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建:光绪年间;使命:保卫蓝天
在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公司管内
有这样一座鲜为人知的车站
在过去长达一百多年的时间里
这座车站的功能几经变迁
见证了时代的进步和铁路的发展
这座诞生于光绪年间的百年老站
如今,打起了“蓝天保卫战”
这个火车站就是雷庄站
位于河北省唐山市滦州市境内
隶属于北京局集团公司唐山车务段
是七滦线上的一座四等站
1881年,中国自建的第一条标准轨铁路——唐胥(唐山至胥各庄)铁路建成,随后向西南和东北延伸,1894年形成了以天津和山海关为起终点的津榆铁路(现津山铁路)。也就是在这个时期,1891年,雷庄站诞生。
说起雷庄,最著名的历史事件应当是发生在辛亥革命滦州起义中的“雷庄之战”——1912年1月4日,拥护共和的滦州起义军从滦州乘火车西征,在雷庄站附近与埋伏的清军展开激战,起义军将领王金铭、施从云在火车站前惨遭杀害。
图源:央视
在之后的二次北伐、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作为重要交通干线上的一站,雷庄站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直到解放后,它终于成为了人民铁路大家庭的一员。
现如今的雷庄站建于上世纪70年代,曾是我国列车密度最大、通过能力最高的铁路干线之一——京山线(第六次大提速后改称津山线)上办理客货运输业务的重要车站。
据车站老职工张春利回忆,上世纪90年代初,雷庄站有四五趟客车经停,可以前往三棵树、石家庄、天津、秦皇岛等方向。当时非常热门的301/304次秦皇岛至石家庄的列车,是学生们的最爱。
1994年,“京山压煤改线”工程开通后,雷庄站所在线路由京山线变更为七滦线,正线变成了支线,停办了客运业务。
知识速递——“京山压煤改线”
七滦线曾经是我国列车密度最大、通过能力最高的铁路干线之一——京山线(第六次大提速后改称津山线)的一部分,靠近天津、唐山的工业区和海港,曾是一条重要的干线铁路。
但是,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开滦煤矿长期过度开采导致七滦线部分路基下沉,逐渐严重影响到行车安全。于是,当时的铁道部决定从七道桥上行站唐坊站开始,到滦县再修一段新的京山线,绕过已经处于危机之中的七滦线,这就是“京山压煤改线”工程。
1994年工程完工后,“压煤改线”路段成为京山铁路正线,从七道桥到滦县的老京山线改称“七滦线”,从此成为支线铁路。
告别了曾经辉煌的历史,这座老站并没有沉寂,而在保运输、保增量,打赢“蓝天保卫战”中,体现着自己的价值。
如果走进雷庄站你会发现,这里和想象中的“百年老站”并不一样,虽然饱经风雨的站房看起来有些沧桑,但办公楼里却是另外一番景象——办公区域干净明亮、设备崭新;调休室内设施齐备、温暖舒适。
车站年龄虽老,但设备不老。早在2008年底,当大部分车站还在使用6502电气集中联锁设备的时候,雷庄站便更换成了当时“高大上”的微机联锁设备,是唐山车务段管内较早使用微机联锁控制道岔和信号的车站。
如今的雷庄站虽不再办理客运业务,但依旧肩负着重要使命,除了日常的列车到发、会让、货物装卸、调车作业外,还肩负着站内道口管理的工作,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车站管辖有3条石矿专用线以及1条货物装卸线,这个四等小站,服务着周边多个大型钢铁、煤化工和商贸公司,日均装卸车230辆。
作为铁路运输企业,雷庄站的主要货源是煤炭、矿粉、焦炭等“黑货”,也是公路运输污染的重要来源。为了打赢蓝天保卫战,车站的工作人员一直秉持着“多装卸一辆车,就为天空增一分蓝色”的信念,千方百计将公路货运吸引到铁路上来。
已经在雷庄站工作了十余年的老站长李绍庆始终坚守“导向安全、服务企业”的工作理念,他说:
车站不大,要挖潜作业能力并不容易,但大家集思广益,从调车作业组织入手,凭借一系列小措施,硬是将单次取、送车作业用时压缩了20多分钟,杜绝出现“车等人”现象。
受周围矿山和专用线雨棚等建筑的影响,车站调车信号有时会中断造成调车作业中停车的问题,为此,车站在调车通讯上动脑筋,一方面更新设备,一方面联系机务部门将机控器天线置于司机室外,彻底解决了问题,确保了调车联系的顺畅,进一步提高了作业效率。
今年1至10月份,雷庄站克服疫情为运输工作带来的重重困难,安全高效地完成装卸车任务45188辆。仅3季度一个季度,完成装卸车数量达到17784辆,同比增幅达70.8%。今年2月20日,创下了单日卸车317辆的历史新高。作为一个四等小站,交出了一张出色的货运成绩单。
目前,正在建设中的雷庄站新办公楼即将落成,不久后,雷庄站将会再次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
时光流转,使命依旧
这座在历史中几经变迁
见证铁路发展的百年老站
沿着时代前进的方向
在打赢蓝天保卫战中
继续着属于自己的新征程
END
图文/李小强 张春利 宣向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