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永武:人才自身的美

启人才教育的新视野

人才特征和表现尽管各具特色,但都能够体现出人才美的本质和特征。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这一观点对学界研究人的本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所谓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一方面是指社会关系是人的本质的外化,是人在现实中自觉不自觉地建立和形成起来的,因而具有一定程度的客观规定性;另一方面,社会关系作为一种社会性的客观存在,必然促进或制约和影响着人的本质的实现。一般而言,优良的社会关系有利于促进人的本质的实现;反之,就会阻碍人的本质的实现。研究人才的本质,客观上也离不开人才所处的社会关系,离不开研究人才与社会关系的互动。从人才美学的角度来看,人才自身除了具有一般人的社会本质以外,还特别具有创造性、进步性和审美性。

人才自身除了具有一般人的社会本质以外,还特别具有创造性、进步性和审美性。人才的审美性来源于人才的创造性和进步性,又体现了人才的审美本质。从人才美学来看,它侧重于从真善美的和谐统一的维度出发,把握人才的创造性和进步性向审美性的转化与显现,审视人才的审美本质及其特征。但是,人才美的本质与人才的审美本质既有联系,又不同于人才的审美本质。我们之所以肯定人才美,就在于人才美从根本上超越了一般的诗意地生存,真正指向了人类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才美不仅表现为人才自身的美,而且还表现为人才创造性和进步性的实践活动过程的美,表现为人才创造的劳动产品的美。

纵观人才史,德、才、貌三者兼备的优秀人才毫无疑问是美的,甚至体现了人才的绝对美,但这类绝对意义上的德才貌三者合一的优秀人才只能是凤毛麟角。那么,怎样理解那些德才兼备而又其貌不扬的人才呢?对此可以切入两个角度加以分析:

01

从人才自身的角度来看

从人才自身的角度来看,人才内在的德才兼备可以在较大程度上外化为社会美。一个其貌不扬的人如果德才兼备,在个性方面,他可以克服因为其貌不扬可能导致的自卑,而使自己充满自信,因而在人际交往中就会表现出自信的态度、自信的目光,而自信的态度和目光可以使人的眼神显得更加明亮,更有穿透力,因而也显得比较炯炯有神;一个人德才兼备,在人际交往中还可以自觉不自觉地显现出丰厚的内涵,如出口成章、侃侃而谈,讲话声情并茂等,具有优美的文采和深刻的思想等;一个人德才兼备,就可以在其创造性的社会实践中创造出真善美的劳动成果,从而得到社会和他人的尊重和喜爱等。可见,一个人如果德才兼备,即使他其貌不扬,仍然可以很有“气场”,蕴含出很好的气质和风度,为社会创造美和展现出美的风采。

人才自身的美既是人才美最重要的主体方面,也是人才美的感性显现。人类的审美本质在于通过追求自由获得诗意地生存,在于通过特定的实践活动,获得思想和行动上的双重自由。人才也是人,当然也要追求诗意地生存,但由于其质的规定性决定了其创造性的劳动成果,蕴含了真善美的和谐统一,因而其审美本质就在于通过创造性的劳动,在追求真善美的和谐统一中更好地获得诗意地生存。人才美则是在追求诗意生存的基础上,通过人才自身的自我塑造,创造了一个比较完美的人生,从而使自己具有了重要的审美价值。

02

从欣赏人才美的角度来看

从欣赏人才美的角度来看,人才美已经超越了一般人体美的审美对象。在人际交往中,我们面对一个其貌不扬的陌生人,我们很难肯定他的美。但是,当我们了解到他是一个德才兼备的人才的时候,他在我们心目中的形象就会不知不觉地高大起来,这是因为他以德才兼备的内涵震撼了我们,引起了我们对他的尊敬乃至崇敬之情,进而由尊敬乃至崇敬之情转化为情感的惊叹和愉悦。

人才美可以从根本上体现出“以才补貌”的人才开发规律,人才以其优秀的内涵,创造性地实现了人的本质力量。在人才史上,苏格拉底扁平的鼻子,肥厚的嘴唇,凸出的眼睛,矮小的身体,可谓其貌不扬,却具有神圣的思想,成为著名的哲学家,被称为最有智慧的人。清光绪年间杭州一家书局出版了一本《苏格拉底——西洋的孔子》的书,把苏格拉底与孔子并列。德国著名美学家康德是哲学家、美学家和有重大贡献的天文学家,他身高虽然只有1.57米,却具有崇高的心灵,他豪气冲天地说:“给我物质,我就用它造出一个宇宙来!”(康德:《宇宙发展史概论》,全增嘏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7页)因此,人们了解康德的伟大,就会对他肃然起敬畏之情,欣赏他的崇高之美,而对他矮小的身材却视而不见。前面提到的马云,身高只有1.53米,却成为著名的企业家和风云人物。

