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的真正原因来源于不良的生活习惯
首先,慢性病都是积累出来的。
生病、长病,其实就是因为我们给疾病创造了生长的条件,经过时间积累,所以才会长出各种慢性病。如果不给疾病提供生长的条件,慢性病就能有好转的机会,身体就不会生病。
在中医里,古人很早就总结出生病的规律,那常常是因为自然环境恶劣,缺衣少食,加上劳累过度所致,只有少数富贵人家才有现在所谓的“文明病”。所以古人大部分都用汤药治病,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汤药不仅能治病,还有一定滋补的作用。
而如今不一样了。虽然很多环境条件人是可以控制的,如食品加工、空调降温、交通工具的运用等,但各种致病因素反而会因为过度依赖,导致了人的体质逐渐变弱,从而积累出慢性病生长的条件。
慢性病不是突然就有的,之所以成为慢性病,是因为它是缓慢地在发展。身体都有自我保护和排毒自愈功能。既然是在缓慢地发展,就一定有促使它发展的原因。病只是因结的果,只有因改变了,果才会改变。
1、第一大因素是外邪
外邪是我们能感受得到的,比如风、寒、暑、湿、燥、火,中医称之为“六淫”。
“六淫”通常是人们最容易忽视的致病因素之一,其中对现代人健康影响最大的要归“风寒”二邪。古时候,人们很注重防寒,礼节上很注重嘘寒问暖。通常在冬天是最易感受风寒,然而在夏天炎热的季节通过身体出汗,身体又能将潜藏的寒排出体外。但现代人不一样了,冬天容易受风寒的侵袭;夏天因为空调的凉风一冷一热,造成皮肤的开合更容易让身体受到风寒的侵袭。由于有些人对空调的过度依赖,渐渐的出汗就越来越少,寒气就会在体内只进不出。
中医讲“寒则气凝”。就像水,水冷到一定程度就会凝结。寒气在身体中也是一样,如果太寒了,血液循环就会变慢,从而就容易导致“气滞血瘀”,渐渐形成各种增生、囊肿、甚至肿瘤等。
那平时寒气在身体中会导致哪些反应呢?若停留在呼吸系统,就会导致鼻塞、流涕、咳嗽、胃寒等;若停留在消化系统就会导致脾胃虚寒而出现胃酸、胃胀、隐痛、大便稀薄等;若停留在心脏,就会出现胸闷、心慌、气促等;若停留在肾脏就会伤肾阳导致腰酸、腰困、尿频等;若停留在子宫,就会阻滞经血流通,出现痛经、腹胀,严重的还会造成宫寒不孕等;若停留在肩颈,就会阻滞经络出现肩颈酸、胀、痛、麻等;若停留在关节,就会导致关节风湿,出现关节疼痛等等。这些都与体内寒气重有关系。
湿邪,若久居潮湿之地,或长期在潮湿的环境中工作生活,就容易形成各种风湿病,如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等慢性病。湿邪在体内又会导致各种瘀堵和肥胖,大部分人的肥胖主要与痰湿体质有关。
暑邪,为夏季火热之气,现在很少有人中暑,除了部分在户外工作的人之外,这种致病因素因着空调的使用,夏季反而成为大部分人受寒的季节。
燥邪,通常在秋季致病,主要会伤及到肺脏,体内湿气重的人,再加上燥邪会导致肺气不宣,而引发各种咳嗽、哮喘、甚至引发肺癌。
热邪,与寒邪相反。现代人能很好的控制外部的热邪,但却因为饮食和情绪因素导致各种内热,久而久之就形成肝火、胃火、心火等各种虚火。
2、第二大因素是饮食
病从口入,对于现代人来讲,慢性病大部分是吃出来的。
首先中医讲的过食“肥甘厚味”,主要包括:一是各种鱼肉的增加。这无形中增加了身体肝、脾、胃的负担。二是用油过量,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很多餐馆你点的明明是蔬菜,但盘子底下不是汤而是油。三是盐量的增加,中医讲咸入肾,盐多了就伤肾,由于生活水平提高了,以前饮食是吃饭为主,现在变成了吃菜为主,菜吃多了,盐量自然就过了。这三种因素加起来就会营养过剩而增加肝、脾胃、肾的负担。而这些营养如果不及时消耗掉,身体的本能就会将之储藏起来,最终导致万病之源——肥胖。所以古人云:“常常坐上位,渐渐入祠堂”。
