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岁女孩意外身亡,父母索赔41万为儿子买房:有些人,这辈子不配为人父母!

扶弟魔的人生,到底有多悲惨?
今天,“现实版樊胜美”上了热搜。
看完这个年仅23岁女孩的故事,心里一阵凉意。
女孩洛洛在杭州工作三年,因为能力出色,每月工资高达一万。
可这一万,能花在自己身上的,却少之又少。
她既要给爸爸钱,又要给妈妈买新手机,还要负责弟弟的日常开销。
年轻小姑娘谁不爱新潮事物,可懂事的洛洛,用的却是妈妈淘汰下来的旧手机。
这个96年的小姑娘,背负得实在太重了。
疑因长期遭家里索取,洛洛多次自杀未遂。
经历了无数次崩溃的她,咬牙坚持着,有时甚至也和大多数平凡的姑娘一样,期待着生活里的那些小确幸。
遗憾的是,洛洛在去钱塘江边散心时,遇到涨潮,不幸意外去世。
出事后,公司出于人道主义,给了家属6万抚恤金。
可三天后,洛洛父母突然要求公司赔偿41万,原因居然是:为了给女孩弟弟买房!
母亲甚至歇斯底里地叫喊着:“一条生命没有了,就值6万块钱吗?”
打着爱的名义,用孩子的命明码标价来换取利益,实在太可怕了!
瞠目结舌的三观被曝光后,引发一片哗然,不少网友更是心疼得直呼:女孩简直就是“现实版樊胜美”。
那些笼罩在“扶弟魔”人生下的女孩们,过得到底有多悲惨?
想起之前,网上曾流传过一段名为《11个姐姐凑32万为弟娶亲》的视频。
视频中,有姐姐替他下地干活,有姐姐为他放弃学业,也有姐姐帮他安排工作,就连结婚,也是姐姐们凑的彩礼钱。
从生活到工作,从买房到结婚,这群姐姐把自己活成了“扶弟魔”的典范。
在那些重男轻女的家庭中,男孩作为家中独苗,享尽父母疼爱,而女孩则从小被灌输要让着弟弟,爱护弟弟的思想。
久而久之,在她们心中,弟弟是这世界上除父母外最重要的人,哪怕倾己所有,也要让弟弟过得好。
然而,她们自己的人生却别无二致地走向不幸的深潭。
《欢乐颂》中有一句经典台词:“一个人的原生家庭,就是一个人的宿命。”
你再怎么努力,也很难逃脱家庭框出的牢笼,因为你割舍不下那份血浓于水的羁绊。
那些在原生家庭里受到的创伤,终究融进了你的骨血,需要你花费一辈子去消化。
过于强势的妈妈,
毁灭的是整个家庭
一个太过强势的母亲,对家庭来说,只会是毁灭性的灾难。
前有《欢乐颂》里蛮不讲理的樊胜美妈妈,后有《都挺好》里大小事情都得自己定夺的苏母。
《都挺好》里,倪大红饰演的父亲,除了沉默就是顺从,从不发表自己的意见。
面对苏母无原则宠溺儿子、女儿明玉委屈到痛哭,苏父虽然心疼,却不敢为明玉出头。
明玉在家里的日常,桩桩件件,更是让人无比心疼。
哥哥们的日常餐点是火腿加鸡蛋,果汁和牛奶,明玉却只有一碗泡饭,就着白开水。
哥哥们可以游手好闲,不做家务,可高考复习紧张的明玉,却被逼着抽时间给二哥洗衣服。
苏母卖房子支持大儿子出国留学,却只让明玉读不要钱的师范,甚至连个住的小房间都不给明玉留。
最后,儿子们并没有变成“人中龙凤”,反倒变得愚孝且妈宝。
父辈的人生一塌糊涂,却把孩子又拽进了原生家庭泥潭,无法挣脱。
妈妈强势、爸爸懦弱的家庭,无疑是一场悲剧。
多少孩子,
等不到父母一句道歉
杭州女孩洛洛的故事,如果不是父母这场闹剧,也许就淹没在钱塘江的浪潮里,无人知晓了。
洛洛一直在缺爱的环境下长大,从小学就是自己接送自己,爸爸每天只用往书包里塞几块钱,美名其曰让她“独立”。
她一个人在医院做手术,身边甚至没有一个照顾的亲人。
她最怕的就是回家,因为回家就是被要钱要东西。
“亲情对我而言,真的只有负担。”
我们总是在歌颂父爱的深沉,母爱的无私,现在想一想,最讽刺的是什么呢?
