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州“官”镜见证千年“丰国监”
据《宋史》、《元丰九域志》、《嘉靖建宁府志》记载,“丰国监”始建于北宋咸平三年(1000年),至南宋绍兴三十六年(1156年)停铸,历时156年,是北宋初四大钱监之一。
北宋熙宁间(1068—1077)全国计有十七监铸钱,每年共铸百万贯,二十万贯铸于建州(今建瓯)“丰国监”;大观年间(1107—1110)江、湖、闽、广计有十监,每年铸钱二百八十九万贯,其中二十四万贯由“丰国监”铸出。据《宋史-食货志》记载:“凡铸钱用铜三斤十两,铅一斤八两,锡八两,得钱千,重五斤,唯建州(“丰国监”)增铜五两,减铅如其数。”
“丰国监”除铸钱外还铸镜。笔者近期在建瓯市博物馆的建州镜展中,亲眼目睹两枚罕见的建州镜,镜呈方形素缘,钮座外主纹饰为双凤舞蹈图,上下两只凤凰绕钮飞舞,工匠对凤凰的长尾作了夸张的表现,尾羽如同花枝飘逸,撩人眼目。其中一面为四角处分布10字手书范铸铭文,连读为“匠人蓝文,丰国监造官(押)”,另一面旋读为“崇宁四年(1105年)丰国监匠人黄十九黄小五铸造官”,共计手书范铸18字铭文给我们提供以下信息:
1 铸有确切纪年,它可以把文物定格在具体的时空中,特别能体现历史价值。
2 铸有“丰国监”铭文,确认出处。营所在建安县中和坊(今建瓯市公安局后院)。
3 铭文中有两位匠人的姓名,责任具体到人,说明制作工艺之严谨。
4 最后“官”字铭,明确属性,与五代时期“都省铜坊官镜”有明显的区别。南唐最高行政机构为尚书省,又称“都省”,其中工部掌管“铜坊”,坊是手工业管理机构。建州“官”镜是目前发现唯一一枚铸有年号并记年的“丰国监” “官”铸镜。
当我欣赏这枚铜镜时,它历经九百多年,至今依然文饰清晰,直接见证了千年“丰国监”在北宋时期辉煌的铸造业,铜镜上的铭文已成为今天研究宋代钱币史和铜镜史的重要材料,对于历史学者而言起着证史、补史的作用。
(本文刊于《中国钱币》2013年第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