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里的福州》:秋游乌山之邻霄台,诗酒上邻霄
邻霄台
经过旧涛园继续往上走,一直走到了山顶。我是第一次登上乌山的山顶,看到了一座石砌的亭子。当年在此有邻霄台,还有一个邻霄亭(又名清虚亭、不危亭)是乌山的重要名胜、历史遗迹。
我在我的书《乡愁里的福州》的《乌山上的琉球往事》篇章中专门介绍了邻霄台的历史情况。
邻霄台、邻霄亭皆因山顶有一块邻霄石,环视群峰,岸然耸立。蔡君谟诗:“子夜看先日,阴岩得后春。三山空琐碎,万落自烟尘。”
邻霄石旁就是邻霄亭。从上图看,民国时此地一片荒芜,看不到邻霄亭。邻霄亭修建于何时呢?
《乌石山志》记载,清虚亭原名不危亭,是乌山三十六奇之一,位于邻霄台后。据传当初建造的不危亭四面材瓦、白土墙,单薄秀巧挺立一角。工匠告诫说,损,勿修!修,必坏。后人没有领会,一修就倒了。
清虚亭即邻霄亭、不危亭。乌山上有一段摩崖石刻曾提及重修清虚亭的事。那是明正德八年(1513年):
正德癸酉夏月吉琼河黄仕明、冯仲良、林叔明、冯宗广、陈允亮、张尚武、赵文范、冯公器偕蒙市舶府公公尚,委督盖造清虚亭、邻霄祠、光远枋等处,至七月盶望落成丁山刻石为记。
这段文字在《尚公桥记》中也有提到:“矧西园既复时邀名公登邻霄台宴饮赋诗镌名峭壁斯皆人所鲜能。”说明当时的福建市舶府(管理福建市舶司)的太监尚春在明正德八年(1513年)修复了西园,又命琼河一带的商铺店家集资在乌山上修建了清虚亭、邻霄祠、光远枋等,所以就邀请当时名公即石刻上的本地通事黄仕明等人登邻霄台宴饮、赋诗,且把此事与参加庆典宴会的人名都镌刻在峭壁上,作为纪念。当时撰写《尚公桥记》的吏部尚书林瀚(仓山林浦名人)在文中说这件事别人都做不到。
《乌石山志》记载:“大明万历已亥清和既望,闽三司公宴于乌石山清虚亭,蟾魄当空,万里乙色,渔灯数点,隐约在望,前此胤此,多不得月,则兹宵信胜游也。时在馆滇国朱运昌、宪长诸暨陈信学、大参丰城徐即登、宪副皖城汪道亨、南海金节、武林高从礼、都阃章贡陈大器,而勒石纪岁月者,则学使吴兴沈儆炌也。越六月,建南守道四明杨德政、巡道严陵邓美政,入会城再宴于此。楷书,径三寸,镌金刚迹东。”这段文字说明,万历年间福州重要的三司官员在清虚亭宴饮、赏月并赋诗、题刻。
可见,明朝时期,清虚亭是一处适合宴饮的亭台楼阁。
清康熙初年,福州人、山西道监察御史萧震因父亲病故回福州,见乌山古迹荒芜,便个人捐款并募集资金在清虚亭位置重建一座亭,命名为“邻霄亭”,还倡议修复古迹并建仰止亭、观海亭诸胜,并命人在邻霄亭左边的石头上刻了这样一段文字:“百字碑,邻霄亭圮垂百年,客夏震合力经营道山废迹,以次修举。维时靖南王殿下督抚。二刘公奉皇帝命,休息吾民,比岁大稔,山海无事。亭成,闽人乐之,爰纪厥事,磨文于岩,颂皇帝德,传之后人,其永无斁。康熙十有一年壬子春,内升前侍御史郡人萧震题。八分书,径九寸,镌石天顶。”
但是,谁能想到,萧震建邻霄台竟成了自己的祭台。杀害他的是靖南王耿精忠。他们之间有什么深仇大恨呢?