大概就是,父母在等孩子一声谢谢,孩子永远等不到父母一声道歉。
在知乎上看到一个关于原生家庭的故事,看罢,心被戳得生疼。
题主的大学寝室长是农村考出来的,家里还有一个弟弟,复读一年上了一所专科学校。
寝室长学习很好,每年都能拿到各种奖学金,但她从不逛街买衣服,平常馒头就咸菜。
大家都很奇怪,她拿了那么多奖学金,怎么还过得那么穷。
有一次,寝室长阑尾炎引发高烧昏迷,辅导员联系她父母。
她妈妈却对辅导员说:
“又不是什么大不了的毛病,上次她爸在地里干活一锄头把脚给砍了,不照样在村医院缝吧缝吧就下地了,吃点药得了。
她老师,她前段时间不是发奖学金了吗,八千?一会××醒了,你告诉她给他弟打六千,他弟要买手机,男生处对象得用到钱,你告诉她一声。”
说完就挂了。
大家都被惊呆了,听说过重男轻女,但像这种完全不管女儿死活的还真少见。
大家这才知道,这么多年她的奖学金一直都在贴补家里,贴补他弟弟。
大三那年,寝室长刚拿到奖学金就做公交去存钱,却不想被小偷划破了衣服,钱和手机都没了,回来崩溃得大哭。
借室友手机打电话回家,结果她妈听到没钱汇到家,便开始破口大骂,隔着手机都能听到电话那头尖锐的叫骂声。
如果说为人父母需要考试的话,很多父母都会不及格。那些以爱之名胁迫孩子人生的事,真的太常见了。
“如果不是为了你,我们早就离婚了。”
“我怎么生了你这个不争气的东西!”
“你是我生的,所以,什么都得听我的!”
“都是一家人,分什么你的我的,全都拿出来!”
……
大到婚姻家庭,小到三餐饮食,如果违背意愿,那就是不听话,不懂事,是一头白眼狼。
100年前,胡适先生就曾在信中反思:“我们生了他,只有抱歉,何谈施恩。”
可很多孩子终其一生,也等不到父母的那句“对不起”。
真正的强大不是原谅别人,
而是放过自己
原生家庭是性格与命运的来处,但它绝不是归途。
《都挺好》的结局里,明玉辞了工作专心陪伴照顾患了阿尔茨海默症的父亲;
也能对和自己有过节的苏明成,喊出一声“哥”;
在得知父亲曾背着妻子攒了很久私房钱只为给自己买复习资料时,泣不成声;
也会突然想起那个受了委屈被母亲搂在怀里的小明玉……
苏明玉对原生家庭的怨恨隔着屏幕都透露一股狠劲,但最后她选择和家人做了和解,也和那个执拗的自己握手言和。
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这个世界有很多可怜的苏明玉们,也有很多不幸的洛洛们,她们可能没有明玉那般幸运,成功成才,也许会在成年之后一蹶不振,深陷泥潭。
但正如电视剧里所说的:“那些受到的伤害,你可以不原谅,也可以选择放下。”
别再毫无底线的付出,他们只会变本加厉地压榨你,直到你没有用途的最后一刻。
爱是有来有往,是公平公正的。
那些所谓“自私”的指责,不过是对你的道德绑架。
如果可以,我希望你能“自私”一点,好好爱惜自己,凡事多想想自己,问问开不开心、值不值得。
自己尚在经历屋檐漏水,又如何能让别人进来躲雨呢?
希望这世间少一点现实版的“樊胜美”,愿所有姑娘都懂得:无论何时,你最珍贵!

作者:一本叔,本文系一星期一本书原创,转载请标注来源:一星期一本书(ID:yer808)。一星期一本书,再忙也不忘记充电。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