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选登】李智海:小市腰鼓队
写在前面
值此祖国迎来七十华诞,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孔雀文化”公众号国庆征文开始了,感谢来自全国各地的作家、文学爱好者积极参与,以自身的感受和家乡的变化,抒发爱国情怀,讴歌祖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在文学这个百花园里,我们是一株小草;
在奔向文学海洋里,我们是涓涓溪流;
虽然我们平台很小,影响甚微,但是我们有一腔爱国情怀;
虽然我们水平有限,奖品微不足道;但做为一种仪式和象征,代表的是文化的属性;
我们欢迎有文学成就的大作家扶持平台,无私赐稿。
我们更欢迎普通作家和文学爱好者热情参与。或许这些作品不够成熟,但作为文学园地,我们定位为一群抱团的文学新人提供互相学习,互相鼓励,互相帮助,在学习中成长平台。
在文学的道路上,我们虽然刚刚起步,但我们不畏艰险,努力践行!
弘扬正能量,讴歌新时代!
今后我们还将举办各地形式的笔会活动,宣传“孔雀东南飞”文化,繁荣新时期乡土文学是我们平台的宗旨。
“孔雀文化”编辑部
2019年8月12
小市腰鼓队
李智海
打腰鼓,古已有之。早在秦汉时代,战争不断,敌方来袭,必击鼓报警。有时两军对垒,激情酣战,也击鼓以扬威,鼓舞士气。时移事异,打腰鼓后来渐渐发展成为祝贺丰收,欢度节日,喜庆婚宴的一种形式,便有了更多的娱乐性。打腰鼓如今在乡村里广为流行,与人民群众的生活紧密相连,成了深受群众喜爱的一种娱乐形式。
孔雀东南飞传说故里的“小市腰鼓队”,成立于1950年前后。新中国成立不久,打土豪,分田地,人民当家做主人,群众生活有了较大的改善,人民对共产党充满了感激之情。打腰鼓便是表达的方式之一。
1950年秋,小市人民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掀起了踊跃参军的高潮。据当地九旬老人夏金南老先生回忆,是年秋季,小市民众报名参军的有30多人。新兵定员后,便将这些最可爱的人敲锣打鼓地送到三桥区政府集中交接。
那时,学校常常配合政府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新的法规新的任务来了,需要宣传贯彻,大都交给学校来完成。小市乡人民政府就将这事儿交给小市中心小学来办。解放初期,乡政府设在小市老街,那时没有汽车,从小市乡政府到三桥区政府,大约要步行八华里。
雷风先生那时担任小市中心小学校长,他是一个多才多艺的文化人,不仅会写剧本,还会吹拉弹唱,他的夫人就是我县著名的黄梅戏演员潘根荣女士,他的儿子就是我国现代先锋派著名作家潘军。
当人们提出如何将这些最可爱的人送到区里交接时,雷风校长想到最好的形式便是组织一个腰鼓队来欢送。他在小市老街周边挑选了十几个青年男女,组成了一支腰鼓队,队员们穿上鲜艳华美的“苏联大花布”服装,青春靓丽,他们从心里到脸上都洋溢着欢乐的情绪。雷风校长亲自教这些年轻人如何打鼓,如何轻点鼓皮,点出节奏,教他们如何走步,他非常热情地手把手地教。
送新兵那天,十几个入伍青年换上了崭新的军装,身上披挂了大红彩带,雄气风发,后面跟着他们的父母或哥兄。二十个男女青年组成的腰鼓队,个个喜气盈盈,英姿勃勃,跟在队伍的最后面。他们前后排成一条长长的队列。腰鼓队员动作婀娜,鼓点精准娴熟,新兵的步伐整齐划一,整个队伍在咚咚的鼓声中前行,成为了路途中一道红红绿绿动态的风景。所到之处,人们夹道欢迎,好不热闹。
早年,腰鼓队员大都由青年男女组合。走步时,如果分两行走,便一边男,一边女;如果在广场上表演,则围成园形,便一男一女交叉排列。后来,腰鼓队的组成,慢慢地由青年妇女替代了青年男性,也许是因为女性对人有着更多的热情,可以穿红戴绿,可以把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有利于表现喜庆的氛围。
当年轮进入21世纪,随着时代的不同,腰鼓队成员也在发生着变化,青年男女大都外出务工创业,拜师学艺,在家里呆着的很少。留下中老年人在家种点庄家和照看孩子。现在的腰鼓队员,便很少有青年人参与,全是中老年人而且全部都是女性了。 早年打腰鼓,节奏单调,鼓声没有太大的变化;现在打腰鼓,内容和形式都与时俱进。打鼓时动作也时时变化,时而潇洒活泼,轻松灵动;时而粗犷高扬,欢快热烈;时而踢打弹跳,又忽地旋转。鼓手们腾空飞跃,给人们以英武昂扬之感。表演者随着节奏的加快,脚步亦随之踢踏跳跃,并加大击鼓人左右摆动的幅度。有时激越,有时抑扬,势如龙腾虎跃,表现出顽强拼搏的豪情。有时击鼓者情不自禁地摇头晃肩,摇曳多姿,将内在情志与外在的动作相柔合,达到神形统一,和谐自如。现在打腰鼓,不再是千篇 一律,不再是同一种腔调了。
早年腰鼓队员有范李犬、 夏金贤等人参加。这些年来,由陈转南、刘小兰等二十余人组成的小市腰鼓队,坚持正常开展活动。成员大都由五十六十乃至七十岁以上留守家中的中老年妇女担任。年龄虽然大了一些,但是她们也都热情如火,风采不减当年。每当过年过节,在街头,在广场,他们都要玩上一通,锣鸣鼓响,便有上千人前来观看。
小市腰鼓队,如开不败的花朵,充满活力,充满朝气。它紧跟着时代的步伐,追逐着和煦的春风,沐浴着明媚的阳光,活跃在小吏港古镇的大地上。相信总有一天,她会搭上小市“孔雀东南飞”金孔雀的翅膀,飞出小市,飞向全中国。(2019年7月12日初稿, 8月7日改定)
(应作者要求,此文不占用评奖名额。)
李智海,出生于孔雀东南飞传说故事发生地—安徽省怀宁县古镇小吏港,在中学从事语文教学近40年,平生爱书,节衣缩食购置文史百家典籍,自诩为“万册富翁”。著有《小吏港随笔》和《孔雀东南飞故园拾穗》《追光晚唱》等书。主编有怀宁县独秀小学校本教材《百年好诗必读》和《王新淼先生残诗》。2007年,参与过怀宁县孔雀东南飞个性化邮票的策划与设计。曾任续修《怀宁县志》(1978—2002)编辑(聘),《怀宁县军事志》(1949—2005)编辑(聘)。系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我国孔雀东南飞传说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享受国家非遗补贴。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