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慌焦虑的中年人,该何去何从

2020-12-16 11:17

恐慌焦虑的中年人,该何去何从

一、缘起

很想写写中年人的问题,是因为表嫂告诉我,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表兄的情绪一直很低落,整天无精打采、心事重重,稍不顺心就大发脾气。一家人的生活因此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我很了解表兄。他读书很多,少言寡语,不喜交往,事业一直发展得不好。人到四十了家里还没有什么积蓄。因为受到疫情的影响,一年来生意上又损失了不少钱。两个孩子还在念小学,成绩都不是很好。

我知道这是典型的中年人的恐慌和焦虑。很多人浑浑噩噩地走到中年,一下子意识到事业上、生活中种种问题的严重性,认为自己已经没有能力改变了,就会有出现这种低落。严重时,甚至会患上抑郁症,导致轻生。

二、中年人的恐慌焦虑问题分析

中年人的恐慌焦虑问题值得深入、反复地思考和分析。他们上有老下有小,一旦出了问题,整个家庭都会受到严重的打击。

如果把人的一生分为童年、青少年、中年和老年四个阶段,这些阶段就好比一年的四季。步入中年,就好像进入了人生的秋天。

杜甫的《登高》一诗把中年人的这种入秋心境描写得很生动:“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秋天来了,中年人眼见无边的落木萧萧而下,感觉滚滚的江水如黑云压城般地朝人逼迫而来,难免会感到恐慌和焦虑。

都说秋天是收获的象征,但秋天也是凋零的季节。步入中年就能够实现财务自由、硕果累累的人,毕竟是少数;更多的人,比如表兄,入秋时往往犹如枯枝败叶。《红楼梦》里所感叹的“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对于这些失落的中年人来说,是多少地贴切。

钱锺书先生在《谈教训》一文中分析了中年人变得爱教训人的原因,我们从中也能清楚地看到中年人的心态:“圣如孔子,对于中年人的特征也不甚了解;所以《论语·季氏章》记人生三戒,只说少年好色,壮年好打架,老年好利,忘了说中年好教训。”“义正词严的叫喊,有时是文学创造力衰退的掩饰,有时是对人生绝望的恼怒,有时是改变职业的试探,有时是中年人看见旁人还是少年的忌妒。”碌碌无为的中年人,爱发脾气,爱教训人,易恐慌,易焦虑,易绝望,自有其心理上的根源。

三、深感走到穷途末路的中年人,该何去何从

我不知道,每当夜深人静,灯火熄灭时,有多少中年人如表兄一样在心焦如火,在暗暗垂泪,睡不着,放不下,悔恨过去,恐惧将来,黑了眼圈白了头。而且,痛苦的不单单是他们自己,连带着受煎熬的,还有他们的父母、他们的伴侣和他们的孩子。

这些不得志的中年人还有希望吗?他们该何去何从?

其实,恐慌焦虑是大多数中年人的通病,甚至连深感走投无路、屡想了断一生的都大有人在。希望表兄以及其他失意的中年人,能够认识到自己并非孤例,不妄自菲薄,不轻易放弃。

大器晚成的例子很多,李安、李健、任正非、宗庆后都是。他们能走出人生的低谷,正是因为他们能认清问题,调整自己的心态,在反省过去不足的同时,付出比以前更大的努力,奋勇前行。

世事难料。只要挺住,坚持下去,也许在不久的将来,这些焦虑不安的中年人,脸上也会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