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期刊论文的高考地理试题设计研究07——以气候舒适度为例
游客的户外旅游活动深受气候舒适性的影响,毋庸置疑的是,一个地区旅游气候的舒适性及其持续时间的长短,是影响旅游地旅游适宜旅游时间长短和旅客旅游目的地选择的重要因素。区域旅游气候舒适度是区域旅游开发规划的重要指标,也是旅游者自主选择合适旅游时间的参考依据之一。
高考地理在旅游地理试题部分,曾考查过与旅游气候舒适度有关的内容。
2014年海南高考地理选考题(第24题)旅游地理的试题,以美国阿拉斯加为例,要求考生分析该地旅游资源丰富,但旅游规模相对较小的原因。
2016年海南高考地理选考题(第24题)旅游地理的试题,以乌斯怀亚为例,要求考生分析该地旅店规模不大,收费较高的原因。
本文以与气候舒适度有关的高考地理试题为例,分析试题设计的背景素材的选择与特点。
气候舒适度是指人们无需借助任何消寒、避暑措施就能保证生理过程正常进行的气候条件. 气候舒适度评价有多种专项指标 ,如温湿指数、风寒指数、着衣指数、辐射指数等(马丽君,孙根年,2009)。气候舒适度层次结构如下图:
【例1】(2014北京文综,3)气候舒适度主要与气温、湿度、风速等因素相关。下图示意中国4个城市气候舒适度的月变化。
甲、乙、丙分别是
A.贵阳、西安、长春
B.昆明、海口、哈尔滨
C.兰州、上海、沈阳
D.南宁、武汉、石家庄
【试题背景素材来源分析】
马丽君, 孙根年. 中国热点城市旅游气候舒适度评价[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科版), 2009, 37(2):102-108.
【试题设计分析】
图像设计:该组试题的图像是一幅统计图——柱状结构图。图中的数据源于论文中的表格,如下:
通常,高考地理试题利用期刊论文中的表格数据时,比较常见的方式是选取表格的部分数据,或是将表格数据制作成直角坐标图。将表格数据制作成结构图的较少。对比论文中的表格与试题中的图像,不难发现试题中图像更为直观,
值得借鉴。
内容设计:该试题虽然用“气候舒适度”作为切入点,关键词或许陌生,但难度不大。可以看作是中国气候的试题。作为一道匹配型的选择题,用排除法可以选出正确答案选项B。海口作为热带城市,从气温的角度考虑,冬季是旅游的舒适期,而有“春城”之称的昆明,自然是适宜旅游的时间较长。
【例2】(2013福建文综,6~8)图3示意某省气候舒适度分布。以平均气温 24℃、相对湿度70 %、平均风速2m/s作为人体最舒适气候条件,据此划分出最舒适区、舒适区、一般区、不舒适区与最不舒适区。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 d 为一般区,则最舒适区是
A. a B. b
C. c D. e
(2)影响甲地气候舒适度的主要因素是
A. 纬度 B. 风带
C. 地形 D. 河流
(3)仅考虑气候舒适度状况,游客前往该省休闲旅游最佳的月份是
A. 3、4 B. 5、6
C. 7、8 D. 9、10
【试题背景素材来源分析】
王胜, 田红, 谢五三,等. 近50年安徽省气候舒适度变化特征及区划研究[J]. 地理科学进展, 2012(1):40-45.
【试题设计分析】
图像设计:该组试题的图像是一幅地理事物的分区图。取材于论文中的安徽省气候舒适度综合区划图。如下图所示:
论文中关于安徽省气候舒适度综合区划图,采用灰度呈现。高考试题的命制者采用了等值线的方式重绘了图像,这主要是考虑到黑白试卷中图像呈现效果的需要。
内容设计:该组试题借用气候舒适度的分区,考查影响气候的因素。
第(1)题的设计争议较大。背景材料对该省气候舒适度分区的作了详细描述,根据等值线的基本规律,和地理界线分布的渐变性,即在空间的分布具有过渡性,可以推导出正确答案。这也是命题者的基本考虑已知d为一般区,根据影响气候的基本因素——纬度因素,则与d相邻的e和b分别是不舒适区与舒适区,进一步推导,纬度低于b且与b相邻的c就是最舒适区。
如果仅从做题的角度分析,上述推导过程是正确的。但从试题图像绘制的角度来看,则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论文中采用 GIS 网格化插值,体现了各个地区间舒适程度的自然过渡,使得评价结果更加精细。但是,试题中的等值线却无法体现各区域气候舒适度的自然过渡。
如图中有一些特殊区域,如在东南部地区、甲地附近,舒适区b与最不舒适区a毗邻,不符合等值线分布和过渡性的规律。因为舒适区与最不舒适区之间应该隔着一般区和不舒适区,但该题的气候舒适度分布图并没有展示出这个细节,这样会极大地干扰学生的思维,造成读图的障碍。(舒德全, 刘维军. 由气候舒适度的时空分布 谈地理事物分布的过渡性[J]. 地理教学, 2014(18):38-40.)
