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显德 | 放 山

总第1445期

图|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

放山,是东北人的行话,我不明其意。在我家乡说起放山来,那就是放山拾草。放山对农人来说,那是至关重要的大事,一次放山拾草,就能解决几个月乃至半年做饭的烧草问题。“柴米油盐酱醋茶”,这是生活中所离不了的,且排在第一位。农人们一听说放山,浑身就来劲儿,孩提时代,少不了跟着大人们上山拾草的经历,现在想起放山拾草的经历,仍印象很深。

那时候,放山这天的凌晨,村里的大喇叭就会突然地响起来:“大家请注意,大家请注意,今天放山,今天放山……”大喇叭的吆喝声,如战时的一声令下,村民们就如同紧急集合的士兵一样,迅速起床,胡乱穿上衣服,仔细地辨听着大喇叭的声音,我父母都在村里工作,大喇叭一响,就知道是说放山的事儿,他俩就急喊着我和弟弟:“快起来、快起来,今天放山。”听到父母的喊声,一看天还大早呢,总是睡眼惺忪地,显出很不情愿的样子。学校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只要村里放山就放假。放山,对孩子们来说,是一种锻炼和考验。在父母一遍遍的催促下,还是起床了,急忙准备着上山拾草的工具。这时,听着街坊邻居们也接连着起床了,有催促孩子们起床的声音,有询问工具的声音:“镰放哪去了?”、“怎么,绳子又找不着了?”一听就很着急。还有准备手推车、扁担、镰刀、竹筢的声响,似乎还有街上急走的脚步声,因惊动而引起的高叫声,混杂在一起,打破了山村清晨的沉寂。

准备好了工具,用包袱包好了中午的食粮,挂到了扁担头上,一看天还不亮,就提上灯笼,急急地向山中进发了,走出村口一看,一盏盏灯笼从四面八方涌向山里,村子里只有留守的老人和力不能及的儿童。

老家的山坳有老龙湾、老驴崖、石胡同、憋死牛涧几个山草、松刺多的山坳,农人们根据自己居住位置、平时上山拾草的经验,各自奔向自认为草多的地方,不熟悉山里情况的,就跟在后面走。居住的村子离山坳大约有六七里,一群群人就如同电视连续剧《闯关东》一样,在晃晃荡荡的灯笼的映照下,深一脚、浅一脚地急急行走,就连偶尔的说话声也变的急促了,这不免在我儿时的心灵中留下一种“抢”的记忆。

到了山坳,站着一停歇,略一思量,几人一商量,就上山了,走在前面的人,选好了草多的地方,就把手推车一支,扁担一扔,开始割草或用耙子划拉草了,走在后面人,一边在半山腰转悠着,一边端详着草多的地方,最后,也放下工具开始拾草了。拾草这活看起来粗糙,实际上也道道很多,有的人蹲到一个地方,很少见他挪动,看起来不很费力,但动作很熟练,很快就能从他手中拾出来一大抱草。有的人在这里割一把,那里拾一点,忙活了半天才忙活个“狗脖子”(当地笑话拾草少),及至到了中午时分,拾草的人就陆续下山,有用后背背着草的,有用扁担挑着的,有赶着下山吃饭的,到了山坳里一看,会拾草的和不会拾草的分明,拾草多的自然令人“啧啧”称赞。

直到山上的人都下来了,就准备柴草,生起篝火,开始“做”饭,一般都是从家里带了玉米饼子和咸菜,有的还带着小咸鱼,都放到篝火边的石头上烤,烤熟了,就围坐在一起,一边吃,一边聊着哪个地方的草多,哪个地方的草少,心里也就有底了。吃完了饭,有的就卷着烟,吸上一袋烟,有的就去寻找山泉,趴下“咕咚、咕咚”喝足了水,再掬一捧山泉水洗一把脸,惬意极了,一上午的疲劳顿消,接着,又上山了。

下午似乎比上午就轻松了许多,上山猛干上一阵子,就要盘算着往山坳里运,有的上午割的草还没运完,就早下手,把一铺、一铺的草用长草打成结捆好,再把一捆捆的草用绳子捆成一大捆,急急忙忙地背着、挑着往山坳里运,及至太阳还有一竿子高的时候,就相互招呼着下山装车子,装车也是一门学问,有的人装的草很多,显得很大气,推起来却很好推,而有的人装的车子并不大,却不是“前沉”,就是“后沉”,很不好推。装好了车子,太阳也将落山了,回家还有一段很长的路,就吆喝一声,开始推着车子往家赶了。

满载着草的车队在崎岖的山路上奔走,女人和孩子紧跟着自己的车子行进,到了爬坡的时候,以便拉拉、推推,那时,我还推不动车子,只靠瘦弱的父亲推着车子,我在前面拉着,母亲在后面推着父亲的腰,全家人形成合力,把车子顺利地推上了坡,现在想来,这一推一拉中,凝聚着多么深的亲情啊!就这样,一路走,一路伴着“吱呀、吱呀”的车闸声,伴着男男女女的欢笑声。这时,我才真正感受到,放山拾草的真好,这是别处所感受不到的,也是平日里所体验不到的生活。

