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胁肋部疼痛在生活中常见于多病
胁肋部的疼痛在生活中还是挺常见的,按现在的疾病分类,可以见到各种疾病中,比如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肝血管瘤、胆囊炎、胆结石、胆道蛔虫、肋间神经痛、肝曲脾曲综合征等。
凡是一胁肋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都可以诊断为胁痛病。
那中医是怎么认识胁痛的呢?中医认为病因有五个。分别是情志不遂、饮食不节、外感湿热、跌扑损伤、劳欲久病。
具体专业性分型如下:
01、肝郁气滞
主症:胁助胀痛,走窜不定,甚则引及胸背肩臂,疼痛每因情志变化而增减。
兼次症:胸闷腹胀,嗳气频作,得嗳气而胀痛稍舒,纳少,口苦。
舌脉: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理气,和络止痛。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
柴胡舒肝散由陈皮、柴胡、川芎、香附、枳壳、芍药、甘草组成。
方解:方中柴胡、枳壳、香附、陈皮疏肝理气,解郁止痛;白芍、甘草酸甘化阴,柔肝缓急止痛;川芎活血通络。
02、肝胆湿热
主 症:胁胀痛或灼热疼痛,常因饮食油腻而诱发加重。
兼次症:口苦口黏,胸闷纳呆,恶心呕吐,小便黄赤,大便黏滞,或兼身热、目黄。
舌脉:舌质红,舌苔黄,脉弦滑数。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组方:由龙胆草,栀子,黄芩,柴胡,生地,车前草,泽泻,木通,甘草,当归组成。
方解:方中龙胆草、山栀子、黄芩清利肝胆湿热;生地凉血清热;柴胡、当归、甘草疏肝理气、和络止痛。木通、泽泻、车前子引湿热从小便而出。
03、瘀血阻络
主症:胁助刺痛,痛有定处而拒按,入夜尤甚。
兼次症:胁肋下或有积块。
舌脉:舌质紫暗,脉沉涩。
治法:活血化瘀,疏肝通络。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
组方:由当归、生地、桃仁,红花,枳壳,赤芍,柴胡,川芎,桔梗,牛膝组成。
方解:方中当归、川芎、桃仁、红花、赤芍、地黄、牛膝活血化瘀,活络止痛,柴胡、枳壳、桔梗、甘草疏肝调气止痛。
04、胆腑郁热
主症:右胁灼热疼痛,或绞痛,或胀痛,或钝痛,或剧痛,口苦。
兼次症:疼痛放射至右肩背,脘腹不舒,恶心呕吐,大便不畅,或见黄疸、发热。
舌脉:舌质红,苔黄;脉弦滑。
治法:清解郁热,利胆通腑。
方药:清胆汤加减。
组方:黄连、栀子、蒲公英、大黄、金钱草、柴胡、郁金、川楝子、元胡索、白芍、瓜蒌;
方解:方中柴胡、郁金、川棟子、延胡索疏利肝胆,解郁止痛;黄连、栀子、蒲公英清热解毒;大黄导滞通腑;白芍缓急止痛;金钱草清热利湿,利胆排石;瓜蒌行气散结,润肠通便。
05、肝阴不足
主症:胁肋隐痛,疼痛不休,疲劳加重。
兼次症:口干咽燥,心中烦热,头晕目眩。
舌脉:舌红少苔;脉细弦而数。
治法:养阴柔肝,和络止痛。
方药:一贯煎加减。
组方:由北沙参、麦冬、当归、生地黄、枸杞子、川楝子组成。
方解:方中生地、枸杞子、北沙参、麦冬养肝肾;当归养血和络;川棟子理气止痛。
这就是关于“胁痛”的一些证型,科普文章,不易传播,期待大家转发、关注、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