其次是吃太饱。人吃进去的食物都是经过脾的运化功能来化生气血,当吃太饱时,脾胃总处于工作状态,这样会给脾造成过多的负担,时间久了脾运化的功能就会减弱,最后运化不好,加工出来的都是半成品(痰湿),所以人就容易感觉乏力。最关键是吃太饱,身体要排泄的糟粕也就越多。如果饮食没有摄取足够的纤维,就会导致吃得多排得少,而出现经常便秘或宿便停留,时间久了就会形成毒素,导致大肠癌、直肠癌或肝癌等病变。
然后是食物的选择问题。现在已很少有人能分辨得出哪些是应季的蔬菜,哪些不是。越来越多的反季节蔬菜和肉类加工食品出现在我们的饭桌上。不要觉得吃反季节的蔬菜和水果同样能获得营养,如果我们只看到了食物物质的一面,而忽略了它存在的功效,那就进入误区了。从长寿角度看,每个地方,每个季节长的食物都是对应养育身体脏腑和当地的一方人。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各样的加工食品也使人们越来越与自然规律相疏远,这样不仅破坏了食物的营养,各种添加剂和激素吃进去也只会给身体带来负担,增加毒素。
3、第三大因素是情绪
中医讲“百病生于气”,黄帝内经里讲到,每一种情绪都相对应着一个脏腑,即肝在志为怒、心在志为喜、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悲、肾在志为恐。一种情绪如果常常过度,总是积累而不排泄,则会使人致病。
“怒则气上”,中医讲是指如果经常生气,结果就会导致气总往上走而不下行,生闷气则会导致气机瘀结,中医讲叫“肝气郁结”。现在发病和死亡率中乳腺癌排名第二,紧接着是肝癌和胃癌,从中医角度讲都与肝郁气滞、肝气郁结有关系。
“喜则气缓”,中医是指过过喜会使心神涣散,心气无法正常收回,对于老年人是容易引起心梗和脑梗的。
“思则气结”,中医是指一个人思虑过度的时候,身体气机就容易郁结,人就会食欲不振,不想吃饭,长期下去就会造成体质虚弱,病邪就容易乘虚而入,而致生病。
“悲则气消”,中医是指常常过度悲哀,会使肺气抑郁,意志消沉,损伤肺气,就会出现心情沉重、胸闷、气短等。
“恐则气下”,中医是指经常恐惧,会耗伤肾的精气,精气不固,肾和膀胱相表里,所以有人吓得厉害了大小便就失禁,出现腰肌酸软等现象。
4、第四大因素是劳逸
劳逸,是指过劳或者过逸而致病。慢性病往往都是积劳成疾的。过劳,古人分劳力、劳神和房劳。
劳力,主要是体力劳动过重,时间过长,得不到相应的休息,导致身体劳损。
劳神,主要是指长期思虑用脑过度,或者熬夜过度,导致透支肝血、肾精等。一般症状表现为头发早白、眼干、头昏、耳鸣、多梦、健忘、腰酸等。
房劳,是指性生活过于频繁或手淫,导致肾虚、肾亏。一般症状表现有精神萎靡不振、腰酸腰困、头昏、耳鸣、乏力、健忘、性功能低下等。
过逸,对于现代人来讲,影响最大的就是过于安逸缺乏锻炼。运动的作用就是在于使气血正常流通,就如水需要流动才不会变成一潭死水。如果一个器官或组织的气血循环不好,那就会形成气滞血瘀,所以就会有酸、胀、痛、麻的感觉,时间久了,就会形成各种器质性病变。现代人不会因为缺少食物而营养不良,但会因为缺少运动导致经络不通、脏腑功能下降,所以出现各种虚症和酸胀痛麻的现象。
总结这几点,当身体出现相关症状的时候,其实是身体在给你发出信号,告诉你已经有外邪入侵,或是身体经络不通,或是气血失调,或是阴阳失调等问题,如果不及时调整就会进一步积累,导致指标异常和器质性病变。所以我们说生病了,长病了,病就是这么长的,病也是这么生的。要知道积累不可怕,关键在于你的心态和行为是在给身体加分还是减分?只要你每天给身体自愈能力加分,那么健康和长寿就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目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