或许是基于这个原因,命题者在第(2)题就设计一问来考查地形对气候的影响。甲地属于a区,属于最不舒适区,主要位于淮北东北部、大别山和皖南山区。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等高线较密集,海拔较高。因此,造成甲地属于气候最不舒适区的因素是地形。
第(3)题难度较大。最佳月份指的是气候舒适度的时间分布特征。试题中只有气候舒适度的空间分布,有研究者认为,只根据气候舒适度的空间分布是不足以推断出其时间分布特征的。(王吉星. 对2013年高考福建文综卷第8题的商榷[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13(10):50-50.)
A选项是3、4月,春季气温多变,总体气温较低;D选项9、10,虽说秋高气爽,但平均气温较低;C选项是7、8月,正值长江中下游的伏旱天气;6月正值梅雨;因此,感觉该题没有正确答案。但命题者正确答案定为B,或许是因为论文中的月平均舒适度指数图:
气候舒适度指数越大,表明气候越不舒适,解释如下:
从上图可以看出,安徽省月平均气候舒适度指数最小的月份就是5、6月,这也是命题者认为B选项是正确答案的依据。
很明显,这个设问的难度较大。另外,该题设问的空间尺度不准确。前往该省,是指前往该省的全省地区呢,还是某个地区?由于安徽省南北纬度跨度较大,同时有不同地形类型的差异,这些都会造成同一时间不同地区气候舒适度的差异,如第(2)题的设问。
因此,该题设问的严谨性值得商榷。
避暑型气候是指夏季温凉舒适,人们无需借助任何避暑措施,就能保证生理过程的正常进行、感觉刚好适宜且无需调节的气候条件。
研究表明:中国避暑型气候主要包括西南高原型、中东部山岳型、东北山地平原型、西北山地高原型和环渤海低山丘陵型 5种地域类型。(陈慧,等,2015)
【例3】(2016韶关二模,6~8)由于中国各地纬度、地形及海陆位置的地域差异,形成了多种多样的避暑型气候。避暑型气候的重要指标是人体感知温度,由气温、湿度、风速、辐射等多种因子构成。读下图,中国夏季避暑型气候类型分布,回答(1)~(3)题。
(1)下表为图中不同类型避暑型气候及其夏季主要气象指标的对比。其中属于西南高原型的是A
(2)我国中东部山岳型与西北山地高原型避暑型气候相比
A.气温高 B.湿度小
C.风速大 D.辐射强
(3)我国东南部沿海避暑型气候最少,影响不大的是
A.纬度低气温高 B.离海近湿度大
C.高海拔地区较少 D.多台风降雨多
【试题背景素材来源分析】
陈慧, 闫业超, 岳书平,等. 中国避暑型气候的地域类型及其时空分布特征[J]. 地理科学进展, 2015,34(2):175-184.
【试题设计分析】
图像设计:该组试题的图像直接选取论文中的图3,未作任何修改。如下图:
内容设计:该组试题借助“避暑型气候”这样一个新概念,考查中国的气候特征。
第(1)题的表格来源于论文中的表格2,将避暑型气候的名字去掉,用英文字母来代替。结合中国的地形特征,从图中可以看出,西南高原型避暑气候的纬度较低,海拔较高。在所有的避暑型气候当中,西南高原型气候的太阳辐射最强。这是该题的突破口。
西北山地高原型避暑气候分布在内陆地区,因此相对温度最小,应该是D;而中东部山岳型避暑气候由于地势较高、受夏季风影响,风速和相对湿度两项指标较其他类型明显偏高,应该是B。对比表格中的数据,不难选出正确答案。
第(3)题难度较小。中国避暑型气候主要分布在“两高”地区,高纬度、高海拔地区。因此,东南沿海地区纬度较低,气温较高,离海洋距离近,相对湿度大,高海拔地区较小,这是其避暑型气候最少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