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静云 郭立新 || 中国上古时期洪水与治水系列合集
编者按:郭静云教授与郭立新教授已发表多篇关于中国上古时期洪水与治水的文章,本公众号现将文章整理成合集推送,以飨读者。
1. 中国洪水与治水故事:范型神话或历史传说
2. 夏处何境——大禹治水背景分析
依据发生于1953BC的五星会聚天象评估,大禹生活的年代应在此前后。在此之前该社会已经历了气候温暖湿润而水位持续升高的尧舜时代,以及气候波动、社会危机的三苗时代。就社会背景而言,该时代大小政体林立;大禹治水只能从其所在社会共同体内部进行动员,故其范围应该且只可能局限在一个相对独立的自然和社会区域内。后世所谓禹行九州,将九州放大到大半个中国范围的观念,只不过是反映了战国秦汉大型国家已然建立的时代,人们对于早期历史空间的想象,而非历史真实。
3. 从古环境与考古资料论夏禹治水地望
在大禹时代,黄河中上游以及长江上游地区因多属山地河流而使水患并不那么严重;黄河下游、黄淮地区以及长江下游地区,当时所发生过的水患虽然很严重,但所在社会治水能力、经验与水患规模严重不相称,故也不可能发生大规模治水之事。综合考量,大禹治水故事实际上只可能发生于长江中游地区。
4. 古史复原应遵从的史料学原则 ——以大禹治水在豫西晋南说为例
当代考古学对大禹在豫西晋南治水、禹夏地望在黄河中游之说的论证逻辑,是依据二手文献画出来的“图”去索一手考古遗存呈现的“骥”。因依文献所绘之“图”失真,求索方法以及考古认识之“骥”皆有偏差,结果不能成立。此举是用二手史料去牵引和诠释一手证据,颠倒了主证和辅证的关系,违背了史料学的基本原则。上古史的基本历史框架只能从考古和自然等一手史料中重建。二手的文献只有在经过形成过程分析并厘清文献形成背后的立场后,才具有史料价值。透过一手史料的分析亦足以证明,所谓大禹在豫西晋南治水的说法是不可信的。
5. 夏是哪国王朝——历史英雄大禹的文化属性暨原乡
能够创造大禹治水之类传说的历史主体,应是在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由稻作定居社会发展而来并传承下去的大型农耕文明;大禹是长江中游活动于后石家河文化晚期的历史英雄,并在后来的文化记忆中加以神格化了;颛顼、尧舜禹和三苗等故事,都代表了楚文明的神史。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