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三月》: 千金难买少年穷 | 陈童·早茶夜读469
469丨小城三月
陈童金句
见过了花花世界,才能回过头来
把最初生活的地方命名为小城
《小城三月》:千金难买少年穷
文/ 陈童
大家好,我是陈童,欢迎收听早茶夜读,在大风凛冽的严冬,这周我们来读《小城三月》。萧红生于1911年6月,《小城三月》写于1941年7月,发表于同年8月《时代文学》第1卷第2期,写这篇时,刚好三十岁。
写的时间太巧了,读的时间也太巧了,就是这每天被大风刮得晕头转向的帝都冬天看到“三月”两个字才最能感觉到“三月”所带来的温暖和希望,人人都知道,北京是没有春天的,哈尔滨大概也一样,春天是召唤生命力的季节,热气升腾,万物复苏,阳光往身上一打体内的乐观因子都复苏了,前途广阔,未来可期。而就在这蒸腾着希望的春天和生命待展开的年纪,翠姨为了逃离包办婚姻和没感情有钱的未婚夫,一心求死,最终香消玉殒。得是多大的委屈让人一心求死,荣华富贵也不想要了呢?
翠姨的母亲疼爱她,未婚夫家给了丰厚的聘礼,唯独少了生命的可能性,小城虽好,但是活动范围被圈在小城就有点儿窒息了;三月虽美,也不过是一年的一个片段啊。当翠姨接触读过书的“我”,认识了漂亮的哥哥,世界的边界向北拓展了,知识和爱情也在翠姨心中播下了种子,可是却没有发芽的机会,我想,如果翠姨能走出小城读书或者成功解除婚约,生命也许不至于走到死胡同。
小城之所以成为小城,恰恰是因为叙述者见过了花花世界,才能回过头来把最初生活的地方命名为小城。相对应的,故事的主人公翠姨却并不拥有小城三月,因为她被媒妁之约锁在了从小生活的地方,这个地方对她而言不是小城,而是“全世界”——尽管这个世界在跟随“我”去哈尔滨看过表哥之后就产生了动摇,她也没有足够长的人生,经过足够多变的四季来对比出“三月”在四季流变乃至人生中特殊的地位。春天再美,三月再美也只是一年的片刻,而美丽的特征正是纯洁、脆弱、易逝,这种脆弱易逝只有在动荡的衬托下才能显示出它的美学价值,而脆弱干净恰恰是一种自废武功的限定,让人丧失了扛住动荡的能力,在生活的压力下被摧毁然后被活得更久的人叙述,所以历史总是属于胜利者的。萧红的经历与翠姨相反,出生在极北的呼兰河,卒于国土南端的香港,萧红远远走出了小城,因为私奔而让家族蒙羞的萧红,始终因其复杂的恋爱史受到关注,跟纯洁至少是形式纯洁八竿子远,最重要的是她受教育,有才华,有一支笔,所以才有能力有眼光去命名“生死场”和“呼兰河”。
所以,神奇吧,被作者命名为小城三月的这个故事,对翠姨而言却是寂寂无声的“宇宙洪荒”,没有希望也没有变化,总要走过长长的人生路,看过外面世界的复杂多样,才知道当年小城三月意味着什么。总是吃多了大鱼大肉,才能欣赏粗茶淡饭,总是经过了大风大浪才会珍惜岁月静好,朴素是一种最奢侈的审美和人生观,如果没见过起高楼,宴宾客,千金散去还复来,又有什么资格说“我们终其一生去努力,只为了成为一个普通人”呢?
释迦摩尼也是先做公子哥才立地成佛,弘一法师也是尝尽了人间的悲苦欢乐才能说“花枝春满 天心月圆”;贾府荣华散去,才能回过头看见第五回说“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言外之意。
翠姨结婚的时候,七大姑八大姨都赞叹她的美丽,感叹她美的不同往日,“我”却觉得翠姨还没平时好看呢。“我”没有七大姑八大姨的人生阅历,没被生活按在地板上摩擦过,自然看不懂在生命长河中节点的重要性——嫁人后的翠姨的活动范围大概会更小,在一个不断走向封闭和黯淡的叙事里,成亲是风光美丽的极点也就不让人奇怪了。但七大姑八大姨也忘了,能感受这条安稳幸福的前提恰恰是被生活折磨,而被保护得很好,折掉了双翼的翠姨其实已经失去了幸福的前提,我想,这一点李小璐大概会很同意吧。
翠姨的悲伤故事有一个就够了,基因和历史交给年轻人的任务就是去学习、去积累、去体验、为宝马香车、人生理想受苦受累,等见了足够多的城,过了足够多的的四季,才能在最舒心的养老地,说“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回想那小城三月四月五月六月的故事。
欢迎收听早茶夜读,我们下次再见。
2019.11.25~2019.12.01
「小城三月」
关注早茶夜读,从此阅读有谱系
每晚9:30,不见不散
本期主题
张爱玲
下期主题
马伯乐
上期主题
本期编辑:白水
早|茶|夜|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