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鹰:“芯子”的记忆(配图)

  

“芯子”的记忆(配图)

图/文 张鹰

  百节年为首。在中华民族绚丽多彩的众多节日中,最普及、最隆重、最有民族特色、最有广泛影响的节日莫过于春节这个传统的大节了。如何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如流行关中境内的“背芯子”,就是耍社火中的一个重头戏。芯子主体一般有三个至五个,分别由5岁左右的小孩扮演,取材于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历史人物,靠底座中伸出的那根芯子(最早为竹竿,现为钢管)支撑,孩子在芯子上表演。因最早为成年人背着芯子巡游,故称为背芯子。

  我从小在关中农村长大。五十年代的乡下,文化生活单调而贫乏。父辈们一年四季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根本无暇顾及娱乐。唯独到了过年时,才有了自娱自乐的时间和氛围。

  正月十五,以乡为单位,选一块较大的打谷场,十里八乡的父老乡亲,扶老携幼,竞相前来观看。锣鼓声中踩高跷的,耍狮子的,跑旱船的,扭秧歌的,大头娃娃穿梭在秧歌队伍之中,边扭边做出滑稽的动作,逗得人们哈哈大笑。然而,最引人注目也是最出彩的,莫过于独具关中特色的“芯子”。只见几个穿着古典戏装的儿童,被大人固定在竹竿上,其身后的长竿末梢上,再固定着另一个儿童,长竹竿竖在空中,足有二层楼房那么高。下面是一个方桌底架,竿子就捆绑在桌子的腿上,由四个壮年男子用肩膀抬着,旁边还紧随一个壮汉,举着一个顶端做成三脚架的长竿,以备“芯子”上的儿童休息用,“芯子”跟在秧歌队伍的后边,向着打谷场方向行进。

  “芯子”,是各个村子轮番上阵的拿手戏。“芯子”上的儿童,一般提前一周就选好了,条件是五岁以下,乖巧听话,眉目清秀。谁家的孩子如被选上,不仅家长脸上光彩,亲戚朋友也引以自豪,孩子还能得到一元钱的补贴。

  五十年代初,刚满四岁的我有幸入选“芯子”戏童。正月十五那天早晨,正在院子放炮的我被母亲叫到屋内,简单地吃点油炸麻叶和花馍,因为上“芯子”有“约法三章”:不准吃稀饭之类的流食,以防表演过程中撒尿,欲下“芯子”非常麻烦。吃罢上午饭,母亲领着我来到村长家里,一个和我同岁的女孩,还有一个比我小的男孩已先我到达。不一会,来了三个行家的中年人,熟练地给我穿上武将的铠甲戏装,我身后的男伙伴被打扮成“小武松”:头上的武士帽前还别着一个绒球。再看与我同龄的女孩,身穿穆桂英的戏装,身后还插着四面小旗,头戴凤冠装饰,煞是英俊威武。打扮好后,我们被领着走到村长家,门外墙上靠着一个梯子,男小伙伴先被抱上梯子,大人将他的腰部和腿用帆布和竹竿捆绑在一起,再把我也抱上梯子,把竹竿固定在我的背部。这时,我才发现我背后的竹竿上,已事先用铁丝固定好一个四方木架子,架子的另一端,是用来固定小伙伴身后竹竿的。这样,我俩就分别被固定在两根竹竿上了,我背后的竹竿再被固定在方桌腿上,那个“穆桂英”则被固定在另一个竹竿和方桌上(桌面上摆放着石块配重用,桌子四周用红绸围着)。一切准备完毕,待村里的秧歌队扭着舞步走过来时,我们被抬着跟在秧歌队伍后面向前行进。

  村里的大街小巷,村外的田间地头站满了围观的村民,男女老少都把目光投向了我们“芯子”上的戏童,有指手画脚的,有交头接耳的,我们成了“社火”表演队里的小明星。到了打谷场上,我们则被停放在一旁成了观众。待秧歌、旱船、武术表演完毕,我们才得以“解放”,被一一松绑放下。这时,我看见我背后杆子上面小伙伴冻得红扑扑的脸上,已是一把鼻涕一把泪的狼狈相。母亲拉过我冻得冰凉的小手,心疼地放到她的胳肢窝里,边暖边抱怨:“以后说啥也不让我娃再上‘芯子’了!”

  时光荏苒,转眼60年过去了,当年表演芯子的我,已步入中老年行列。而现在的芯子,也在不断地推陈出新:先是将旱船的道具搬上了芯子,增添了看点;接着,芯子的表演融入杂技——小演员可随轴360度转动;车载替代了过去的人背人抬。可以断言,即就是再过若干年,芯子仍是年味中最浓的缔造者。因为这一独特的民俗,已融入老陕的血液中,成为难以割舍的精神家园。每逢过年,我都会不由自主地回想起闹“社火”——这个民间艺术奇葩。那关中“芯子”的竹竿上,凝聚着我的趣味童年,有自豪,有亲情,更有着浓浓的乡土情怀。

  注:社火——芯子,2017年摄于长安区冯村。

  (作者系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未央区文联副主席、未央区作家协会主席。)

“西北作家”首届原创文学大赛截稿延期至3月1日

黎荔:盛唐的性感

安黎:祭祖过后就剃头

崔 莹:ICU门外的60小时

浴 火 重 生

大赛入围作品03:接于两米之内(外二首/安徽 刘坤)

大赛入围作品02:家务院(外二首  杜晓旺/陕西)

西北作家首届文学奖入围作品01:向麻雀致敬 (散文)王利群/陕西

【大赛作品95】空瓶子:一场南方的雪(外二首)

【大赛作品94】李丽君:你若不离,我便不弃

【大赛作品93】侯超: 耀州咸汤面(外二首)

【大赛作品92】张阿娟:往事(外二首)

【大赛作品91】张雷远:恭王府的咏叹

(0)

相关推荐

  • “新春乐,高陵敲锣打鼓耍社火” 感受最古老的社火狂欢节

    今年是大年初一,来看看高陵区船张芯子社火巡游队伍的社火表演,实在是太精彩了! 高陵船张芯子起源于明末清初,过去都是二月二古庙会上耍,现在都是在春节前后演出,芯子的特点是惊险.奇特.平稳. 社火形式非常 ...

