的因果说,其实佛教就是一本人生修行.自修的百科全书.因果说是佛教理论的一个基本.然而生活中有人一说到因果就认为是佛教迷信的说教,其实带有此论断的人才是被自我迷住了而妄信. ...

  • 《隐秘的角落》深度影评——菩萨畏因,众生畏果

    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就像朱朝阳最后对严良说的话:"我最后悔的事就是给你们开了门".如果不开这个门,这段因缘就不会发生. 但是如果我们再进一步思考,这段因缘是没有了,但无论是王瑶也好 ...

  • 菩萨畏因不畏果

    极有可能,你短时间内,逃脱不了当下的困境,不过,没关系. 最近,我想通了一个道理.我们觉得生活不易,往往是纠结于眼下的困境很难摆脱,解决不了当下的难题. 这个事实,我们会伴生很多痛苦和不良情绪,并陷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