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自己:关于假日小姐的 10 个问题

事情是这样的:前两天参加了一场关于新媒体写作的活动,主题是如何写好城市故事和人物专访。无论了解一座城市还是一个人,读懂它或他或她的故事,是最直接也最有效的途径。

城市故事我一直有在写,人物专访是我未来希望写的方向。所以就像写城市故事的时候,我会先拿自己生活的地方开到,写人物专访之前,我决定先采访自己作为练习。

所以以下,是我和自己的对话。问题很硬,但回答很真诚。

1

可不可以简单介绍一下你自己。

我叫Holiday,在非正式场合会称自己是假日小姐(第一份工作的工牌上也是这么写的)。虽然Holiday不是一个正统的英文名,但是我特别喜欢,因为 everybody loves holiday! 难道有人不喜欢假期的吗?

从我的长相和口音,我想绝大部分人很难猜出我是一个东北姑娘。我确实是土生土长的哈尔滨人,虽然我也是因为怕冷才来了广州。其实我最开始去的是上海,但是我发现冬天没有暖气的地方,实在待不了。

em... 介绍一下自己,这个问题好宏大呀~

现在如果让生活在北上广的年轻人介绍一下自己,其实是个有点难回答的问题。毕竟大家都是斜杠青年,摄影师 / 自媒体人 / 美食达人 / 策展人 / 环球旅行家... 谁还没有几个身份呢?我也有很多兴趣爱好,也正逐渐用这些技能填充自己不同的身份。

但是最近我常在想,如果真的只能用一句话介绍自己,我该怎么回答?我现在想出的一个不完全答案应该是:我是一个不断发现、创造和讲述故事的探索者。

2

你是做什么工作的?未来的职业规划是怎样的?

这个问题让我突然想到,前两天和朋友说起手机里的群组太多,朋友说从一个人的微信群就能看出他是做什么工作的。然后我截图给他看了我微信里活跃度最高的十个群,我问你能看出我是做什么工作的吗?朋友说:你可能是 Airbnb 员工。

所以我想,我现在的职业或许对很多人来说是个迷一样的存在。于是我想从头讲起(不好意思,话痨的毛病犯了)。

我大学的专业旅游管理,毕业以后虽然换过几份不同的工作,但也都围绕旅游业。我是真的对旅行很有热忱,也看好旅游业的发展前景。虽然这是一个入门门槛低、起步薪资低,又真的很辛苦的行业。不过话说回来,现在哪个行业不辛苦呢?

在最初实习和工作的那段时间,我做过酒店前台、度假村运营、OTA业务和旅游网站产品开发,虽然酒店是全国 top 10 奢华酒店,度假村是全球最大连锁集团,OTA是全球最大在线旅游集团,足够让我在简历上包装的很漂亮,但其实体验过也就知道这其实都是比较基础而且相对机械的工作。

当然,不是说基础的工作就不好,也不是说基础的工作就无法做的更出彩。但是当我考虑自己长期的职业规划发展的时候,我还是充满了迷茫。

前些天看到一句话说:当你迷茫的时候,要选难走的路。看到的一瞬间我有些热泪盈眶,因为我觉得...我选的这条路,确实很难走。

我始终认为,如果想在职场上有所发展,必须要具有至少一项核心竞争力。所有我花了很长时间去思考:有什么能成为我的竞争力?其实也比较巧合,那段时间因为内心迷茫想找个出口宣泄,看了很多东西,也写了很多东西,后面竟然不止一个人、不止一次地被称赞写的不错。

那就写作吧。所以我开始了毫无章法的自媒体之路。

有段时间我很想成为一名旅游编辑。我有旅游背景,文笔又不错,这似乎这个适合我发展,而且又容易接纳我的选择?额,其实不是。

旅游业不愧是世界第一大产业,它能和其他很多产业、行业、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但是这些旅游相关的行业其中的旅游属性其实并不那么强。就比如之前在OTA上班,其实公司对自己的定位从来不是旅游公司,而是互联网公司,最稀缺也最核心的职位是程序猿、是UI设计、是产品经理。旅游编辑也是一样,这个职位的重点在于编辑,它需要的是文学、新闻专业的毕业生,而不是学旅游管理的商科生。

我没放弃,也没有很坚持。没放弃是没放弃写作这件事,因为我是真的喜欢;没坚持是没坚持一定要做旅游编辑,我也在不断发现其他可能性。

到现在,写作这件事我坚持了三年多,有了自己的风格,我发现我的风格就是毫无章法,哈哈!

