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原创•《情系严河——一组描写老知青重返第二故乡情感经历的诗文》作者:李学锐、雪 珂、严先才、八人帮、严开梅、晴空一鹤
常回家看看
——致老知青
作者 李学锐
题记:去年3月24日,曾下放到潜江严河村的几届武汉知青,组团重返第二故乡,留下了无数精彩的画面。今年5月24日,从海外归来的王珂等一行5人的小分队又终于回家,圆了探访第二故乡之梦。
各位知青朋友,你们好! 有朋自武汉来,实乃乐乎! 有朋自海外来,真乃乐乎! 有幸受邀作陪众友,更乃乐乎! 40多年前,你们响应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的伟大号召,告别父母亲人,来到了潜江的大西北——当年的长市公社严河大队,开始了一段终生难忘的知青生活。在严河这片热土上,留下了你们成长的足迹,洒下了你们辛劳的汗滴;在严河这片热土上,丰富了你们人生的阅历,孕育了我们纯真的友谊。 四十多年过去了,流逝的时光,没能冷却我们火热的情怀;沧桑的岁月,没能抹掉我们温暖的记忆。彼此的友谊,就象一坛珍藏的老酒,清冽而酵厚,历久而弥香。沧桑巨变情未变,岁月无情人有情。
今天,能与你们重聚这片热土,我们感到格外的高兴。 谢谢你们回来看望严河的父老乡亲,谢谢你们回来探访当年的同事朋友。
欢迎你们,永远的知青!
常回家看看,追忆如歌岁月;常回家看看,互诉阔别情怀;常回家看看,共拾青春记忆;常回家看看,展望美好未来。
最后祝你们严河之行圆满愉快!
情系严河
作者 雪珂
我和他们本来非亲非故,既无血缘关系也无任何社会必然渊源,只是四十多年前来到这里接受再教育仅两年多。此次重返乡里完全是因盛情邀请不可推脱。可就在这暖暖的一天之中,我感受到了人间最深厚最淳朴最善良最热情的挚爱,当年一起教书的老师和我的学生,虽然时过境迁,留在他们记忆中的我竟然还是那么生动有趣,点点滴滴的趣闻让我感受到他们心中对老师这份职业的尊敬,感受到一起教学的老师心中那份同道间深深的友好情份。
我们去看了当年居住的知青房和大队学校的旧址(现在成为当地人的漂亮住房)去走了走那条当年扛着锄头上工下工必须路过的桥和泥巴路(桥也修建的很漂亮了,路还是那条路),还有一颗百年大树屹立在那儿。
第二故乡的变化是巨大的,我的学生中不乏事业有成后回乡创业的,用科学的方式发展产业化新农业,颇有成就,真是令人刮目相看呀!还有任职村长的,更多的是文学爱好者们。现在正值农忙时节,能来相见的学生只是少许部分,本来安排要听他们唱那支我曾经教过的歌曲,我梦想中溶入他们歌声的场景没有实现,留下些许遗憾!
来日方长,只要我回归这片热土,一定要好好聆听他们的歌声,我们一行五人在去的路上高高兴兴,返回时泪眼婆娑,无论怎么都按奈不住那份喷涌而出的离别的泪水,点点滴滴,情不自禁地滴淌......
抹不掉的记忆
作者 严先才
声声燕语柳凝风,处处莺歌绿映红。在这靓丽的五月,绚彩的季节里,真没想到我又见到了你,我的朋友——阔别四十多年的朋友——当年的插队“知青”。
啊!久别重逢,这场面,这心情,简直无可比拟。面对这既熟悉又陌生的面孔,虽有千言万语,却不知从何说起。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万千感慨涌上心头。此情,此景,惊耶?喜耶?怎能不令我浮想联翩。于是,我仿佛回到四十多年前的今天,眼前出现了当年的那些人,那些事……
欢迎会印记
让时光流转到一九七四年。那时我正在严河小学当“孩子王”。一天,老书记严子权兴冲冲跑来通知我们:“捡出一个大教室,布置一个大会场,迎接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他那充满兴奋的话语,让我们也随之激动起来。我和同事们忙活了一个上午,才把会场布置完毕。
下午三时许,在阵阵鞭炮声和震耳欲聋的锣鼓声中,数辆身着彩妆的大卡车,缓缓地驶进了学校的操场。于是,“欢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向贫下中农学习致敬”的口号声此起彼伏,荡漾在学校上空。这时从车上跳下数十名虎生生,茂腾腾的少男少女。他们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青春的活力。红朴朴,白净净……多么像一群报春的群燕,从繁华的大都市,来到这偏远的小乡村……
欢迎会开得隆重而热烈。记得除大队书记热情洋溢的致辞外,还有知青带队的领导,知青代表的讲话,那情景真是慷慨激昂,热情奔放。会场上不时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是啊“风暴险关学闯道,冰山绝顶要开花”。雄鹰啊,展翅飞翔吧……
新同事情谊
处于那个年代的学校,文艺宣传搞得如何,基本上是评价一个学校好坏的标准。上级每学期都搞几次文艺汇演,发发奖状,排排名次。这就难坏了我们严河小学。尽管我们的教学质量还不差,却总是得不到上级的表彰。原因是我们学校的老师全是青一色的男同志,而且没一个会唱歌,跳舞的。人称“和尚学校”。所以,每次汇演时,我们只能拿出“独门绝活”,那就是“三句半”。可想而知,我们学校的地位。