  • 什川铁芯子非遗浅谈

    魏至炳 文 什川是一个有深厚文化积淀的地方,很早很早以前,什川的先民就展示聪明的智慧,利用灵动的妙手,每年春节玩社火,出"铁芯子".铁芯子俗称"高台".&quo ...

  • 【蝶儿小筑]丁丁《年味》

    [蝶儿小筑]丁丁<年味> Leon说:回程票抢票没抢到,我再想其他办法. 这些年来,过年就是我印象中的抢票回家,以及应酬各种人情关系:要么不回老家,带上父母进行过年的旅行. 我,觉得有些厌 ...

  • 这是西安最年轻的手艺人,每到正月十五就被绑在高空,只为了……

    天还没亮,陈女士就带着女儿赶去化妆,开始了表演前,长达6个多小时的准备工作. ▲ 陈女士的女儿正在化妆 和陈女士的女儿一样,这里还有二十几个小朋友也早早起来,虽然带着倦意,但依然脸上挂着笑容.孩子们只 ...

  • 关中记忆 | 村里社火(静轩)

    儿时有些记忆,是扎着根的.我出生在三原,五六岁时随父母回长安老家过年, 恰逢村里耍社火,至今对其热闹的场面印象深刻. 过了初五,走门户的人少了,父老乡亲就撮腾起耍社火的事儿.我叔父是村里的车把式和干部 ...

  • 长安社火

    社火的种类很多,有山社火.车社火.马社火.背社火.抬社火.高芯社火.高跷.地社火.血社火.黑社火等.大都在正月祭社.庙会迎神.祈雨时表演.这一时期组织各种文化旅游别有特色.而宝鸡县赤沙镇的血社火是陕西 ...

  • 陕西乡间最春节的是社火

    社火,广泛流行于中国农业文化区.作为农业的重要发祥地,陕西社火百年来兴盛不衰,因地域差异,演变成不同风格的三种派别,关中社火主要以戏曲故事为主,杂以秧歌.狮舞.铜锣等:陕北社火以扭秧歌为主,兼有&qu ...

  • 【成都记忆】第十届四川国际茶业博览会圆满举行

    四川蒙顶山茶网    编辑:张明儒 四川蒙顶山茶网讯 4月29日,第十届四川国际茶博会在成都世纪城会展中心隆重开幕.由省农业农村厅.经济和信息化厅.省商务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经济合作局.省政府驻重庆 ...

  • 【视频】 美业专业知识记忆方法

    【视频】 美业专业知识记忆方法

  • 北京记忆丨北京东安市场旧闻漫谈

    编者按:本文是由张子华 李雅轩 白玉晨 莫文通.常玉奎 刘鸿印 丁德贵 康耀庭八名原东安市场摊贩根据亲身经历所写的回忆资料,写成于1966年2月.现在作者除李雅轩.莫文通.常玉奎外都已逝世.这篇文章是 ...

  • 《易经》《六十四卦便捷记忆口诀》全文翻译

    《易经》《六十四卦便捷记忆口诀》全文翻译

  • 八个科学方法,改善你的记忆和认知能力,让你变得越来越聪明

    我们都希望自己能够变得越来越聪明. 而聪明与否的关键,除了取决于我们天生的智商之外,还取决于我们后天,有没有"打磨"自己的大脑. 通常来说,锻炼自己的大脑有两种方式: 1,抽象形式 ...

  • 天主教会在平凉的历史记忆,嘉布遣会神父修女在“陇上旱码头”的开拓耕耘

    天主教会在平凉的历史记忆,嘉布遣会神父修女在"陇上旱码头"的开拓耕耘 一,平凉素有"陇上旱码头"之称 平凉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3000多年前,周朝先祖就 ...

  • 朝花夕誓|生命不息,因为有了记忆,我们不再孤独。

    春节以来,我们看了<流浪地球><阿丽塔>等这样大格局的电影,今天,我们再来看一部童话故事般的电影--<朝花夕誓>.初看这个名字,我还以为是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 ...

  • 影评|爱在记忆消逝前,这是一幅与子偕老的行走的虐狗图

    看到这张照片,有多少人羡慕这样的爱情? 如果你也羡慕这样的爱情,那就看看这部电影吧. 现在,我们要走进这幅图, 观看这对夕阳红洒的一路狗粮. 电影讲述了一对患重病的老夫妻开着老旧的房车从马塞诸塞州出发 ...

  • 《六十四卦便捷记忆口诀•金泰山》01天天...

    <六十四卦便捷记忆口诀·金泰山> 01天天为乾,胸怀大志善知进退. 02地地为坤,厚德载物有容乃大. 03水雷为屯,立足现实知难而进. 04山水为蒙,严以律人谦以利己. 05水天为需,积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