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龙牙圩日——街头的售卖
作为隆文人,特别是在隆文长大的客家人,“圩日”,一定是童年记忆中不可或缺的风景。圩,对隆文人而言,好像就是一幅亘古不变、熙熙攘攘的图景。
龙牙圩上的售卖,有点像露水集,来得快,去得也快。圩日那天,卖菜的、卖水果的、卖布头的……仿佛从天而降,齐集集、密扎扎、一窝蜂似地聚在了龙牙圩。你喧我嚷、他卖你买,来来往往、拥拥挤挤,像一出精心导演的舞台剧。若是谁拿笔画下来,就是一卷当代市井风情录了。但是突然一阵骚动,像鸭群里投入了一块石头。买卖的人你争我夺、收钱交货,迅速地交易完毕——因为,中午啦。
人们四散而去,顷刻间走光。只剩下清洁工老头弓腰清理地上扔的杂物垃圾,还有在楼下笼子里喂养了一两只母鸡下蛋给孙子孙女吃的老太太在捡拾菜帮菜叶。
景德镇距龙牙圩千里迢迢,而很多年前的某天,我居然在龙牙圩看到过有个摊贩据说是卖景德镇瓷器的,他们来的时候一路风尘,走的时候像大军撤退,木箱、草席、毛毡、绳索、碎瓷器……一地凌乱,收拾不清。一位外地口音的男子登高而站,手里举一只蓝叶红花梅瓶,叫嚷道:六十!六十!六十你拿走!然后又自己降价:五十!五十!五十你拿走!有人赶过来围观起哄,最后四十块钱成交,一个银须皓发精神矍铄的老叟乐呵呵把瓶抱在怀里走了,像抱了个美人。
龙牙圩的几条街道,类如农民街、四清路、丁字街等像一条条河流,尽管河流奔腾不息,河岸上却是平静的。有时候大街上人潮涌动,街旁路边倒是无比安静,站那望一望、歇一会,或径直蹲下看一阵风景,都不错。某年某月某日,在圩边的某个角落,我看到有位老人在那里蹲坐着,极力地收缩身子,既像是惹人看见,又像是避人看见。他的脚下小心翼翼打开一张揉皱了的报纸,报纸上放着的,是一件绿锈斑驳、沾泥带土的古铜器,是菩萨、弥勒佛像,是香炉或瑞兽。我好奇,凑过去看。问:这是哪个年代的?他答:这个是古董,明朝的。后来虽多次留意,却再未遇上过。想来那也是很多年前的事,可遇不可求,只是不知那物件的真假。
小时候,到了圩日这天,赴圩的隆文人中,有的是把自己生产的粮食、日用品或家禽家畜挑到圩场上去进行交易,有的是带上钱往圩里赶,买些自己需要的东西,有的则没事到圩场上转转,凑凑热闹,看看有哪些新鲜的东西,有的要到政府里头办事,顺便赴圩的。以前的圩日上还可以看到有人补锅头、驳煲底、焊洋锡……,还能在街上看到阉鸡,客家人说的“结鸡”。
不过,随着乡村的发展和城镇化的趋势,隆文的圩,已被很多新零售业态所取代。时代的滚滚潮流,必将把这种摩肩接踵的圩,变成历史。或许那时候,龙牙圩,将只在我们的记忆中,成为代表乡愁的一张照片而已。
作者简介:萧智辰(笔名),梅县区隆文人,文学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