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戏第一人
打开音频
[斗鹌鹑]
则俺是瑶岛司花,
红楼首戏
仲振奎(1749—1811),字春龙,号云涧,别号红豆村樵、花史氏。清乾嘉时期泰州戏曲家,一生写了16部昆曲传奇,其中最负盛名的即是《红楼梦传奇》。
2019恭王府非遗演出季《红楼梦传奇·听雨》
《红楼梦传奇》嘉庆四年绿云红雨山房刻本,泰州图书馆藏
嘉庆元年(1796),仲振奎居扬州司马李春舟幕府,得阅逍遥子《后红楼梦》,其中宝玉获救,黛玉回生,历经波折后再续前缘。仲振奎觉“大可为黛玉、晴雯吐气,因有合两书度曲之意”。嘉庆二年(1797)秋仲振奎生病,“百余日始能挟杖而起”,仅花40天,一气呵成,于嘉庆三年(1798)初编成昆曲《红楼梦传奇》56折。“成之日,挑灯漉酒,呼短童吹玉笛调之,幽怨呜咽,座客有潸然沾襟者”,改编成功由此可见。其中一些经典折子戏广泛流传、盛演不衰,《集成曲谱》即收有仲氏《葬花》《扇笑》《听雨》《补裘》四折。
仲振奎对红戏编曲的娴熟驾驭,基于他对小说有着深刻的理解,以及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相当的戏曲造诣。这些都与他生活环境和切身经历有着莫大的关系。
书香世家
《迨暇集》清嘉庆十六年兴宁官署刻本,泰州图书馆藏
《仲氏女史遗诗》清嘉庆十六年兴宁官署刻本,泰州图书馆藏
作为长孙的仲振奎,自小浸淫诗歌,他在《茗叟诗草》编辑说明中称,“奎六七龄时,先大父呼之膝下教以诗歌,多奖诱之” ,少年时即已才华出众。《道光泰州志》述仲振奎:“诗法少陵(杜甫),为文精深浩瀚,出入三苏(苏轼父子三人),平生著作无体不有”。
现存仲振奎诗稿手迹
命运多舛
乾隆三十一年(1766),缅匪犯边,父仲鹤庆以马政赴云南督修澜沧官道并监牛角官军粮,因为人刚直,不肯苟且敷衍,遭人嫉恨诬陷,罢官后归里,家境由此维艰。
然而祸不单行,在仲振奎凄苦的生活中,唯一可以给他带来一些慰籍的才华横溢的女儿,出嫁三年,女婿早亡,女儿随之而去。后又丧妻,晚景甚是凄凉。
他在悼念亡妻赵笺霞的诗中云,“嫁衣尽典供甘旨”“无复鹅膏同泪日”。诗下自注:“乙已予贫甚,邻馈鹅膏以燃灯,随燃随灭,两人泪涔涔下矣”,艰苦之状,令人唏嘘。
他一生多次应试落榜,“名场十五度,孤负九秋鹏”,贾宝玉痛恨的“劳什子”八股文也套住了他,仅以监生终老。为谋生计,先后跟着父、弟赴任帮忙,或游他幕,到过川、云、粤,也到过湘、鄂、赣、河朔、京城、鲁、扬州等地,足迹曾遍及大江南北。
《绿云红雨山房诗抄》清嘉庆十六年兴宁官署刻本,泰州图书馆藏
仲振奎是多产剧作家。除《红楼梦传奇》于嘉庆四年 (1799)以绿云红雨山房刻版印行,并被各地先后搬上舞台外,尚有 15种传奇未刻,由此推之,其晚年困窘,或以编戏糊口。其他著作如《绿云红雨山房诗钞》《脉约》《辟光轩文钞外集》《绿云红雨山房文钞外集》《春柳咏》《红豆村樵词》,亦多以抄本存世。
经典传唱
许兆桂《绛蘅秋》序言中称:“吾友仲云涧于衙斋暇日曾谱之,传其奇。壬戌春,则淮阴使者,已命小部,按拍于红氍上矣”。壬戌春,指嘉庆七年春,这是红楼戏曲演出的最早记载。以后扬州剧场大多流行此剧,至道光时期流传到北京,道光中叶仍盛演不衰。至清末上海昆旦小桂林还演出全本,显示出旺盛的艺术生命力。
著名红学家刘心武翻阅仲振奎《红楼梦传奇》
昆曲《红楼梦传奇》剧照
2018年,由92岁高龄的顾笃璜老先生担任艺术总监,取仲振奎《红楼梦传奇》的《葬花》《听雨》与清代吴镐所作《红楼梦散套》的《焚稿》《诉愁》,合为四折,仍名为《红楼梦传奇》,在苏州大学举行首次公演。这是民国昆曲衰落后,100多年来这部昆剧经典之作首次在舞台复活。顾笃璜老先生在改编时,未动古本中一字,也体现了仲振奎填词谱曲文采绝佳。
这部清代昆坛百年场上搬演最多的红楼戏,沉寂百年后,又重新焕发生机。
六百年昆曲流传,两百年红楼一梦。
END
作者单位:泰州市党史方志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