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打翻了“创意”的潘多拉?
是谁打翻了“创意”的潘多拉?
——第10周给周校长的回信
尊敬的周校长:
展信佳!
这周,您在信中写到“创意是怎么来的(下集)”,也就是创意来源的客观角度。看到这些内容我觉得说的都很实在,很有道理,可是我在回信当中,可以说些什么呢?干坐在椅子上,信中的内容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仍是没有一点感觉。
(三年级的清单式学习表单)
冥想中,几声“滴滴滴”回过神来,突然看到电脑上的微信头像在不停地跳动,点开一看,原来是学校同事群里,大家在讨论今天的“清单式的学习单设计”。首先是二年级的老师们利用闯关游戏的模式(每完成一个任务就可以涂色一颗星)为孩子们制定了一周的复习任务。让原本孩子们觉得枯燥乏味的学习,一下子变得生动了起来。随后又迎来了更加精彩的,三年级的两位语文老师更是联合出版了男生版“拯救公主”与女生版“美少女”系列,看到这些,群里老师都纷纷点赞。
孩子们看到这些任务单后,是不是瞬间会觉得自己都要成为一名智勇无敌的英雄呢?不知明早醒来,群里又会出现什么样的创意设计呢?老师们创意的“潘多拉”是谁打翻的呢?
一位爱“折腾”的引领者
每天的听周校长讲故事;每周三的校园“音乐日”;每周一封的给教师的信;每周一次的会前批注阅读,与其他学校相比,我们学校真可以说是创意无极限!当然,这些有趣的创意都离不开我们的一位爱“折腾”的校长。从您那儿,我们总能听到一些独特的想法。您也总是这个创意的发起者,在教育创意这条路上像兄长一样带领着我们一起前进。
一群志同道合的同行者
我想创意应该是没有完美的,有的只是更完美!就说我们这次新接收到教导处的新设想“清单式学习单”。大伙儿从一开始的云里雾里,都还搞不清楚是怎么回事,到下午会议上戴老师、李老师的分享自己的初步设想,再到今晚的各个年级的奇思妙想。原来创意,是可以由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
大家可以通过各渠道丰满自己的想法,当我们看多了,学多了,沟通交流,收集活法,再根据自己实际的情况进行探索尝试,慢慢我们也都变成多啦A梦,各种创意应运而生,同时各种“斜杆”学习方式也向孩子们敞开。
一个肯努力的人
曾经的我,是一个不喜欢生活有什么改变的人。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不喜欢走出自己的那个“舒适区”。甚至很多时候,我觉得别人已经想得很好,很全面了。我只要做做知识的搬运工就可以,并不需要我去做什么。在身边人的影响下,渐渐地,我发现并不是这样子的。
有时候你的一个小小努力,做一点点改变,很可能会成为你获得成功的亮点。同一个点,不同人的思考方式、方向都是不一样的。只要你肯努力,勇于突破自己,你的创意就能无极限!
一伙可爱的学生们
谁能打开“创意”的潘多拉宝盒?答案肯定是要留给我们更多可爱的学生。学生所看到的世界和我们所看到的世界不是完全一样的,创意其实每个人都有,但是在小学阶段的学生表现最为明显。因为学生有一定的思考能力,而且学生正处在接受新知识、新事物的过程中。
我们时常听到学生们哼着一些自编的打油诗,比如“春眠不觉晓,处处蚊子咬。一咬一个包,不知咬多少。”可能当时孩子们是为了好玩,但这就给了我们一些启发么?学生们自己编的打油诗不仅朗朗上口,而且简单好记,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设计了一些便于记忆的打油诗,那会不会很有帮助呢?
如在教学《鲸》一课,给出了打油诗:叫鱼非鱼海中油,不烧煤来不用油。胎生哺乳肺呼吸,体型庞大名长久。然后让学生们猜测是什么动物,自然引入课题-鲸。
当然,诚如周校长所说,创意不仅仅来源于这些,而是来源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创意来源于生活,创意也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我相信,有一位好的教育研究者和领导者,一群志同道合的工作者,只要自己肯努力,在学生中寻找和应用创意,那么我们的教育会变得更加生动多彩,我们所上的每一节课都会成为一门令人赏心悦目的艺术。
您的同行者 陆 壹
写于2020年4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