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桓齮是怎么死的
桓齮,是中国战国时期秦国知名的将领,桓齮作为秦国大将,在秦国消灭六国,一统天下的道路上作出了不小的贡献,他的一生记载不多,而且因为秦始皇时期焚书坑儒,留下来的资料就更加少了。
秦赵宜安之战(网络图)
桓齮的记载很少,其中最值得令人深思的就是他和李牧之间的胜败关系了。这里就由小编带大家一起去追溯那段历史。首先看看《史记》里面的记载,现实“赵世家”里面的记载:秦攻武城,扈辄率师救之,军败,死焉。之后秦攻赤丽、宜安,李牧却之,封武安君,在之后秦攻番吾,李牧却之。从这里来看,没有出现桓齮和李牧交战的记录,也没有提到李牧击杀或是打败了桓齮。
再看看“秦始皇本纪”,这里记载的是秦攻平阳,取宜安,破之,杀将军。桓齮定平阳、武城。然后过几年之后,王翦攻赵,这段记载之中也没有出现桓齮和李牧交手的记录,甚至桓齮还是击败了赵军。而在“李牧传”之中则是提到了“赵乃使李牧为将,记秦军于宜安,大败秦军,秦将桓齮败走。”而在《战国策》之中则是明确记载,李牧数破秦军,杀桓齮。
综合这些史料来看,首先《战国策》的可信度是最低的,毕竟是名士自己写的文章,很难令人相信,而但是在史记记载中双方的胜负就不相同,或许最好的理解方式是当时是三场战役,平阳和武城都被桓齮攻破了,而到了宜安的时候被李牧给击败了,然后桓齮逃跑或是战死,但是如果真的如此的话,“秦始皇本纪”之中应该要有一点记载,而且始皇本纪之中的胜负记载和赵世家之中也有一些差距。所以说李牧和桓齮之间的胜负其实并没有一个真的定论。
樊于期 桓齮
关于樊于期和桓齮这二个人名到底是不是同一个人,很多人对此都有疑惑,毕竟司马迁曾写到他,写他对荆轲刺秦王事件有着促进作用。对于他的身份有两种看法:第一种是秦将桓齮,他在攻打赵国的时候,被李牧打败,怕秦王怪罪下来,就隐姓埋名逃到燕国;第二种是秦王弟弟长安君的一名手下将军,在长安君政变失败之后,果断逃跑。关于这两种说法,将其对照起来看,却发现都没有什么可能性。
一语献头樊于期(网络图)
关于第一种,我们发现《史记》中根本就没有这么个人,只有在《秦本纪》等传记中有所描述,但也只是杂乱的资料。关于桓齮出没的资料有,“十年,桓齮为将军”,之后就描述他成为了一名将军,可以独当一面,能够击杀赵军十万人,但是在第二次跟赵军的争斗中,被李牧所打败。我们可以发现秦军吃败仗的将军有那么几个,但他们都没有遭到砍杀,例如李信等将军,而桓齮也不会笨到隐姓埋名,想要背叛自己的祖国。他之前也是有功劳的,砍杀十万赵军的功劳不是秦王所能淹没的;倘若打了败仗,就要隐姓埋名而逃,这也不是桓齮的作风,因为在《刺客列传》中提到樊于期的性格是不屑于更换名字的,听信荆轲的话,就献上人头,可见这个人的胆色。综上所述,桓齮是樊于期的可能性是没有的。
第二种情况,是在《东周列国志》中出现,但是我们知道这只是一本小说,虽然它当中写的是一些史料,但是不能排除作者为了丰富情节,而虚假编造一些故事。
桓齮怎么死的
桓齮在史书中的记载非常的少,关于他死亡的记载更是扑朔迷离,一直以来对于他到底怎么死的讨论也是层出不穷,那么桓齮到底是怎么死的呢?流传的他其实就是樊于期的传言是不是真的呢?
桓齮的画像(网络图)
说到桓齮的死因就不得不提到樊于期了,或许有的读者看到这里会疑惑,不是说桓齮吗?怎么提到樊于期了呢?其实一直一来就有不少学者认为桓齮就是樊于期,如果真的如此,那么桓齮的死因就很明白了,那他就是为了荆轲取信于秦而献出自己的生命。那么为什么会觉得桓齮是樊于期呢?首先历史上关于他们的记载就很少,樊于期作为一个叛逃的秦将,在秦朝的诸多史料记载之中都不见这个人的名字,最早是出现在始皇15年,而桓齮则是最后一次出现在始皇14年,当时他很有可能败于李牧之手,然后逃遁到其他的国家,事件上恰好吻合。
然而说到这就不得不提到当时桓齮真的是败于李牧之手,然后逃亡了吗?虽然听起来很合情合理,但是其实未必,一来《战国策》有记载,桓齮是李牧领军杀死的,死在了战场之上,再来即使他没死,战败了也不需要逃亡,纵观秦朝历史,几乎少有杀败将的,对于战败很少有治罪的,最多也不过是免职罢了,而桓齮因此逃跑,导致三族被杀,这是很不合情理的。所以一般来说现在比较认可的是桓齮或者是如同《战国策》记载的一样死在了战场上,或者是回国之后病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