康熙十一年,萧震和靖南王耿精忠还是和谐的关系,但第二年吴三桂造反,三藩之乱爆发。这时福建总督加兵部右侍郎兼右副都御史范承谟来到福州任职,发现耿精忠要叛清,就和萧震商量巡视边海,征调兵马防御,防范耿精忠。可没有等到他们行动,耿精忠就反了。范承谟和萧震都受到耿精忠的胁迫,但都不肯依附耿精忠谋反。耿精忠不敢杀范承谟,便杀害了萧震。
耿精忠杀害萧震后,霸占了萧震的财产,还把萧震的尸首放在邻霄台示威。邻霄亭有一副萧震题写的楹联:“但愿桑麻成乐土,不妨诗酒上邻霄”。
萧震事件发生后,有人把楹联中的“诗酒”改为“尸首”。这样的讽刺反而令大家更加佩服萧震的气节。当时福州名人谢古梅登邻霄台吊萧震赋诗:“荒台草木千年恨,乐土桑麻一梦中”。
雍正六年,雍正帝命福州府为萧震建忠臣庙,谕祭建坊,并重建萧震的邻霄亭,可惜不久倒塌。乾隆六年,布政使乔学尹重建邻霄亭并撰文记述。清中叶,邻霄亭废。
明清时期,达官贵族、文人雅士都跑到乌山峰顶邻霄亭饮酒,这里风景绝佳。这风景好到什么地步呢?“东望海上渔舟,樵木声隐隐。又西下平沙,逶岸来遄,应接不暇。”此可谓三山奇观。
正因为邻霄台乃观景之最,周围遍布亭台与寺院,有邻霄堂、寒翠亭、太虚亭、太虚庵、万寿庵、妈祖天后宫、刚显庙(祀诗人周朴居士)、宗徐二公祠、三贤祠(周朴、薛逢、灵观)。
这么多寺庙,介绍一下宗徐二公祠。
宗徐二公祠
明朝提学副使宗臣,字子相,直隶兴化人,入府志名宦传。明嘉靖间为闽藩参议,以倭变守城有劳,擢提学副使。
明王世贞《宗公祠碑记》记载,嘉靖戊午,倭寇在闽海流窜。大帅十分惊恐。城外的百姓想入城避难,大帅害怕,不肯开城门。宗子相说:“何苦拒绝百姓入城避难,贼距离这里还很远,贼来了,我有办法对付。”大帅更加恐惧,就想办法为难宗子相,说:“城里没有粮食够应付一百天了,难民来了,耗食更多。除非难民随身带粮食的可以入城,否则不行。”宗子相又说:“我也很为难,总不能把这些饥饿的难民送给贼寇杀害吧,这些贼寇在这里肯定也熬不到一百天。”大帅无言以对,宗子相赶紧大开西门,任由难民涌入,没想到一下子涌入一万人。宗子相管理有方,出奇招制贼,贼逃跑了。宗子相因此闻名天下,被提升为省按察副使。但一年后,他就因工作过劳而病逝。福州百姓十分怀念他。
宗子相病逝十六年后,他生前好友汀州知州徐君晋升到按察使,经常经过宗子相为难民开的西门,想起当年他们二人同游乌山时,宗子相说:“天地之大,而有这座山,这座山亿万年才有我们俩。我不当官,就和脱去鞋子一样,但我舍不得离开这座山,在此常常有一种神游的感觉。”
徐君到城外私访百姓,百姓听说宗子相的名字就泪流满面,感恩宗子相当年开门让他们入城避难,供给饮食,说:“宗使君不幸而夭,我听说一个人牺牲自己,救活一千人,就可以祭祀封神。宗使君救了数万人,死后却没有任何祭祀。”徐君哭着说,这是因为宗使君没有儿子的缘故。百姓听说后,自愿出地建祠祭祀宗子相。徐君不忍心让百姓出资买地,在乌山上看中一块地建祠,告慰宗子相说:“此故宗君所属神游地也。其必食矣。”并向上汇报。于是,政府出资建了一座祠堂,允许百姓随时来祭拜。旁边的寺庙也出资为祠堂供给日常开销。
太虚庵
明嘉靖初年,一位著名道士太虚上人自北来,顶着大斗笠跌坐于邻霄台下,偈云:“不澡不垢亦非青,行道圆明见性通。行至水穷山尽处,那时方见本来真。”在此建庵,庵名“太虚庵”。当时福州名人徐熥、陈价夫等经常来拜访太虚上人,直到太虚上人九十岁仙逝。
《寄太虚上人》
太虚石洞居,孤寂少人依。
远客携琴至,逢师乞食归。
一莆青草上,四面白云飞。
尽日无言谈,岩花落满衣。
邻霄台左右有许多镌刻,都是明朝太监纪游及陪咏的内容。比如海宁查布政约陪太监尚春登乌石山诗曰:“公暇陟嶙峋,居然小八闽。眼前都是幻,惟有此山真。”
程师孟写的“宿猿洞”就在邻霄台旁,据说洞旁还有一凹鸦浴池。
乌山上还有一处著名园林即西园,在此不赘述,且看此链接:
秋游乌山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