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身材比较臃肿,体型不美,艺术家罗丹根据巴尔扎克在深夜写作的间隙时间独自踱步时的情景与神态,为巴尔扎克创造了雕像:他所构思的巴尔扎克身披长袍,展现了一个伟大的躯体。这尊略微有点夸张的真实形象,包涵着一个文学天才的丰富智慧、深蕴的洞察力与对社会生活作出的广泛的判断力与理解力,他微微上扬的脑袋不但比常人略大,显示其丰富的智慧,而且其眼神也表现出对腐朽世界的藐视。

由此可见,人才自身的美不在于人才的形体美,也不在于人才的外在美,而是在于自身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就人的形体美和外在美而言,绝对的美人是很少见的,大部分是相貌平常的人。因此,一般人的形体美和外在美大部分处于平均水平,孤立地来看,人才的形体美和外在美也是处于一般人的平均水平,但是,由于人才自身的修养及其内在美的闪光,一个人才即使相貌平常甚至其貌不扬,仍然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

责任编辑:张涛

新/书/推/荐

拙著《人才开发新论》运用哲学、社会学、创造学、文化学、情商理论和生物全息律等新的科学原理,汲取许多先贤时哲人才学、心理学、创造学、成功学、脑科学和人力资源管理等成果,围绕“山型人才”开发,从大学习观和大人才观的全新视域,以全方位的角度,以360度的环视,注重从系统整体性研究人才开发,从全方位、多角度出发,对人才开发特点和规律进行比较全面和深入的思考。

(0)

相关推荐

  • 书法家还是印刷工人?丨艺术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

    书法是中国传统的艺术,以一定的形式书写汉字,以真.草.隶.篆.行扥字体呈现在载体上,宣纸.信札.甚至墙壁.书法据汉字的艺术,脱离汉字就不存在书法艺术.说书法史写毛笔字,没错,这只是普通人对书法的认识. ...

  • 薛永武:人才美学研究人才美的本质、特征与人才美的创造

    启人才教育的新视野 人才美学在研究人才与审美关系的同时,还要研究人才美的本质.特征与人才美的创造等内容. 从人才美的本质来看,人才美学要研究的内容包括人才美的内在构成和外在显现.人才美的特殊性和本质丰 ...

  • 薛永武:人才美与社会美

    启人才教育的新视野 人体美和人的外在美都是人类所特有的美,但这些美主要涉及人的形式美,因而这些形式美本身是极其有限的.审美实践表明,人体美和外在美的魅力只有依存于人的内在美,才能够实现更大的审美效应. ...

  • 薛永武:人才美是最高的社会美

    启人才教育的新视野 在欣赏社会美的过程中,我们不仅可以欣赏人的形体美和相貌美,而且还要通过人的语言美.人格美.心灵美.实践过程和实践结果(真和善相统一)所蕴含的美,从人类自身去探讨美的根源和美的主题, ...

  • 薛永武:从真善美的维度看人才美的审美文化特征

    启人才教育的新视野 从真善美的维度来看人才美的审美文化特征,人既然是最重要的文化形态,显然,人才的美也是最重要的审美文化:离开了人才的美,就无法理解审美文化的创造,也无法理解审美文化的特征及其本质,因 ...

  • 薛永武:历史哲学、人才学和美学实践对人才美的确证

    启人才教育的新视野 我们倡导人才的美是最重要的审美文化,还可以从历史哲学.人才学和美学的实践中得到确证.我们确认人才的美是最重要的审美文化,这是我们对审美文化内涵的理解和认识,因为审美文化应该是物质形 ...

  • 薛永武:人才美的特征

    启人才教育的新视野 人才美是社会美的核心,集中体现了社会美的价值取向和社会历史特性,因此,人才美与一般的社会美相比,更具有社会性.时代性.创造性和价值性的特征. 随着美学向社会实践的广泛渗透,日常生活 ...

  • 薛永武:人才实践过程和劳动产品的美

    启人才教育的新视野 人才的美一方面通过创造性和进步性的实践展现出来,另一方面也通过劳动产品的美蕴含出来. 一.人才按照美的规律创造 人类与动物相比,动物的生存以及一些简单的生命活动,更多地按照本能适应 ...

  • 薛永武:人才美的显现——创新性

    人才美不是天然的,而是人类自觉创造的产物,也是人才本质力量的对象化.马克思提出"劳动创造了美" 和"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的观点,从美学的高度揭示了人按照审美 ...

  • 薛永武:人才美的显现——进步性

    启人才教育的新视野 人才的创新实践不是个体的自在行为,而是一种新的自主实践,应该体现出进步性.这种进步性集中表现为人才的社会实践蕴含了认识世界的真,也蕴含了改造世界的善,要求人才在真与善的和谐统一中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