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德格尔为什么没有沉沦 | 邱小石·早茶夜读280

280丨沉沦

邱小石金句

诗歌也好,哲学也好

和世界上其它别的消遣一样

如果你不追求本质,都容易让人沉沦

海德格尔为什么没有沉沦

文/ 邱小石

郁达夫小说《沉沦》中的主人公,喜欢在大自然中读诗。他很敏感,身体能够轻易捕捉微风、阳光与花香。他观察很仔细,环境轻易的就挑拨起他的情绪:

背上有一阵紫色的气息吹来,息索的一响,道傍的一枝小草,竟把他的梦境打破了,他回转头来一看,那枝小草还是颠摇不已,一阵带着紫罗兰气息的和风,温微微的哼到他那苍白的脸上来。
他的身体觉得同陶醉似的酥软起来。他好像是睡在慈母怀里的样子。他好像是梦到了桃花源里的样子。他好像是在南欧的海岸,躺在情人膝上,在那里贪午睡的样子。
这里就是你的避难所。世间的一般庸人都在那里妒忌你,轻笑你,愚弄你;只有这大自然,这终古常新的苍空皎日,这晚夏的微风,这初秋的清气,还是你的朋友,还是你的慈母,还是你的情人,你也不必再到世上去与那些轻薄的男女共处去,你就在这大自然的怀里,这纯朴的乡间终老了罢。

然后,“他的眼睛里就涌出了两行清泪来。

他经常这样流泪。搞不清他是因为现实中的悲情在大自然中被唤醒,还是将大自然激发的情绪带到了现实生活之中,由爱情生怨没人能体谅、由爱欲生忧身子骨不行、由爱国生恨祖国不够强大,各种爱混成一团,自己给悲情加料,总之,他就是抑郁了,沉沦了。

有一个德国人叫海德格尔,在大学任教,也喜欢自然,因为纳粹时期政治污点,二战后大多数时候就躲到自己在山间的小屋,在林中小路漫步,看季节起伏变化,周而复始的日常生活,用自己的身体和情感,与场所建立亲密性。海德格尔对环境的观察也是细致入微的,与《沉沦》中的主人公将自然用于抒发自己的情绪不同,海德格尔是把自然作为思考的工具,探索存在的本质,因为他认为自然提供了存在的条件,也就提供了真实。

对,海德格尔是哲学家,“在冬天的深夜,当猛烈的暴风雪铺天盖地地袭来,在小屋周围打着旋儿怒号,然后,哲学的高潮就到来了。然后,哲学的追问不可避免地变得简洁而又本质。对任何思想的钻研都不可能不坚韧和不尖锐。其语言风格也会努力像耸立的松树抵抗着风暴那样挺拔。

自然给予了海德格尔探索的力量。注意,我的意思并不是从哲学中获取养分,要优于从阅读诗歌中获得拯救,更不是说理性要优于感性。海德格尔提出“诗意的栖居”,本意还想表达人的在场获得的和器皿、筑居结合一起产生的“诗意”,是科学方法描述不出的人类体验。他还专门写过一篇关于诗歌的文章——诗人何为?里面引用了奥地利诗人里尔克的一段话,表明了诗人的使命与诗歌的意义:“我们的任务是使这一短暂易逝的大地如此深刻,如此痛苦和如此热情地依附于我们自身,从而使它的本质重新在我们身上不可见地产生。

我的意思是说,诗歌也好,哲学也好,和世界上其它别的消遣一样,如果你不追求本质,都容易让人沉沦。

本周主题书

2019.5.06~2019.5.12

“五四”后还敢留在日本的文青读什么书?| 梅子酒

「沉沦」

关注早茶夜读,从此阅读有谱系

每晚9:30,不见不散

本期主题

春风沉醉

下期主题

霜叶

上期主题

本期编辑:白水

早|茶|夜|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