大队支部下决心解决这个问题,为学校配备一个能歌善舞的女教师。正好,天赐良机,知青队里大有人才,而王珂同志,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于是,王珂同志便顺理成章地加入我们的行列,成了我们的新同事。
王珂老师,身材颀长。一对鸟黑的大辫子耷拉在她的肩上,脸庞白皙,微泛红晕,有一双亮丽的凤眼。其气质优雅,娴淑,给人一种质朴,文静的印象。她的到来,一下子轰动了整个学校,师生们都为拥有这样的老师而感到自豪。
于是,王珂老师担任起高年级的音乐课兼三年级的数学课。
我记得她教学生唱的第一支歌是《草原英雄小姐妹》。“阳光啊,阳光,多么灿烂,春天啊,春天,来到草原”。那清脆悦耳的歌喉,尤如百灵。她边唱边舞,舞姿轻盈,楚楚动人。让我们这些农村的“土包子”大开眼界。无不为之沉醉,为之倾倒……
在以后的工作中,王珂老师不但工作热情,而且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一下子赢得了全体师生的爱戴。
后来由于教学的需要,教务处安排她带毕业班的数学课,这样,我们又成了搭当。
王珂老师是很爱好文学的,我的发现是出于一次文学培训活动。那次,学校安排我和王珂老师去同兴中学听潜江教师进修学校的谢玉亚老师的文学辅导课,她的笔记做的比我好。有一句唐诗“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盼青云睡眼开”,我没记下来,还是她给我补上的。
大概是由于我喜欢看书的缘故,同事们送我一个“书虫”的雅号。这也是王珂老师和我的相同点。一天,王珂老师不知从哪里拿来一本书,递给我。我接过一看,是《红楼梦诗词笺注》,我立即惊讶了。这样的书,在当时是买不到的,无异于稀世之宝。于是,想读一读的欲望,马上充满了我的心胸。“别忙”,只见王老师笑着说:“书是向别人借的,我先把它抄下来,再给你抄”。抄书?谈何容易。但足见王珂老师对文学爱好的执著。
可是,事与愿违。没过几天,知青队接到上级通知,他们要返城了。于是,我的抄书梦也成了泡影。
遗憾呀,真是遗憾。别了,我想读的《红楼梦诗词笺注》……
王老师终于回城了,因为工作的需要。但她给师生们留下的印象,是令人难以忘怀的,她的热情,她的才能,尤其是她留给我们的那一份友情。
知青队剪影
知青队,就在离我们学校西邻一百米处,课余时间,我常去那里串门子。
那时,知青队有一支篮球队。队员们个个生龙活虎,球技超群,而且经常举行球赛。记得当时有同兴中学,刘家巷农场代表队,前来进行联赛,却每次都大败而归。最搞笑的是在一次比赛中,当裁判员正要以手式判定哪方发球时,有一位住队贫农代表叫聂光彦的(外号耙子),冷不丁地大喊一声:“东边发球”。弄得在场人都懵了。当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后,全场哄然大笑起来。
一次,大队支部安排我在每个生产队仓库的房顶上,刷写“大办民兵师”的标语,知青队也不例外。队长陈克元安排一个叫湛武宁的知青和我一起写。这是个聪明俊气的小伙子,字写得很漂亮。我们俩拎着石灰桶,沿着梯子往上爬。那字可大啦,要求一米多宽,两米来长。方正,醒目。这可忙坏了湛武宁。他不停地上上下下,给我纠正,指点。忽然“呯”的一声,弄翻了石灰桶,溅了我们一脸。那样子,活像京剧里的大丑角。我们俩互视着,我笑他,他笑我。
那些日子,与知识青年的接触,的确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从他们的身上,散发出来的青春活力,时刻感染着我。我向往,我羡慕……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一晃四十多个春秋过去了。每当我回忆起这些令人高兴的往事时,内心的美感便油然而生。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今天我们有幸相逢,实乃幸会备至。当我们重拾沧桑岁月,钩沉幽丽往事的时侯,当我看到朋友你依然豪情万丈,风彩不减当年的时侯,不尽钦佩之情盈于心头!于是乎,我欣然命笔,感慨而系之。曰:
依稀别梦到如今
有幸重逢好牵情
岁染鬓丝寻旧貌
人更举止赏新音
依然未改凌云志
又见增添追梦心
刻骨时光知何往
凭风把酒祝康宁
2019年仲夏
不知再会啥时候
——写在雪珂等五人严河行之时
作者 八人帮
下乡四十五年前
教书育才写新篇
今日探亲步严河
乡亲热情胜从前
潜江边的汉水哟弯弯流
流到了武汉不回头
沉淀了深深的友谊
带走了剪不断的思乡愁
那个年代的风雨骤
不撕裂天空不罢休
无定义的理想本踌躇
燃烧的青春在怒吼
汗水常常湿衣透
泥巴沾满裤和袖
特定的环境别样有
唯有自己知感受
潜江边的汉水哟弯弯流
流到了武汉才回头
带着星星月亮跟着走
不知再会啥时候?