我没有成为一名旅游编辑,但是我一直在写我的旅行故事,做城市探索,发现不同城市的故事,我相信我的水准绝不比中等水平的专业旅游编辑差。

因为有了作品的积累,我的斜杠生涯中也承担了一些文案类的工作,用写作挣的钱来旅行,我想现在这个结果比我把写作作为正职工作更好一点。

说的特别多,其实有些跑题了。现在我在一家工业互联网咨询公司做品牌宣传的工作,主要服务对象是大型企业和政府。

其实是哪个节点真正打动了我呢?是刚进公司的时候,老板讲他们为什么创业,讲到一个国家,不能光靠消费能力和抖音文化,真正让一个国家有底气,有国际竞争力的还是工业制造能力。老板说,他们现在做的事,也许十年二十年都不会成功,但是如果成功了,整个国家整个世界都会不一样。我就觉得我应该加入这个虽然人不多,但愿景宏大的团队。

虽然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去了解更多行业,眼界会更宽一些。而且这可以让我更好的区分工作和生活,把旅行相关的一切当成纯粹的兴趣和爱好在培养,避免了因为工作本身带来的负面影响,我觉得这对我来说是当下最好的安排。

有没有什么终极目标?

如果从职业的角度,我希望之后可以做自己的旅行品牌。可能不是实体的,或许是我个人关于旅行的一套方法或者一些观念。现在只有一个模糊的方向,不过应该会日益清晰的。

如果考虑的再宏大一点,我希望在我四十岁以后能达到不为经济犯愁的状态,然后我就会加入一些纯公益的环保、禁烟禁毒的组织。一是我不太喜欢做和经济利益挂钩的事情,那样的事让人顾虑太多,很难坚持做对的事。二是我觉得人的格局一定要大,二十岁的时候我也像大部分人一样为了工作、情感而掉头发,我希望到四十岁的时候,可以跳出个人的圈子,想和做更多人类、社会、世界层面的事。

3

谈谈你的生活现状。

现在每天的生活很按部就班,周一到周五,9点上班,5点半下班,工作不算很忙,偶尔需要短途出差。看起来有点单调,但其实也不无聊。

我在 Airbnb 上开设了几个体验活动,有客人预订的时候就会去带体验。我没有开的很频繁,主要是希望真的能把这个项目当成兴趣长期发展下去,每天都开精神和生理都可能产生厌倦。

如果有比较感兴趣的活动,只要时间安排的开,我都尽量参加,比如房东聚会、参观一些展览,心血来潮也会拉着我妈妈去做一些手工,带她融入我的生活,多和年轻人接触。

既没体验也没其他活动的时候,就学习一会儿。有时候看看日语,有时候背背单词,有时候看看小说和杂志,网络和VPN给力的时候也追两集情景喜剧,反正晚上的时间过得很快,但是可以做的事情还是很多,所以并不会因为一个人就很无聊。(也可能是因为有 soul mate?)

周末只要天气不是差到无法出门,我都至少会用一天时间做一次城市探索。其实没有很高大上,就是带着相机,有时候只是拿着手机,很随意的压马路。走到一些老街区,看到一些开了很久的店,看到一些有趣的路名和巷子名,偶遇一些老房子,赶上一群大爷大妈在下棋或是乘凉,我都很愿意记录下来。之后会整理一下照片,写一些文字性的东西,夹杂一些自己对这座城市的想法。

我认为有必要创造一些事情给自己做,尤其是在心绪很不稳定的时候,当有一个具体的事情让我可以忙起来,投入其中,就不会胡思乱想。(我是谁?我在哪?我生活的意义是什么?)当没有乱想的时候,就有时间来想一些正经事儿。

4

你如何看待工作和生活的关系?

