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神菩萨吃东西动作很快 | 梅子酒·早茶夜读239

经过一周,「早茶夜读」与「阅读邻居」的名称互换达成。原所发属于「小说民国」之内容,此后,将移至现「早茶夜读」进行更新。

欢迎大家移个步继续关注。

本周将双号更新。

另外,打今儿晚上起,「早茶夜读」就可以留言了,同时,也欢迎大家投稿,具体方式参见下面的链接。

总结:上周的阿Q

——夜读按

239丨祝福

梅子酒金句

“祝福”仪式在绍兴至今留存完好,

并被列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看来得记鲁迅先生一功。


福神菩萨吃东西动作很快

文/ 梅子酒

现在是农历二月,再过没几天就进入阳春三月,己亥年春节已经过去有一阵了,但我还是想跟大家聊聊“过年”那些事,就从《祝福》里的“祝福”谈起吧。

鲁迅先生在《祝福》一开篇就简单描绘了绍兴水乡年俗“祝福”的图景:

这是鲁镇年终的大典,致敬尽礼,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的。杀鸡,宰鹅,买猪肉,用心细细地洗,女人的臂膊都在水里浸得通红,有的还戴着绞丝银镯子。煮熟之后,横七竖八的插些筷子在这类东西上,可就称为‘福礼’了。五更天陈列起来,并且点上香烛,恭请福神们来享用;拜的却只限于男人,拜完自然仍然是放爆竹。年年如此,家家如此……

读到这里,我一直挺好奇,“祝福”到底是怎样一个流程?为什么要用鸡、鹅和猪?这是绍兴独有的风俗,还是整个江浙一带都有?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我自己个是无锡人,倒是也有依稀的印象,小时候过年时家人忙着祭祀前也给打过下手什么的,后来长大了,觉得这是封建迷信,也就不掺和了,而到如今,却是觉得这些个传统民俗也挺有意思,想着这好赖也算是“民俗学”的范畴吧,便理直气壮地考据起来。

以下资料来源于百度,篇幅甚多,不知会不会影响“原创”申请,但主要我自己也是头一回了解到有这么严谨细致的程序,还是尽量完整摘录吧:

绍兴一带的“祝福”历史由来已久,“福神”又被称为“祝福菩萨”或“大菩萨”,神像一般有“黄山西南”和“南朝圣宗”两种。“黄山西南”的画像上是两个神,而“南朝圣宗”则印有帝王和将领多人。

“黄山西南”中的两个神是兄弟二人,相传他们生活在北宋末年。当时正值金兵南侵,绍兴的兄弟二人于年底从临近绍兴的萧山回家探亲,路过铁岭关,恰遇金兵抓民带路。为了解救乡亲,兄弟俩挺身而出,冒死领路。此时夜色黑暗,兄弟俩翻山越岭,把金兵带到黄山西南外的海涂上。他俩佯装走不动了,而金兵也早已精疲力竭,就在海涂上歇息。到了午夜子时,海潮似万马奔腾席卷而来。顷刻间,金兵大队人马被巨浪吞噬,兄弟俩也同归于尽。人们为了纪念他们,却又不知其姓名,所以就以他们牺牲的地点为名,尊其为“黄山西南”。

“南朝圣宗”一说是南宋灭亡后,遗民们对于大宋君王的祭祀。慑于元朝的淫威,不敢公开祭祀,只能在夜深人静时进行;另一说则是明朝灭亡以后,百姓对抗清复明英烈的祭祀。神像正中着帝王服饰的是明末“福王”,旁边是杨继盛、史可法、张苍水等明朝大将。因反清复明在当时为非法活动,百姓是不敢公开的,因此祭祀活动只好在夜深人静时悄悄进行。

“祝福期”一般指农历十二月二十夜到三十夜,“祝福”仪式举行的时间每家每户不完全统一,可以在“祝福期”内挑选一个吉日,但必须在腊月三十之前举行,如果当年没有腊月三十,则必须要在立春前举行。在当地人看来,只有在立春之前进行的“祝福”才比较灵验,“祈福”则会在来年实现。

“祝福”期间,人们会举行一系列的活动,包括:掸尘,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请灶神爷上天;预备“祝福”仪式所用的各种“福礼”;“祝福”仪式的举行——包括“拜菩萨”(即“拜神”仪式)和“请羹饭”(即“祭祖”仪式)。

