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演绎的危害
明天是十一。按照惯例,继续和常飞、卢鹏一起自驾游。这已经是我们三个人连续第八年国庆游,时间可以证明一切。今年还有老王和alex胡参加,他们两也是连续几年参加了。今年第一目的地连云港,第二目的地威海,第三目的地大连。
今天来说说过度演绎。这是一种会改变我们认知的倾向。
过度演绎在生活中出现的概率很高,比如文学作品、影视剧、数据分析、演讲培训等等。
文学作品和影视剧属于一类。
“艺术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这句话在我现在看来早已落伍了,认知层次也早被超越。
艺术表现的就是艺术家头脑中的世界。大师级的作品,表达和反应的都是哲学层面的思考,绝对会超越时空。比如金庸的小说。
但很多非大师的作品,充斥的是各种引人的情节。这就是过度演绎。
现实中的戏剧性虽然有时反而会超过文学作品和影视剧,但大多数时候,是平淡的,不会有如此多曲折的情节。(看文学和影视剧作品太多的人,总会把现实想象的过于喜剧。)而我们能够看得到的文学作品和影视剧,都是被商业规则层层过滤了的。商业规则下的作品,往往背离了艺术家的初衷,有时会面目全非。还不说现实中各种敏感和管制。一部真正有价值的作品,越来越难被大多数人看到,别看貌似互联网时代信息更发达了。
数据分析属于一类。数据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同样一组数据,既可以分析得出乐观的结论,也容易解读出悲观的趋势。
例如,某公司销售收入连续五年分别为100亿元、110亿元、120亿元、130亿元、140亿元。既可以分析为连续五年收入增长10亿元,这自然是非常乐观的结论。也可以分析为收入增速逐年下降,这必须是悲观的趋势。就看分析的人想表达什么了。
无论怎么分析,数据就在那里。只看分析不看数据,就远离了真相。
所以统计学是一门非常有价值的学科。统计学出身的人做分析,恐怕会放包括散点图在内的各种图形。
演讲和培训属于一类。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甚至炒作某个热点,罗列符合结论的所有证据,甚至放大、歪曲、虚构。对于不同的观点,只字不提。
在混沌大学创新号邮轮上听吕世浩的孙子兵法课程,就有如此感受。为了证明孙子兵法的价值,把春秋历史说得活灵活现,仿佛在说自己创业公司的发展史那样。实际上传统文化的内容,学与不学,早已溶入我们每个人的血液。所以孙子兵法对外国人的价值也许更大吧。
为了避免我今天的内容也成为过度演绎的一部分,我必须要说的是,只有经过加工和演绎的内容,才更容易被人理解和记住。现实更像是一组毫无规律的数据,人们为了记忆,总会从中间抽取看起来有规律的数字,然后把这个规律理解成现实的规律。
我的偶像查理芒格说过:我不配拥有一个观点,除非我能比我的对手更好的反驳。
我之所以配得上表达今天的观点,在于对过度演绎的反驳:只有过度演绎,才能让对知识没有兴趣的人感兴趣。才能让认知维度不够高的人理解和记忆。
今天结尾要说的是,人的认知是有阶梯的,闯过那道认知红线,才能理解这个世界根本没有客观规律:人类所有认知,都只是大脑对于客观世界的投射而已。有此认知,才能笑看过度演绎。
最后是每天都有的一段话:
如果关注了这个公众号,那就请定期来看看感兴趣的内容。
如果觉得写得挺不容易,那就请点赞。
如果觉得公众号内容有共鸣或者有错误,那就写下你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