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7.第三十三章 感应天象,罗博士有神化自己吗?

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接着来聊《道德经》,看看老子又给我们什么样的人生启发了。

今天讲的是第三十三章。讲的也很快,讲到第三十三章,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一章内容很有趣,首先我们来看第一句,老子说“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这话又耐人寻味了。老子讲了两个境界,很多人讲《道德经》讲这一章的时候,我都讲我跟别人讲有什么不同,一般人都认为前边一句是老子在讽刺,后边一句才是真知,前边一句是为了对比后边一句出现的。

所以“知人者智也”都解释成了解别人的,你能了解别人的,那只是小智慧而已,没那么重要,真正高境界是“自知者明也”,就是了解自己才是真正明白的,是真正高明的,一般都这么解释,说前边是境界低的,后边是境界高的。我觉得这章这么解有点不合理,老子通篇里边没有看出来他鄙视前边境界的说法,老子只不过讲出后边可能更重要一点,但是前边境界老子没有讽刺的意思,实际前边境界也很重要,你能做到已经不错了。

“知人者智也”就是了解别人,你能够知道别人、了解别人,那是一种智慧。大家说对不对?这是对的,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其实一个非常重要的需要学习的、需要提升的一部分就是了解别人,我们经常是不了解别人的,因为我们往往愿意带着自己的有色眼镜去看这世界,一看别人、一看这人,“这小伙子长的帅,跟Big Bang里的叫权志龙的很像,这小伙好人”,一看这小伙,“长得怎么这样,他做事肯定不行,你看说话又笨,不行不行”。这就带有色眼镜看人,您怎么知道这就是好人,那个就不行呢?这是我们总容易犯的错误,谁恭维您两句,“你看这人是好人”,谁讽刺我一句,“这人是坏人”,您看见没有,这是带着有色眼镜看人。

实际上这个世界上众生平等,您说这世界上有没有好人或者坏人的区别呢?实际上人生下来都是人,本身并没有一种人叫做好人,或者叫做坏人。就如同这衣服,它只是衣服,它粘上尘土了叫脏衣服,不粘上尘土叫干净衣服,可是并没有一种衣服天生就叫干净衣服或者叫脏衣服的,就是这个道理。我们看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缺点,如果这缺点太突出了,伤害到您,您可能觉得这人坏,可是一转身看他可能在某一方面表现很好。所以这世界上本没有好人或者坏人的区分,我们如果能够去发现他的优点,不断鼓励他的优点,所有人都是好人。您能看到这一点,能够了解到众生都有好和坏的一面,我们要去适应,我们要去鼓励好的一面,您能了解这个观点,您就有智慧了,您就能够看清周围的人了,这叫“知人者智也”。

我给大家举个例子,比如说很多我这么大年龄的人,都为家里给父母找保姆而头疼。比如有一个朋友跟我说,他们家的保姆换过80多位了,就是老人看这保姆他总看毛病。你看这保姆不卫生,手又少洗一次,那保姆做饭的时候什么都没放,那保姆怎么怎么样,那保姆又睡一觉等等。他天天看保姆的毛病,结果每个保姆都不合格,这孩子头疼,他跟我说,我天天都在想父母怎么办,换保姆怎么换,父母一来电话,他说我头疼,又说保姆坏话,这保姆又怎么了,又打架了。

其实我跟您讲,我接触保姆的结果,我认为绝大多数保姆是没问题的,但是只不过每个人都有优点缺点,有的人会有点缺点。比如说农村人到城市来工作,有很多东西不会。所以我听说过一位保姆,刚开始做保姆的时候,用电饭锅蒸饭,小女孩没蒸过饭,她把盐放到大米里一起蒸,她觉得好像做菜就该放盐,所以米得放盐,没用过,没做过饭。有的电饭锅不会用,有的消毒柜不会用等等,她没用过。有的保姆用马桶,她甚至蹲在马桶上去方便,因为从来没用过。所以一朋友跟我说,我发现我们家这马桶为什么天天有鞋印,谁干的?琢磨了很长时间,最后突然明白了,他们家保姆每天上卫生间是蹲在上边的,因为农村人到城市来不适应这生活。

您如果觉得这是缺点的话,那每一个保姆全都不合格,但是您要看到他们厚道,能干活、能吃苦等等,人家有优点,所以把那些东西教会她们了,每一个人都合格。可是如果您只看见缺点的话,您就绝对找不到合格的保姆,所以换了80多位,这个家里面为这换保姆,孩子头疼的要命。

为什么会这样?就是不知人,老人不会看这世界的人,所以有的时候老人如果不学这些《道德经》的智慧,往往也会进入这种状态,他就开始不快乐、不幸福。所以这知道、了解众生的品性,是一个需要有的智慧。有了这个智慧以后,最终要回到了解自己,要“自知者明也”,我们人类有一特点,就是喜欢要求别人都做得很好,但是对自己一无所知,不去想自己。

在古代有这么一个故事,说楚庄王一看越国乱了,于是就想去讨伐越国,去征讨、抢地盘去。庄子劝谏说,“大王您为什么要讨伐越国呢?”楚庄王就说了,“因为越国政治昏乱,军队虚弱,这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这时候我不打他,我什么打啊,我赶快抢点地盘去啊”。庄子说,“我担心人就有这个毛病,他的智慧、他的脑袋思考问题的方式,就跟眼睛一样,他能看到百步以外,一看远处看得很清楚,但是看不见自己的睫毛。”你说谁能看到自己的睫毛?很难看到,看远处看得清楚。说“大王您的军队就强吗?您被秦国和晋国的军队打败了,丧失了数百里土地,这是军队虚弱;境内强盗盛行,官府镇压不了他们,控制不了他们,这是政治昏乱。您的军队也虚弱,政治也昏乱,您这昏乱和虚弱绝对不在越国之下,可是您为什么偏偏看到越国的虚弱您就要去打人家去呢?您没想到自己虚弱,这时候您一发动战争,倒霉的是您自己。”

