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人物谈|桓温之五:他最终为什么没有篡权称帝?

南开大学宁稼雨的雅雨书屋:青灯摊书、传道授业、以文会友、闲情雅致。

五、桓温最终为什么没有篡权称帝?

从实力和能力来看,桓温已经具备足够的条件取代东晋政权。最后为什么没有如愿以偿,历代史家诸多说法。宏观上笔者基本比较认同田余庆先生的看法,结合个人认识,大致从两个方面来解释。
首先是桓温个人的性格所致。

尽管戎马倥偬,杀人如麻,但桓温骨子里还是有深厚的文人情怀和文化修养。从他被一只跟随被俘获猿子百里所受感动一事中能看出他内心的悲悯情怀。这样的情怀对于军政大事有可能产生优柔寡断的影响。

司马昱登基简文帝之后,曾几次对桓温封以高官,赐以厚禄,征召他入朝辅政。但均遭桓温推辞。其核心症结应该就在于他担心入朝之后产生意外政治变故,有去无回。尤其是简文帝临终之前,曾连夜发出四道诏书,命桓温入朝听旨。桓温始终没有从命。简文帝驾崩之前仍然对桓温寄予厚望,留下遗诏命桓温“摄政”(后被朝中门阀人士改为“辅政”)。桓温本来天真地以为凭借自己的实力和对司马昱的恩惠,简文帝会直接把皇位禅让给自己。接到辅政诏书后,既不承命,也不入朝。

直到宁康元年(373),简文帝驾崩后第二年,桓温才带兵入朝。这一举动吓坏了朝中上下,很多人以为桓温这次一定要大开杀戒,篡夺皇位。不想桓温只是去皇陵拜谒了司马昱,然后抓了一个案犯入狱。因为患病,在朝中只待了十四天就回到驻地姑孰了。

我估计,这十四天桓温也是在矛盾纠结中度过的。本来这是他篡夺皇位的最佳时机,但各种顾忌,加上自己身体患病,终于错过了这个机会。回到姑孰之后,桓温病情加重,终于一命呜呼,永远失去了努力一生的梦想。

其次是东晋皇权和门阀联盟还有相当的抵抗力量。

尽管桓温能够废立皇帝,也能排除朝中异己,但朝中既有的皇权与门阀联盟机制没有完全停摆。在遇到重大问题时,总能显示出其实实在在的价值和意义。每当桓温有影响朝政的重大行动时,或者是皇权出面,或者是门阀出面,总能有掣肘力量在起作用。尤其突出的是,简文帝驾崩前,本来遗诏是让桓温“摄政”,但以王彪之为代表的门阀坚决抵制,不但将“摄政”改为“辅政”,而且还宣谢安和王坦之等人同时入朝参与“辅政”工作。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削弱和淡化了桓温政治权力的强势地位。说明皇权与门阀合作联盟之间还没有完全瓦解,还有相当的实力来制约来向这个联盟发起挑战的各色人等。

从桓温本人的可选人生道路来看,本来有三条道路可以选择:仕途、文化士人、赋闲隐士。也许仕途是他最不应该选择的道路。

(全文完)

(本文节选自宁稼雨《桓温:东晋门阀与皇权联盟机制的挑战者》,载《文史知识》2021年第八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