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子期”为什么改成“锺子期”:细说钟、锺、鍾、鐘

在汉语中,对于非常要好、相互了解、无话不谈的朋友,有一个特别的叫法——“知音”,这来源于动人的故事《高山流水》,故事有两个主人公,分别是俞伯牙与钟子期。

这个故事被选入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语文,安排在第21课《文言文二则》中,题目改为《伯牙鼓琴》。值得注意的是,过去看到的书中都写成“钟子期”,现在却改为“锺子期”。

现在为什么改用“锺”而不用“钟”?“钟”“锺”“鍾”“鐘”这四个字又有什么关系?作为语文老师,应该搞清楚这一点。下面我们就来细说一下。

先说为什么要改:

2013年,国务院公布了《通用规范汉字表》,共计收字8105个,分为三级:一级字表为3500个常用字,二级字表为3000个次常用字,三级字表为1605 个专门领域通用字。

三级字表收字1605个,是姓氏人名、地名、科学技术术语和中小学语文教材文言文用字中未进入一、二级字表的较通用的字,主要满足信息化时代与大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专门领域的用字需要。

根据要求,《通用规范汉字表》公布后,社会一般应用领域的汉字使用以《通用规范汉字表》为准,原有相关字表停止使用。

“钟子期”改为“锺子期”,根据就在这《通用规范汉字表》。作为姓氏人名,而且是教材文言文中的,就应当将“钟”改为“锺”。“锺”字在表中排在第7679个。

“钟”与“锺”的关系:

“钟”与“锺”都是“鍾”的简化字,只是后来“锺”停用了,只用“钟”字,而再后来“锺”字又被恢复使用,并且作为姓氏人名以及文言文中的规范用字。

比如,著名作家钱钟书的名字现在就写作“钱锺书”。而更多要改过来的,当然是古代人的姓名,因为“锺”是姓,另外还有复姓“锺离”,所以涉及到的人名很多,你像战国时期的锺离春、三国时的锺会、南北朝时的锺嵘。此外还有地名,“锺离”原来就是地名。

那么,由于简化字“钟”已经用了这么久,很多这个姓的人还要改吗?我认为,由于个人信息已经录入户籍以及个人档案,今人的姓名是不能改了,而且也不需要改。但如果是新出生的,想改或许可以改。

“鍾”与“鐘”的关系:

这两个字在古代有通用的情况,今天又合并简化为同一个字——“钟”,但其实它们有不同的意义。

在《康熙字典》中,“鐘”的解释有:1.乐器。2.地名、山名。3.通“鍾”;“鍾”的解释有:1.酒器、容器。2.聚。3.重。4.量词。5.国名、地名、县名。6.姓。7.“鍾離”(钟离),复姓,与“鍾”同宗。8.琴名。9.“龙钟”,竹名。

从造字的角度看两个字的本意,“鐘”是乐器(一说报时器),而“鍾”则为容器、酒器,所以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东西,所以在有些地方不能互换。比如“晨鐘暮鼓”的“鐘”不应写成“鍾”,而在“汝南王亮以琉璃鍾行酒”这句话里,“鍾”不能写成“鐘”。

关于钟姓起源的问题:

由于“钟”字同时对应繁体字“鐘”与“鍾”,那么作为姓的时候,究其本源到底是哪一个呢?还是两个都是姓?“钟子期”的“钟”对应的确定是“锺”吗

据考证,钟姓的起源有好多个,而普遍认可的是源于殷微子启。唐代林宝的《元和姓纂》说:“钟,宋微子之后,桓公曾孙伯宗仕晋,生州犁,化楚,食采钟离,因氏焉,子孙或姓钟氏。”意思是以封地“钟离”为姓,后又有单以“钟”为姓的。这里的地名“钟离”繁体为“鍾離”,所以源于这一支的钟姓本当姓鍾。

而古代也有以官职为姓的。周代有专门负责钟吕打击乐器的属官,称钟师。所以有一种说法,郧公钟仪的先祖即为钟师,以钟为姓。那么,源于这一支的钟姓则本当姓鐘。而据说钟子期即为其后人,若果真如此,那么钟子期当为“鐘子期”。

可是即便上述说法属实,由于“鐘”对应的简化字只有“钟”,而《通用规范汉字表》里又专门规定用“锺”字,所以教材也只能改为“锺子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