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才是造成北宋武力孱弱的罪魁祸首?

文/念田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极其重要的一个王朝,它虽然不是大一统王朝,却是中华文化登峰造极的一个时代,是中国近世时代的开启,是中国历史上最为重要的关键转折。有国学大师认为,华夏文化经过数千年之演进,于宋朝登峰造极,是中华民族永远之瑰宝,可谓是推崇备至,无以复加。

与宋朝文化的辉煌灿烂不同,宋朝武力积弱已久,孱弱不堪。强秦一扫六合、兼并天下;大汉北征匈奴、经略西域;盛唐怀柔远人、称霸东亚;大元独霸世界、领袖万方;大明天子守国门,不和亲不纳贡;大清更是联合满蒙汉藏回人民土地为统一帝国,奠定现代中国的疆域。相比起来,宋朝积贫积弱,和亲纳贡,孱弱不堪,那么为何如此呢?

赵匡胤像

司马迁说过,原始察终,观盛知衰,王朝覆灭的种子早在开国时就已种下。宋朝武力孱弱,是由其立国时的军事政治制度决定的。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北宋政权之初,就确立了革除弊政的立国之法。所谓革除弊政,针对的就是唐末五代十国以来的地方割据,大臣擅权的问题。赵匡胤确立了防微杜渐、相互牵制的制度原则,贯彻到一切军政制度之中。

北宋王朝把全国军队分为禁兵、厢兵、乡兵和番兵四种。禁兵为正兵,承担着守卫和征战的职责;厢兵身材体力均比禁军差一等,只在地方州郡之中供杂役,没有战守职责。这两种军队的兵员都是由北宋政府招募而来,按月、节或按年赋予一定数量的廪给、衣粮、赐予和特支等,这种募兵制度给北宋王朝背上了沉重的负担。

王安石像,其主持的变法针对募兵制度进行了大力改革,可惜收效甚微

北宋初年的一百年间,政府招募兵员数量与日俱增,对北宋政府人民造成了极大的负担,形成了积贫积弱局面。从积弱的方面看,募兵制度有三个问题。第一、募兵制度形成了终身制的职业兵,作战时老弱怯懦者和年少力壮的精兵混杂,大大影响士气。第二,北宋禁军每三年变更一次防地,将不知兵,兵不知将的后果。第三,时间一长,屯驻各地的禁军将校对于校阅训练往往敷衍了事,骄惰成风。

从积贫的方面看,募兵制度极大地耗费民力,造成了财政困窘、人民贫弱的局面。历史学家曾经统计过,北宋时期掌管财政的三司全部收入的十分之八或六分之五全部支付在养兵之上,这使得北宋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彻底陷入困境。而戍守各地的禁军还需要各州郡补贴耗费,令原本贫弱的地方雪上加霜。

《水浒传》中的林冲正是北宋禁军被欺压凌辱的代表

不仅如此,募兵制度还导致了农业生产的荒废,从根本上耗尽了北宋王朝的经济基础。募兵制度设计的本意是想把可能威胁政权的力量吸收到政权中来,也就是尽可能吸收失去土地的壮劳动力。壮劳动力源源不断流入军队,形成一个寄生人群,永远脱离农业生产,必定造成劳动力流失、土地荒芜、水利失修,最终导致农业减产。

综而言之,北宋王朝的基本军政制度——募兵制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弊病丛生,问题严重,导致了北宋军队士气降低、军纪不明、战斗力减弱的后果,更造成了北宋王朝积贫积弱的局面,反过来加重了军队的问题,以至于北宋武力孱弱,亡于异族之手。

参考文献:

《宋史》

邓广铭:《邓广铭治史丛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