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是父母的艺术品

又到开学季,今天通过两个极端案例来探讨一下育儿理念。一个是北大弑母学子吴谢宇,一个是美国埃默里大学牛津学院哲学专业中国留学生张一得去世。一个是杀了自己的母亲,一个是自杀,为什么是如此沉重的结局。他们有共同的想法就是想逃离,他们想逃离什么,我想说没有人想逃离爱,想让人逃离的一定不是爱。他们的成长路上一定感觉到了沉重,窒息,所以他们选择了他们各自的选择。

张一得兴趣广泛,运动达人,还考取了摩托车驾照,有红十字会义务急救证书,性格开朗积极,就是这样一个阳光男孩的内在没有人可以理解他有什么解不开的扣。自杀是生命的终结,我们或许可以通过追溯他生命的过程反推其中的因果。张父自小独自抚养他长大,父亲为了培养他放弃了高薪和前程,放弃了自我,成长中无条件的尊重他,认同他,接受他,这一定让张一得感觉到了压力。张父每天换着花样给儿子做饭,十年内菜式不重复,为完整详细的记录儿子成长的每一个瞬间,17年里为儿子拍下20万张照片。张父执着的塑造完美的张一得形象的过程长达18年,张一得内心压力的积累积聚的时间也许是长达18年。他也有弱点和缺点,但没有表现的机会,只有隐藏隐忍在他的内心,释放不出来最终抑郁了。

当听到周围人说你看你爸爸多爱你,为了你放弃了一切,你父亲把肉都割给你了,喝你点血算什么。张父的爱让儿子感觉到了沉重,负担甚至是窒息。张父伟大的付出就像一位出色的艺术家在把孩子培养成一件完美的艺术品,他只会用自己的方式去爱孩子,而孩子真正喜欢的方式他不了解,他也许不想去了解。张一得缺失了生命本质意义上的自由,他没有办法选择父亲,也没有力量反抗父亲。他的自杀是对父亲最悲壮的反抗吧,既然我做不了自己,我也反抗不了你,我就毁了你的艺术品吧。利他和自利应该是平衡的,过于失衡,对其中的一方就是难以承受之重,放弃自己把身心全投入孩子的父母,孩子无力抗起这恩重如山。

吴谢宇,众人眼中的好学生,被保送北大的学霸,品学兼优,大一还获得三好学生荣誉称号。竟然在杀了自己的母亲后逃亡并骗钱放纵自己,甚至要找个妓女结婚。吴母节俭刻苦,道德模范,控制欲极强,有过分自律的病态性格,吴的人生被母亲的道德烈日照耀着,他无法拥有自己的影子,可每个人都应该有影子(犯错,情绪,性的需求)。他自律,有礼貌,热情,和人见面会主动打招呼,可以算得上完美。如果一个活生生的人要是非常完美,最大的可能就是可能在演戏,吴就是这样一个假面人。他早就阉割掉了自己的真实的感受和真实的自己,已经跟那个完美的假面融为一体了。

他和父亲关系融洽,当父亲得病后母亲曾拒绝父亲朋友及舅舅的探访要求也拒绝了他们的经济帮助,这些也许是导致后面吴到处借钱放纵的原因。他对母亲的恨也许始于父亲的死,他弑母本身也许存在一定的报复因素,他把关于自己和父亲的哀伤和怨恨都堆积在了母亲头上。他找个妓女结婚是对母亲道德洁癖的报复,他不但找个脏的结婚还去夜店当男模,把自己也弄脏更是。他弑母毁掉的是母亲的肉体,弑母后的堕落和放纵就是要毁掉母亲精心训练的道德完美的自己。他要摧毁掉母亲遗留的精神信念和她最得意的作品。

张一得毁了父亲一生创作的精美艺术品,吴谢宇毁了母亲一生创作的精美艺术品,这多么的相似。张一得毁了自己,而吴谢宇毁了母亲也捎带着毁了自己,又是多么的不同。人的本能包括生本能和死本能,当一个人被死本能支配,其攻击性既有向外也有向内。他们两个显然各自受到来自父亲和母亲的控制,他们受到死本能的支配。张一得向外攻击无力改为向内攻击了自己自杀,吴谢宇向外攻击杀了自己的母亲。道德洁癖清高只是传统价值观套上的褒义外壳,客观地说这样的人格是自私和控制欲,丢掉自己全身心寄托在孩子身上又何尝不是一种隐形的控制呢。

张一得被父亲塑造的完美人设不是他自己,他没有机会展示他的缺点和弱点,最后人设没有崩塌却自杀了。吴谢宇被母亲塑造的完美人设也不是他自己,他有情绪,他想犯错,他有性的需求,最后人设崩塌做出了违背人伦的逆天大事。好多神童到了青年或中年会突然出现问题甚至废掉,因为他们没有为自己活过,他们内心埋藏着对父母未曾宣泄的怨恨。他们要亲手毁掉自己这个父母精心创造的“杰作”。真是人人养儿盼聪明,聪明儿女更难养,因为他们和父母不在一个频道,丢掉自我全身心去爱孩子的父母和道德洁癖的父母不是不爱孩子,只是他们的爱是残缺的。

心灵成长的第一定律是成为自己,渴望成为自己是一个人最大的生命动力。成为自己也就是自己能主导自己的情绪,自己为自己的人生做选择,自己为自己人生负责。成为自己其实就是个人意志的胜利,成为需要成为自己,孩子更应该成为自己,遗憾的是中国家庭的缺少边界阻碍着孩子成为他自己。

真正的家庭教育应该是协助孩子由自己来完成创造自己的过程,让孩子成为他自己是生命成长的最核心。对生命的束缚限制篡改是家庭教育的极大的误区,每个孩子都想活出自己想要的生命状态,让孩子成为他自己,他有权利做他原本的自己,父母应该做的是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去陪伴,去关注,去聆听,去欣赏,做到放手,接纳,允许。【稻生分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