先从准备“福礼”开始。福礼是指“三牲”、“五牲”或“七牲”福礼。一般人家用“三牲”福礼,考究一点的用“五牲”福礼,如鸡、鹅、元宝肉、猪头及鱼,最讲究的则加上熊掌、羊肉,为“七牲福礼”。所谓“三牲”福礼,即肉一方(农民喜用猪头)、鱼一条、鹅一只,或者鸡、鹅和肉一方,也就是鲁迅先生《祝福》里提到的“杀鸡,宰鹅,买猪肉”。福礼被摆放在木纹方桌上,鱼放在八仙桌右边横档上。到傍晚时,将八仙方桌两张接长了放在靠近檐口的地方。方桌可两张,也可以四张,但都必须按照木纹横摆。

“祝福”仪式在夜里五更天举行。一旦选定祝福的日子,就要在这一天的凌晨起床,烧煮福礼。由于彻夜准备福礼,几乎整夜不得睡眠,所以也把“祝福”的时间叫作“请勤俭菩萨”。

“祝福”仪式必须在正厅、堂前举行,而且必须大开正门。仪式必须由男性当家人主持,点燃香烛后,家中男丁按辈份大小,依次由里朝外行三跪九叩大礼。女眷和个别忌生肖的男丁,一概回避,不准拜神。值得注意的是,拜菩萨时人们是双手合十着平拜。但在随后的“请羹饭”时则双手交叉着拜。据说,福神菩萨吃东西动作很快,所以请福神往往一次斟酒后立即转入送神仪式,这叫“快菩萨,慢祖宗”。

拜毕之后,便是到门外烧佛。所谓“烧佛”,是在门外的土地上铺上一把稻草,再在稻草上放上一些元宝和太包。将元宝、烧纸连同马张(长方形的印有神像的红纸,长约一尺余,中间插一根稻草以防弯曲)一起焚化。之后,将酒、茶叶和香撒到灰烬上,意思是菩萨把这些东西拿去了。烧的时候或烧完之后,家人再拜三拜。烧完佛后,把蜡烛吹灭。

送走了百神之后,静谧而神秘的气氛立即被响亮的鞭炮声打破。

之后就是“请羹饭”祭祖仪式。时间可以在“祝福”后几个小时进行,也可以在第二天举行。这时候的祭品、祭拜方式都需要做相应的改变。例如祭神时方桌按照木纹横于堂前,祭祖时则要将桌子按木纹改成纵摆,所以绍兴俗称“横神直祖”。请福神的福礼在回请祖宗时要调个方向,并拨下筷子。祭神时人们由里往外拜,祭祖则要由外朝里叩拜。

请好羹饭之后,接下来便是“散福”。“散福”就是用煮福礼的汤汁烧吃年糕,人们取“吃了散福糕,来年节节高”的美意,以表神赐之福,散给全家。还有一种说法是,用请羹饭时用过的菜和饭,表示纪念祖先。

“散福”之后,就放“关门爆仗”。有的人家关门后,仍终夜围炉而坐,俗称“守岁”。

鲁迅先生《祝福》里的“祝福”,只描写了准备福礼和“拜菩萨”仪式,并未细写“掸尘”和“请羹饭”。而有趣的是,今年春节时我特地有意无意跟家中老人聊起无锡当地的年俗,意外地发现,时至今日,家家户户“掸尘”的习俗保留完好,有俗彦“十七十八,掸掸发发”为证;腊月二十四送灶神的习俗也有,小时候还见过外公自己在红纸条上写“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字样;准备福礼的过程亦有保留,只是菜品内容换成了当地特色的肉酿面筋、鳊鱼等,一般是三荤三素,素菜里面会有粉皮和萝卜汤(俗称年萝卜),要摆半圆形的“年糕头”,寓意“元宝”;而到了仪式环节,似乎略了“拜菩萨”,保留了“请羹饭”的过程,俗称“祝飨”。只是,原先“过年”(“拜菩萨”)和“祝飨”(“请祖宗”)是两个环节,不知为何,如今的无锡人,合二为一,“过年”和“祝飨”的词义,也渐渐融为一体了。而“祝福”仪式在绍兴至今留存完好,并被列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看来得记鲁迅先生一功。

「祝福」

2019.3.25~2019.3.29

祥林嫂再次回到了鲁镇 | 宇帆

祥林嫂那个世界对女人真不好 | 李子

扫码购课

关注早茶夜读,从此阅读有谱系

每晚9:30,不见不散

本期主题

理水

下期主题

阿Q正传

上期主题

本期编辑: 白水

早|茶|夜|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