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学生家长印象

新加坡学生家长印象

跟随周国平校长访学新加坡(82)

在学习空余之际,我总是喜欢去“微服私访”,每次也总能有一些收获。

有一段时间,我特地起得早一些,跟随着上学的学生和家长,一起步行到学校,探探学生是如何开启一天的学习生活的。我站在校门口,一边观察,一边拍下觉得有意思的一些镜头。一些家长看到我,都用异样的眼光看着我,好像我是恐怖分子似的。

(弯腰与孩子亲吻告别)

直到一位家长问我:你是不是为孩子读书,先来考察学校?我才知道,他们没有把我当成恐怖分子。在跟随家长送孩子上学的路上,我发现了一些家长的做法,让我特别有感触。有的家长在路上,给孩子讲故事;好多家长送到学校门口,都与孩子亲吻告别。

当时,看到这一幕真是特别感动。我足足站了五六分钟,不管是爸爸还是妈妈,不管是黑色人种还是黄色人种,好多家长都是这样与孩子告别的。

(图中女儿到校门口转身亲吻母亲)

如今,我们中国年轻一代,已经越来越接受了这种直接表达的方式。但是,除了孩子在幼儿园时,大多数人包括我自己,在生活中还是不习惯以这样的方式表达。按理按说新加坡华人,应该与我们一样,也是不擅长如此直接表达的。想必是因为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他们在各种文化中彼此互相影响,最后成为了某种固有共同的文化吧?

放学时,看到的又是不一样的情景。新加坡的雨说下就下,而且一下就特别大。我在学校附近的一个亭子里躲雨,这时几个白人孩子,骑着滑板车在冒着大雨回家。我刚想叫他们来躲雨,后面就跟上来两个撑着雨伞的东南亚妇女,看样子是孩子们家里的女佣了。两个女佣背着他们书包,撑着伞在后面走,孩子却在雨中滑滑板车。

我在想,女佣怎么可以这么做呢?她们回去不会被主人责骂吗?如果换做是我们国内的保姆,那是一件很严重的事情了。想必这样的行为,也一定是孩子们的家长所允许的。看着他们在雨中渐渐离去的影子,我在心里嘀咕:这文化不一样,还真是挺有趣。

再来说说家校关系的家长吧。

新加坡是一个投诉文化非常浓厚的国家。老百姓动不动就打电话投诉,因为政府最怕投诉,一投诉马上就会有人来处理。定居在新加坡的一位中国朋友说,他们家前面有几棵树,高得挡住了他们房子的光线。他打电话投诉了园林部门,结果第二天他们还没起床,园林部门就已经来把树枝修剪好了。

作为家长,遇到学校有什么做法让他们不满意的,也是采取打投诉电话来处理的。一个投诉电话,学校就得要安排专人来解决相关的问题。崔东红博士给我们分享一个案例:期末考时一个学生的头发过长,违反了学校的规定,被老师要求剪短。结果家长投诉老师,说是因为头发被剪了,让孩子失去信心,导致考试成绩不理想,要求学校承担责任。虽然家长有点无理取闹,但是已经投诉到教育部了,学校就得出面解释。因此,校长和老师都非常小心,不愿意接到家长的投诉。

但是,有一个现象又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每个学校每年都会有安排学生出国游学,都会有学生参加户外教育活动,也都会有发生一些完全事故。当然,在参加活动之前,学校会给每一个学生家长写一封信,告知家长所要承担的责任和风险。如果同意孩子参加活动,家长必须得签字接受后果自负。如果发生意外事故,教育部门会根据事情的责任认定,来问责和处理相关人员,但是绝对不会因此而取消这个活动,家长也不会到学校无理取闹。

这似乎又不符合动不动就投诉的文化背景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