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爱新作品:徽州西溪南与《金瓶梅》

诗韵依依

文学微刊

素笔为你写邂逅   素笔为己爱停留

徽州西溪南与《金瓶梅》

作者|李爱新 主编|幽梦静美

有着绿野仙踪之称及相传《金瓶梅》的发源地,位于黄山南麓的西溪南村,古称丰溪、丰南,形成于唐,历经宋元,鼎盛于明清。
西溪南村,历史悠久,文化渊源。村中绿树成萌,百鸟栖息,溪泉环绕,依山傍水,风光秀丽,气候宜人。丰乐河穿溪而过,溪水清澈,水草丰茂,鱼翔浅底,一条宽大的石板桥跨过丰乐河直通西溪南村。
这里古时以盐商为主,是徽商聚居地,古徽州最富庶之地,被誉为“满朝朱紫贵,江淮满银山”。
明代中业,多大商巨贾汇聚此地,一时四方文人雅士联袂而至。
明苏州四才子之一的祝允明曾捷足先登,为西溪南题写了《丰溪八景》之诗。另祝允明和唐寅在这里还设有一处私家花园,名曰“果园”。园内珍花异草,亭台楼阁,小桥流水,他们曾在这里广交天下名士,吟诗作画,秉烛夜谈。现虽旧容己损,但遗迹仍然可寻。
明末,西溪南人吴桢,家藏稀世墨宝甚丰,大书画家董其昌曾来他家并与之结为挚友,对其珍藏宝墨给予鉴定题跋,摹敕上石。明朝大司马汪道昆,邻村松明山人,距西溪南村仅一水之隔,曾为西溪南撰写过不少文章流传后世。
清大画家石涛也来过西溪南,并作了“丰溪八景”画,现存上海博物馆。新安画派的开创大师,清画家渐江的《江山无尽图》中所描绘的丰溪风景也出自于此,从中感受到“笔墨千秋事,诗文百代传” 的诗情画意。
如今的西溪南古村保存较为完好。村中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老屋间”、“绿绕亭”等大量明清古建筑,有“丰溪八景”(古祠乔木、梅溪书屋、南山翠屏、轴畴绿绕、清溪涵月、西陇藏云、竹林凤鸣、山源春涨),“溪南十园”等。这里的古村古桥古建筑,湿地河流黄杨林,雾山雾水等都需要慢慢地用心去品味,去踏访寻踪散落在街巷古宅中那些弥留的古韵。
如今的西溪南村仍居住着一位有着“中国民间研究金瓶梅文学第一人”之称的,在我国金学研究史上有点影响的乡野草民苛洞(潘志义)先生。其潜心研究金学一生,首次提出《金瓶梅》来自古徽州地区歙县的西溪南村,作者为汪道昆,并发表了一系列论文,受到一些金学研究者的浓厚兴趣,并在金学界引起较大争议。他认为《金瓶梅》故事的发源地就在西溪南的古宅院果园及大街里。书中描述的人物、情节、建筑和风格,甚至语言等都与西溪南极为相似。特别是作品中的西门庆宴请潘金莲,潘金莲诱惑西门庆等的几道菜谱,大多是徽州地区农家常见的菜等。
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吴晗先生就曾于三十年代提出《金瓶梅》可能来自于古徽州,作者为明代著名戏曲家抗倭名将,歙县人汪道昆的推断。《金瓶梅》书中描写的许多生活用具和物具等均出自于徽州,比如“火笼、坐桶、果盒、菜篮、山核桃、盐笋、冬笋、雪梨、枇杷、铜陵特产大通生姜等等”。《金瓶梅》书中的故事情节,描写的自然环境及各类型建筑等至今在西溪南依晰可见,千年的银杏树,五百年的桂花树,二百年的罗汉松仍然生长旺盛,独具观赏性。
如今在老街的一座有百年历史的古建筑里,成立了“金瓶梅文化研究展示中心”。吸引了众多的金学研究的学术专家、学者及《金瓶梅》的爱好者前来探究,其中也会引起不少争论。所以来这里游玩,处处都能感受到金瓶梅的气息。
我近期随友去歙县办事,返回时特意绕道游览参观西溪南村,也曾想慕名拜访《金瓶梅》研究者苛洞先生。皆另一位朋友因故未能随行,经其联系得知先生己出门云游不在府中,最终遗憾而归。

下附作家简介:

诗韵依依签约作家风采 : 李爱新,望湖精舍主人。安徽合肥人,业余爱好书画、摄影,读书,尤爱中国传统文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