我认为保持工作和生活的平衡非常重要。当这两者出现冲突的时候,我会更倾斜于生活,而非工作。

之前跟很多朋友讲过,我绝对不找需要加班的工作。有些人表示不能理解,其实我并不是说完全没有奉献精神,到点打卡,一分钟不能多待。相反,我觉得我还是蛮有责任心,对于一项工作,我给自己的标准是把它做好而不是做完。

当真的是遇到很重要的工作节点时,我也期待和小伙伴一起头脑风暴,也许是加班加点的把一个方案或者活动做好,然后很有成就感。不过这种情况一年有个一两次就够了。

我始终不喜欢加班,不喜欢让工作占用更多生活的时间。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提高单位时间内的工作效率,当然效率还不能影响质量,所以能力的提升更重要。

其实我私下有很多斜杠工作,比如写公众号,比如开展体验活动和开发新的体验达人,比如我是一名 Airbnb 的超赞房东,在我有时间的时候就会去接待客人。这些事情有些赚钱,有些不赚钱甚至倒贴钱,不过这些,我并没有完全划分到工作里,也没有完全划分到生活中,我把这些独立出来。

我希望可以在我精力范围内,经营一些我喜欢的、并且让我有成就感的事,我觉得这是一种精神层面的满足。

对于现在的生活,其实并不完美,也没有达到我想要的样子,但是现阶段很满足。如果有一只猫,那就更好了。如果有一个可以帮我的主子铲屎的人,那就更更好了。不过,如果有一个比猫更好玩的人,那我也可以放弃猫,哈哈!(这人怎么这么没有原则?)

5

说说你生活的地方。

我现在生活在广州。这个城市跟很多人想象中的一线城市不太一样。当然,天河的广州塔和珠江新城附近确实有一线城市该有的繁华,不过广州的迷人之处,在于它的多元和包容,在于它快慢适中的生活节奏,还有市井里的烟火气给人带来的亲切感。

作为一个哈尔滨人,我在广州生活,完全没有不习惯。

虽然广州的天气真的可以热到让非洲兄弟回家避暑;

虽然广州的台风真的可以强到把百年老树连根拔起;

虽然广州的凉茶真的可以苦到让外地人流着泪喝完;

虽然广州的红包真的可以少到让人打开的一瞬间怀疑人生...

广州人不怎么时尚,虽然离香港很近,商场里该有的潮牌也全都有,但从全民的角度讲,广州还是挺“土”的。在上海坐地铁,大部分人手里拿的好像都是清一色的iPhone,爱戴 MLB 的棒球帽、穿 Champion 的白T恤和 NB 的运动鞋。但在广州,好像大家对品牌不那么执着。

“土”是真的,但是真的生活时间长了就能发现,广州其实是一块文化高地。穿着背心扇扇子的大爷,家里可能古董宝贝多得像有个私人博物馆,一张口能让你完全接不上茬。

另外,广州最吸引我的莫过于美食。其实很多地方称得上美食天堂,香港是、新加坡是、上海也是。但是广州不一样,它不是因为汇聚了其他各个地方的美食而成为美食天堂,广州本土的美食已经让人迎接不暇了。而且广州的物价很不“一线城市”,一份肠粉、一碗艇仔粥,30块不到可以吃到足料的海鲜和肉,生活在北上深的年轻人可能只有默默羡慕的份,再一比房价,他们就要哭了。

还有一点让我觉得在广州生活的很舒服的地方是,虽然是东北姑娘,但我还能讲一口还算流利的塑料广东话。每天和楼下的门卫大妈说“早森”、“翻来了”,加上我156的广东身高,让我觉得我就是土生土长的广东姑娘,毫无违和感。

我很喜欢这个城市。不尽如人意,但它仍然迷人。

有考虑过回家乡吗?

虽然可能性不是很大,但是也考虑过。哈尔滨是一座很西化的城市,它的建筑、饮食都受了俄罗斯很大影响。哈尔滨的姑娘和小伙子,都非常非常时尚,颜值也高。在我心里,如果按照时尚程度给去过的各个城市排名:国内应该是上海、哈尔滨、成都,这个顺序。

哈尔滨也有它的问题。从我的职业发展角度看,目前哈尔滨还不是最适合我发展的地方。偶尔也会想,在老家至少没有租房、买房、包括没人给做家常菜的压力,后来想想,就算在其他城市好像也没有自己买房的打算。我可能更像一个行者,总习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所以未来还不好说。

6

之后有什么打算?会一直留在广州吗?

