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首诗的多重解读

【自言自语】《花事》是一瞬间想起并写在手机上的一首短诗,个人感觉亮点在结尾,也有朋友评论说结尾一节堪称点睛。红力先生却主张取了后两节,我还是不大同意。其实诗歌不是用来解释的,感悟就好。

花事

文/海拔3500米

直到把两盆兰花养死
在花盆里种上蒜
不再关心什么时候浇水
什么时候施肥,什么时候开花
蒜苗已可以吃了,剪了
头茬。再剪二茬甚至三茬四茬
甚至会长成蒜头,再种

花养不活就不养了
种蒜多好,可以吃,可以驱虫

一生中遇到兰花一样的朋友
不少。蒜一样的也不少
这就够了

【简评】诗写什么很重要。我曾经在一篇谈非虚构诗歌写作时谈及这个问题。诗的首要作用是表达自己,这也同时指出了诗要写什么的问题。这首诗写了自己,写了自己的所遇所感,因而是一首务实的诗,这也是人们愿意读它的原因。因为这里面有诗人的存在,同时也就有阅读者的存在。
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还是要好好思考一下怎么写的问题。这时候,天赋和技巧便派上用场了。这首诗开头不错,结尾落入了一个坑,这个坑是所有技巧不够熟练的人都会跳的坑:那就是把自己悟出来的道理在他的诗里直接说出来。这种表达方式的潜台词就是:写诗是要表达某个道理或者阐述某个哲理。这其实是一个误区。直接阐述道理恰恰损坏了诗意!
诗不是要阐述道理的。阐述道理的事情应该交给哲学家去做。诗的首要任务是呈现你发现的诗意。所以,不要让道理或哲理牵着你的鼻子走。
这首《花事》,我个人以为,后两段完全可以掐掉,第一段的句子再做些精炼,就足够了。要相信读者。
——红力(诗人、评论家,世界诗歌网评论频道编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