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二水居士:“气沉丹田”的一桩公案

漾太极

王宗岳《太极拳论》“气沉丹田”一说,由于“丹田”概念的模糊性,加上现今的太极拳学者,往往是带着现代汉语的语法,去理解古人的语境,因此,“气沉丹田”一说,众说纷纭。

二水理解,“沉”与“蹲”不同,蹲,是具体描述身躯上下运动的动作,而沉,只是对一种状态的描述,不是描述具体的行为过程。古汉语的语意环境中,与之有相同语法结构的成语,叫“石沉大海”。人身无处不丹田,倘若将丹田置换成“气海”,那么“石沉大海” 与“气沉气海”就有了完全相同的语意环境了。从这两个词出发,我们来探究古人的语意环境,我们就不难发现,这里的“沉”字,其实具有位置的不确定性。古人倘若想表达某个动作延续发展到某个具有明确的空间位置的概念时,往往用“卸至”、“抵达”、“落到”、“沉到”等等。而单纯的“沉”字,只是表述一种状态,而不确指具体的空间方位概念。“石沉大海”,并不是要明确石头究竟沉在大海的哪个具体位置,而是重在表达石头“沉”在大海中这一状态的。“气沉丹田”,侧重的也是“沉”的状态,我们其实大可不必去探究“气”究竟沉到“丹田”的哪个位置了。倘若有人一定要追究,这石头究竟到了哪里,可想而知,石头最后终究是沉在海底了。“气沉丹田”的“气”,也一样。

五十年代,上海体育宫里,有人向叶大密老师求教,“气沉丹田”的“气”究竟应该如何沉到丹田去。叶大密老师看到有些人误解了“沉”法,一个个鼓腹作“太极肚”,所以叶大密老师主张,应该将胸中的横气,一沉到底的,不要留存在腹部。只有将胸腹全然的掏空,胸腹才能了无挂碍,神情才能活泼泼的,有灵机圆活之趣。

顾留馨1964年3月初版的《太极拳研究》一书第二章“太极拳对身体各部姿势的要求”之“三、躯干部”之“腹”中,写道:“古典太极拳论,仅有‘气沉丹田’之说,近人又有‘气又要卸到足底’之说,恐系联想到‘劲起于脚跟’而有此说。气归丹田则有集有发,气卸脚底则有发无集”、“前辈名家并无‘气又要卸到足底’之说”。其实,这一节,他是不指名的批评了叶大密老师对“气沉丹田”的理解。顾留馨先生的亲舅舅吴寿康先生,是上海著名的气功炼丹专家,那个时候,吴先生正跟着叶大密老师学太极拳和导引术。吴老先生见自己的外甥这种言辞,也自然有不同意见的。他曾与金老师多次交流过意见。后来金老师复印了陈鑫的单鞭图给吴老先生。或许吴老先生后将此图交给了顾留馨先生。顾留馨先生过世后,其子顾元庄先生于2004年7月三版此书时,删除了上面这段荒诞的言辞。此亦可见顾先生知错必改,从善若流的品德。

顾留馨先生是练陈式拳为主的,他最推崇的太极拳理论,也就是他的“前辈名家”陈鑫品三先生了。陈鑫《陈氏太极拳图说》第三势单鞭图中,“胸”下引线有文字注解云:“胸膈横气卸到脚底即不能亦当卸至丹田”。

句读后应该为:“胸膈横气,卸到脚底。即不能,亦当卸至丹田。”这位他敬仰不已的“前辈名家”就用这张单鞭图,却很很的掴了他“前辈名家并无‘气又要卸到足底’之说”一个耳光!

其实,陈鑫的“胸膈横气卸到脚底即不能亦当卸至丹田”这句话,也是陈鑫的显漏底气之言。陈鑫先生毕竟是看的多,听的多,练的少。胸膈横气,卸到脚底。这是至理! 倘若,做不到胸膈横气卸到脚底的话,退而求其次,将这“横气”当作是走漫漫长路的人,走累了,先在半路上栖息一下、停顿一下,之后继续赶路,这恐怕是行不通的。从实际训练角度来看,卸到脚底与卸至丹田,在开胯上是截然不同的两种训练方法。从实际训练角度来看,两个位置,训练要求截然不同的,分属于两种训练体系。暂且将这“胸膈横气”,卸至丹田后,倘若不从根本上改变训练方法,怕一辈子也走不到“卸到脚底”的境地的。而且,倘若主张“卸至丹田”的练法,稍有不慎,肚子越练越大,日后即便想改,也难。此亦王宗岳所谓“此技旁门甚多”者,不可不慎! 