打算有很多,希望去看更大的世界,然后找一个喜欢的小地方定居。不一定是广州,我不想现在就把自己完全限制住,可能我还在寻找也在等待更好的机会。

我知道现在有很多人把旅行和生活完全融合在一起,有很多环球旅行家,包括我微信里的朋友都是这个状态。这个月在伊斯坦布尔,下个月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写作、摄影或者在自媒体上分享这些旅游经历足以支撑他们的旅游和生活支出。一年、两年、三年,他们一直在外面流浪和探索,这就是他们的生活。我以前会羡慕,但是现在我知道这种生活方式并不是我想要的。

我很热爱旅行,但除了旅行,生活还有很多其他方面。我希望我的生活有稳定性,这可能跟大部分人对我的印象有差别。但是事实上,我不希望自己始终保持那种在路上的状态,也不希望让旅行成为维持我生计的工具。我需要有一个稳定生活的城市,有属于自己的、精心布置的家,每天和喜欢的人腻在一起,和家里人保持亲密的关系,有几个特别合得来的朋友在身边。

我喜欢在生活中保持一些固定的习惯,比如去同一家咖啡厅,每次用同一种豆子;去同一个菜市场的摊档买菜;去同一个理发店剪头发(这个可能有点困难)。我是个很专一的人,只有相对稳定的生活才能带来这种专属感。

旅行的话,我觉得一两个月一次的频率对我来说比较合适,每次都充满期待和新鲜感。旅行应该是给人更好的生活下去的动力的,这件事本身不能让人觉得累,但如果一直在路上,就不好说。

7

你觉得自己最大的优点是什么?

我觉得人是不断在变化的,所以不同阶段,每个人最显著的特性和优缺点可能是不一样的。

现在这个阶段,我觉得我最大的优点是始终勇于尝试,可以坦然面对失败,但是坚持做自己喜欢和认为对的事。

总有一些舆论喜欢给我们打上不同的标签,就好像90后就是很浮躁,很不靠谱的一代,频繁换着工作,要求太多,不能吃苦。

很多人身上有这些问题,但是我想从另一个角度去辩白。

在现在的社会里,我们真的很难像父辈们那样,一辈子只做一份工作,一生只爱一个人。理想和现实就像是卖家秀和买家秀,好像是同一个东西,但穿在自己身上总觉得哪里不对。我们浏览了很多网页,不断地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件衣服,但是网购有风险啊!

有时候买到的那件也不差,但你始终觉得和你的期望有差别。继续穿吧,好像不是很甘心,但是退货也有风险,首先运费要自己承担,重新网购又要浪费时间,关键的是还不一定能买到比现在更合适的。

很多人对待工作和对待感情就这么将就了,其实知足常乐挺好的,但是我不行。可能感情还不太一样,就只说工作吧。因为信息的不对等和迅速变化的商业环境,很多工作不真的去尝试就不知道它究竟是怎样的,这究竟是不是我想要的。当然试错是有成本的,代价很高。

二十岁出头的时候,似乎还有年轻做借口可以放纵一点、挑剔一点;快三十岁的时候,当需要承担和考虑的东西越来越多,想要坚持初心并不容易。我希望我还能多坚持一会儿,这个过程可能自己的需求和审美也会不断进化,但是我想买到最合适的那件衣服,虽然别人不一定觉得好看,但我穿着舒服就行。

缺点呢?

很执着,em... 执着是不是更像一个褒义词?那用固执吧。有时候太以自我为中心。一丝一毫不能容忍被误解。当我认为别人不理解我的时候,就容易打断对方,肆无忌惮的表达自己。其实我知道这不是个好习惯,一直在改,但是见效比较缓慢。可能我骨子里有那种北方人的急性子,也很直接,坚持过头了就变成固执了,然后我还比较强势。

8

你的情感经历方便聊聊吗?