这个故事说的就是我们特别容易看到别人的缺点,可是对自己缺点一无所知,不愿意正视。所以古代所有民族、全世界所有民族里边,都有个智慧就是要先看自己的缺点。在《圣经》里边,马太福音里边有句话是“为什么你看见你兄弟眼中有刺,却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圣经》里还有类似的话,说“先去掉自己眼睛的梁木,然后才能看得清楚,好去掉你兄弟眼中的刺”。意思是说别人眼睛有点刺,那是小毛病,你自己眼睛里边有一根大木头,房梁那种木头,你自己却看不到,非看人眼睛的刺,这是不能自知。我们每一个人一定要清楚了解自己,而我们人恰恰有一毛病,就是喜欢看别人缺点,这叫负面偏好。喜欢看自己优点,喜欢看自己成绩。

比如说心理学家做过一个测试,让几个人完成一项任务,完成以后,让每个人来形容自己在这个任务里边所占的份量、所占的贡献,结果每一个人都讲我怎么怎么样,结果把这几个人的贡献加起来一看,远远超出这个任务的意义了。就是说每个人都说“这个事全靠我,我拯救多少多少”,那人说“我拯救了20个人”,结果一看一共才拯救20个人,他们五个人每个人都说自己拯救20人,就是每个人都愿意夸大自己的作用,夸大自己的功劳,这就是人的本性,人喜欢多看自己的优点。

所以,能够公平的看待自己,看到自己优点,也看到自己的不足,在低谷时看到未来的希望,在高峰时看到未来有的危机,这是我们需要学习的本事。一定要了解自己,所以老子讲“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实际上真正到了一定境界以后,了解别人和了解自己应该融为一体了,因为你和众生本来没有差异,了解自己就了解众生,了解众生在众生中也看到自己。

我记得好像是王家卫的《一代宗师》里,有一句话叫“练武功三个境界,叫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这三个境界。我认为经历过这三个境界以后,最终这三个境界要打通,因为您见众生也就是见自己了,见了自己也就见众生了,见到众生也就见了天地了,天地、众生等等与你都是一体的,这在《金刚经》里叫“一合相”。我们跟所有的都是对应的,所以真正到这境界,你知人,然后自知以后,这样的人做事才能真正的圆融无碍的,这是老子给我们人生的启发。

讲到这,跟大家讲个小事。就是有一天我妈突然给我打电话,说儿子你讲《道德经》里的音频我都听了,你讲《道德经》你不能胡说八道啊,我一听我急了。我说妈,我讲《道德经》没胡说八道。我妈说怎么没胡说八道呢?你神化自己了。我说我怎么神化自己了。我妈说,你说自己能呼风唤雨,你说要下雨了,结果一进车里边,10秒钟就下雨了,你这不胡说八道吗?

我跟我妈说,这是真事啊,我是真的如此啊,这是真事,我绝对没有胡说八道,这是真实存在的。当时确实是我看天阴的差不多,我说一会儿我们上车就下雨了,结果一进车里边,10秒钟雨像水龙头打开一样,大雨就下来了,也可能是我对天色的观察,也可能是在大小洞天那地方有感应。我说,妈,这事是真的存在的,我一点没有瞎编,我瞎编我就不姓罗,我拿姓氏来起誓。我妈说那也不能神化自己。我说没神化自己,因为我马上就讲了,我说我也碰到过被浇得落汤鸡的时候。这是真的,我也被浇成落汤鸡,我在上海讲课,结果出这操场,被大雨浇得落汤鸡一样,那雨雨伞都挡不住,最后皮鞋里边全是水,我吹了一晚上的皮鞋,拿电吹风吹,把皮鞋吹干净,因为第二天要讲课,外面大雨哗哗下着。

所以这不是神化自己,就是说我们每个人都有优点有缺点,有的时候你会跟天地有感应,有的时候会失去感应,每一个人也都如此,我跟众生是一样的,我不是说我多么厉害,其实每一个人也会有这样的经历,就是你在生活中出现那么巧合的事,难道真是巧合吗?我想也许不是的,是您以另外的方式在跟这个世界沟通,我们每个人都有这种能力,我们每个人也都会失去这种能力,就是每一个人都是一样的,所以这叫众生是平等的,但是通过我们的修炼,通过我们学习提高,我们可能会更加了解这个世界。

我为什么讲到这呢?我其实讲这故事,是给大家增加点兴奋感,但是绝对不会神化自己,因为“自知者明”,我自己很清楚自己,我自己也被雨浇过落汤鸡,所以对自己要有一个特别清醒的了解,这叫“自知者明也”。在生活中如果能够随时自知,又能了解别人,“知人”,合起来这叫“明智”,各位看到没有?叫“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智和明合起来就是明智,这样的人就是明智的,所以这是我们人生必修的功课。朋友们,我们一点点大家一起去提升,一点点去学习,我们争取变成一个明智的人。

朋友们,今天《道德经》就讲到这儿,明天这个时间接着来跟大家分享老子又给我们什么样的人生启发了,我们明天再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