五月暖风醉心怀
——写给敬爱的王珂老师
作者 严开梅
七十年代初的一缕清香
飘进了贫穷的严河村小学
您的音容笑貌
刻进每一个孩子的脑海
动听的《草原儿女》
浪漫了同学们几十年的记忆
近半个世纪的尘封
我们的思念更浓
美国英国再遥远
您驾着五月的暖风
也轻轻来了
贵客啊,亲人哪
您,风采依旧
笑声香甜
满身的智慧像那时深夜里
您窗口放射出的一抹灯光
依然照得我们内心
暖洋洋
泪眼回望
作者 晴空一鹤
四十载不觉沧桑
石桥如诉
我闻听了那时孜孜然的欢唱
如流时光
带不走心情如炬闪亮
手牵着手
又踏实了足迹在不留名的路上
村树高扬
婆娑起舞弄倩影伴枝叶回荡
前程渴望
来日方长
朴质理想
爱心就会在这久久徜徉
流连
不忘
往期精彩回顾
第二届“德风·金牌厨柜”杯网络诗文赛征稿启事
201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日,为激发广大中小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的热情,牢记中国苦难伤痛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美满生活,养成积极向上、奋发有为、善于思考、勤于学习的良好品质,立志为中华之崛起、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读书,由“守望梦中的家园”网络公众平台、潜江德风学校文学社、厦门金牌厨柜股份有限公司潜江店共同发起的第二届“德风·金牌厨柜”杯网络诗文赛,现向全市广大中小学生征稿。
一、征稿时间:2019年5月1日—2019年5月31日。
二、征稿内容:展现自己家乡的发展和变化、歌颂家乡人民为祖国建设付出的心血和努力;反映学习强国、奋发有为、报国立志、亲情、友情、师生情、同学情,彰显明德、修德、立德、报德良好品质等内容的诗歌、散文。
三、征稿说明:
1、征稿作品必须是未经发表或评奖的本人原创,杜绝抄袭。凡抄袭或参赛作品已经参加评奖的,一经发现,取消参赛资格。
2、征稿作品需要注明作者姓名、性别、年龄、所在学校、年级、指导老师。电子稿件发至:907557420@qq.com或者微信号18972193058。
四、组织机构:成立第二届“德风·金牌厨柜”杯网络诗文赛组委会和评委会,具体名单如下:
组委会:
黄明山: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作协全委会委员、潜江市文联副主席、作协主席;
丁 琴:潜江德风学校校长
李爱玲:潜江德风学校副校长
方 华:潜江德风学校副校长
杜德武:厦门金牌厨柜股份有限公司潜江店总经理
周忠义:“守望梦中的家园”公众平台主编
张雪琴:潜江德风学校蒲公英文学社社长
评委会:
黄明山: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作协全委会委员、潜江市文联副主席、作协主席;
杨义祥:湖北省作协会员、潜江市作协副主席;
郭啸文:湖北省作协会员、潜江市作协副秘书长;
王 宇:湖北省作协会员、潜江市作协《雷雨》文学编辑部主任;
潘新卫:湖北省作协会员、潜江市作协理事、潜江市教育科学学术委员会委员;
五、评奖方式:通过网络投票和评委会集中评定的方式进行,网络评选与评委会评奖权重分别为30%、70%。
本次大赛设诗歌比赛一等奖一名,奖金500元;二等奖两名,奖金各300元;三等奖三名,奖金各200元,优秀奖10名,各奖励50元以内的奖品,以上奖项均颁发获奖证书。
设散文比赛一等奖一名,奖金500元;二等奖两名,奖金各300元;三等奖三名,奖金各200元,优秀奖10名,各奖励50元以内的奖品,以上奖项均颁发获奖证书。
此次诗文大赛奖金由厦门金牌厨柜股份有限公司潜江店友情赞助。
“德风·金牌厨柜”杯网络诗文赛组委会
2019年4月25日
申明:本平台部分图片、音乐和歌曲来源于网络,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让更多人获得相关内容资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本平台将尽快删除,谢谢您的支持!
关注了解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