Em... 好吧。某些时刻也会对某个男孩子心动,但是不算那些某个瞬间的,一共喜欢过三个男孩子。

初中的时候喜欢坐在后排的男生,一个特别开朗、特别善良的男孩子,他总喜欢玩我的头发。后来因为某些原因,他转学了,之后再也没见过,没联系上过。我常常觉得遗憾,不知道他后来怎么样了,常常梦见他,每次梦见他的梦醒的时候都记得特别清楚。他写给我的小纸条和信,我都一直留着。

高中的时候,有一年休学在家,喜欢一个对我之后的人生产生很大影响的男孩子。他给了我很多鼓励,我觉得他跟我一起学习了如何喜欢一个人,如何真心对一个人好。在人生很低潮的那段时间,如果没有他,我可能不会是现在的我。后来我们没有在一起,但是他是我青春里的一道光。想起来,就觉得很美好。

一直到工作以后,我才谈了第一次恋爱。前任是我同事,是个很简单的男孩子,当时工作的环境比较国际化,外国同事很多,包括国内的同事,相对来说都很开放,所以在这样的环境里,前任的品性显得尤为珍贵。和前任在一起将近三年,大部分时光很开心,当然既然变成前任了肯定也有很多问题,主要还是性格上的矛盾和对未来生活计划的不一致。我还是很感恩,希望大家彼此找到更合适的归宿吧。

9

之后对感情或者说婚姻有什么期待吗?

其实我是个非常非常重感情的人,但是行为上又比较“港女”,就是拿得起放得下,比较洒脱。

爱情当然是人生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但也不是全部。我还有我想要实现的理想,我还有一直关心我的家人,所以被分手之后也很难过,但是生活仍然要继续。就像我前面说的,创造一些事情让自己忙起来,就没有时间胡思乱想,然后多去想积极的一面,当然偶尔也会低落,但是不让负面情绪占领整个心智。

我相信总有一个人,在和我相遇的路上。

对婚姻,我会更谨慎吧。虽然恋爱也是以结婚为目的谈的,但是婚姻是完全不同的另一个阶段。婚姻意味着要承担家庭的责任,不只是两个人的小家庭,还有双方的两个大家庭,包括对下一代的打算。

虽然眼看很多同龄人,还有很多比我小的女同学都已经结婚生子,家庭生活幸福美满了,有时候内心也羡慕、也着急,但是我告诉自己这事必须慢慢来。找到合拍的人之前,一个人生活是一种难得的恩赐。

10

不说太远的,今年年底有什么希望达成的目标吗?

有,很多。

这几年,每年年末都会为下一年列一些书单和电影清单,其实没有一次能完成,今年看进度也是不可能了,但是希望自己多看一些更有深度的东西,让自己在思想上、思维方式上更丰富。

想练瑜伽,这事说了很久了,一次没实现过,希望通过瑜伽练习冥想,让整个身心都更沉静。现在还是有些浮躁。

对九月的欧洲行充满期待,希望这次行程结束后,多一些文字产出和思考,为之后写自己的书做一些准备。

希望把 Merriam-Webster 的 vocabulary builder 背完。

希望日语能坚持学下去,不论进度多慢,然后到年底至少到个 N3水平吧。

希望 Ambassador 的工作可以顺利开展,广州整个体验项目可以更丰富,然后整个社区氛围通过我营造和凝聚起来。

还有前些天参加了 TED*珠江新城的面试,虽然是一项志愿活动,但是希望有机会加入core team,和这些优秀的人产生一些思想的碰撞,一起为这个城市做点什么。不过就算没能加入,其实我自己想做的事也依然会继续。

想要买个相机,莱卡什么的就好,不想要太沉的。

希望年底之前遇到一个能让我不要每次剪完头发就想砍人的 Tony 或者 Kevin 老师。

还有很重要很重要的,要见一个人。可能是去见他,也可能是等他来找我,但是年底之前总要碰个面。

暂时这些吧。

一下午坐在电脑前写了七千多字,没错,我是个很无聊的人。

写都写了,最后插个广告吧(哈哈,硬广来的有点措手不及~)

广州是座有故事的城市。如果你也想为这个城市做点什么,也想在这个过程中变成更好的自己,那么欢迎你加入体验达人的队伍,和我愉快的做同伙~

em... 马上要出门,二维码来不及做了,有想法的童鞋先留言可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