不觉天黑下来了,上山拾草的人们也到家了,留守家里的老人和孩子们都闻声迎出来,一齐帮忙卸草、垛草垛,此时老家的门前,响起了阵阵欢声笑语,划破了静寂的长空,一会儿,各家门前就凸起了一个个像小山似的草垛,这是乡村百姓的收获。

放山,带给乡村百姓的是忙碌,还有忙碌后的收获,更有收获后的欢乐。

作者简介

乔显德,笔名江北乔木,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电力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在线、江山文学签约作家。创作散文等200余万字,散见于人民日报社《平安校园》《散文百家》《工人日报》《青海湖》《作家眼中的黄河口》《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电力报》《国家电网报》《上海散文》《中国作家在线》《当代散文》《天津日报》《京晨晚报》《京财时报》《江苏文学报》《西部散文选刊》《读写天下》《文学世界》《农家书屋》《工会博览》《美术教育研究》《山东散文》《潇湘晨报》《旅游散文》《金沙江文艺》《山东商报》《胶东文学年选》《小学生学习指导》《青岛日报》等150多家报刊。荣获首届“娘亲杯”全国征文大赛奖、首届黄河口散文奖、“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散文类二等奖等六项国家级奖。《家信》《大海行船》列入全国十几省市高考模拟试题。

精彩回顾
乔显德 | 老家的文司令和武司令
主编:风雨薇、绿柳
julichuanmei@yeah.net

扫码关注,阅读精彩

(0)

相关推荐

  • 鬼火老人

    原创 叶木喊山 叶木喊山 昨天 喊山摄影 文〡叶木喊山 有一年七月十二龙川镇庙会的时候,戏园子外面来了一个卖彩色小灯笼的老人.这个老人须发花白,慈眉善目,但就是看着面生,镇上的人都不认识他. 每年的龙 ...

  • 【散文】吕春勤/溪山人家

    立足河南面向全球的原创文学作品发布平台 用文字温暖世界 吕春勤 那一日是整个冬季最晴好的一天,也许是因了山区的缘故,天,蓝的纯净,云,白如棉絮,太阳终于甩开了城市里昏黄雾霾的纠缠,舒展着自由的好心情, ...

  • 大峡谷探古

    何永胜 天渐渐黑了下来,一团团乌云在山脊上翻滚.凉飕飕的晚风扑进阴翳的山谷,裹挟着氤氲的雨意.我不止一次经历过巴山大峡谷的秋雨,铺天盖地,像一个吹口哨的少年,来得急,去得也快,一盏茶的工夫,便从这座山 ...

  • 日出东山坳

    两个月前的茂县之行,清晨的日出延时拍摄.日轮始终未能"挣脱"牵绊,跃出云海,如此反倒留下了与云朵缠绵的浪漫过程.种瓜得豆也是摄影的乐趣之一.

  • 【诗】灯笼草

    昔年不更事,尝学种桑麻. 苦无尺寸田,可以栽幼芽. 更无桑麻种,独立来当家. 遍观宅边草,独此颇潇洒. 有干亦有枝,枝分更多杈. 梢挂灯笼翠,根扎浮土发. 徒手挖掘起,种在艳阳下. 细细拥红土,缓缓施 ...

  • 灯笼草,童年时你玩过吗?

    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灯笼草,一种以前经常可以看到的野草,因其挂有许许多多的形似灯笼的果实,而引起儿时孩子们的兴趣,我们经常采它的果实,捏破它的苞发出"噗.噗"的声响,以此作乐.它 ...

  • 【首届天津散文杯征文】家乡的山岗,皱褶着我成长的秘密

    天津散文·微刊 天津散文研究会的文学交流窗口 展示精良散文.选拔优秀作品的专业平台 家乡的山岗,皱褶着我成长的秘密     广东 邓翠群  我家乡地处珠江三角洲中北部,属于半丘陵地区.村庄坐落在一个小 ...

  • 【西散原创 • 初语阅读】范桂凤作品丨老父八十

    <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线上平台:初语阅读 初语阅读--西散原创高端平台 初语阅读--中国原创精品散文基地 初语排行榜--中国原创精品散文风向标 老父八十岁,按故乡的乡俗,我们儿女要为他做一 ...

  • 醉美甘南 ||徐玉霞​

    醉美甘南 徐玉霞 如果把别处的草原比作是秀美单纯的少女,那么甘南草原的美应该是丰腴成熟之美,它自带了几分多情少妇的韵致,闪烁着风情万种.夺人心魄的魅力.后来,我常常梦见那段草原之行,它将我的人生变得开 ...

  • 再回首 ‖ 刘飞宇:挖竹鼠(散文)

    低调普通毛白菜  超凡脱俗好平台 浩如烟海的文坛,数以万计的公众号, <毛白菜>凭什么让你驻足流连? 请走进恬静纯美的<毛白菜>文学世界,她会告诉你答案! 周末,有朋自远方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