作者江澜 ,自号二水居士,奉化棠溪人,寓居嘉兴。1987年从王清发老师学习杨式李雅轩老师一脉太极拳,1992年从蔡光圻老师学习推手。2003年初,因缘结识金仁霖老师,系统学习杨式叶大密老师一脉太极拳之拳技、拳理、拳史及教学体系至今。创立嘉兴一多庐太极文化传播公司,致力于太极拳传播与推广。受聘于新加坡传统杨式太极拳协会担任武术顾问。创立马来西亚槟城一多庐太极拳协会、马来西亚雪隆一多庐拳艺工作坊、马来西亚砂拉越古晋一多庐太极拳协会,担纲总顾问暨总教练。手谈之余,勤于笔耕,陆续在《武魂》、《太极》、《精武》、《武当》、《武术家》等杂志刊发文章数十篇,出版有《一多庐太极体悟录》、《杨家太极拳老拳谱三十二探究》、《<王宗岳太极拳论>校注》、《<太极功源流支派论>校注》、《<太极法说>校注》、《陈微明武学辑注》(包括陈微明《太极拳术》、《太极剑》、《太极答问》三册的校注)等。

【声明】作者系漾太极网站、公众号特约撰稿人,本文只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漾太极公众号无涉,本文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

(0)

相关推荐

  • 太极松劲功法——转腰松胯、合气松身法

    太极松劲功法尤其要求细心体悟松.沉.柔,是太极拳筑基功法.通过转腰松胯.合气松身.摆臂松肩.弯腰松筋和坐腿松膝法,解决"腰裆膝胯肩肘"的问题,解决太极拳"气沉丹田&quo ...

  • 特约 | 二水居士:一段关于“含胸拔背”的公案

    在众多太极拳身法要领里,对"含胸拔背"的质疑,由来已久. 民国19年唐豪出版<太极拳与内家拳>一书,在其序言中便大放厥词,誓言"辟太极拳之妖妄"云云 ...

  • 特约 | 二水居士:奇经八脉的养生意义

    气,是一种能量,从中医角度来理解,气,就是血气,意思是血液循环所产生的能量.这能量,通过经络能布及周身. 理解人体脉络,不妨从以下几点来考虑: 一.水流能发电,那么血液循环也一样的可以产生生理能量(中 ...

  • 特约 | 二水居士:奇经八脉的技击意义:劲与势

    奇经八脉贯通,在养生上的意义,倘若说是不能立马验证的话,但是在技击含义上,应该是可以通过手把手的摸索而验证的.二水是个急功近利的人,对纯粹的气功抱以扁见,原因就是纯粹的气功,无法立马验证"真 ...

  • 特约 | 二水居士:太极拳之气

    太极拳以及其他的内家拳,讲究的就是内练精气神的.但,古人对气的理解,也许与今人不同的.这个问题,不是简单的几句话所能讲得清楚的. 太极拳的气,是一个多层次多角度的概念.由于几百年来,各位大师对拳论的理 ...

  • 特约 | 二水居士:炁,是一种无形的能量

    古汉语炁氣两字,简化为气.仙道气功中医所讲的气,一般而言,喜欢用"炁"(图122).其他讲究自然空间的或者呼吸.或者与五谷相关的一般使用"氣".当然也不是绝对的 ...

  • 特约 | 二水居士:太极拳方圆之理

    太极拳的方圆之理,大致有以下几个层面: 第一,方向与路径.方向是方的,路径却是圆的.王壮弘先生有个譬喻,他说:倘若你走路去美国,两点一线,是最近的距离.你走的肯定是这直线.当你走到了美国,你回头一看, ...

  • 特约 | 二水居士:太极拳的阴阳观

    从拳架而言,首先得明确你自身的阴阳概念. 第一的层面的阴阳:有形的身形.与身形相关的无形的空间,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这有形与无形之间的阴阳关系,是必须明确的.这一层面的阴和阳,简单的去理解,可以分成三阴 ...

  • 特约 | 二水居士:史湘云的阴阳观

    阴阳五行原本不是很复杂的.明朝之后,这道理其实已经通俗化了,成了老百姓人人皆知的基本方法论层面的东东.明朝有一则捉拿人犯的悬赏公告,里面描述犯罪嫌疑人的长相五官,全是用木火土金水来描述的.金脸木鼻之类 ...

  • 特约 | 二水居士:阴阳五行与经络学说

    战国时期,出现了一群人物,他们材剧志大,见闻博广.他们企图建立一套能够解释宇宙万物的架构,用以一统自然界人文社会各方面的次序.这群人,俗称阴阳家.五行学说,就是他们的根本学说.这套体系,类似于西方的结 ...

  • 特约 | 二水居士:调控

    练太极拳是一个享受太极拳的过程,而不是拿太极拳来折腾自己. 古人养生的观念,就像是保养一辆汽车.我们身体这辆车,倘若象是出租车一样,二十四小时,成天在马路上跑,这辆车,三年就得报废.反过来,这辆车,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