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老街》2011最早后记:感恩大连和朋友

2011年7月4日,书法家邱程光题写书名。

2020大连文化研学第8期开始啦!招募走进甘井子的伙伴!

2011年7月9日制作出封面

很偶然的缘故去了厦门和青岛,因而有机会看到许多美丽的老街和文人骚客住过的老房子,便处处与家乡做对照,进而开始浅薄的思考。
实话实说,如果没有看过鲁海先生写的《青岛老街故事》,就不会产生创作《记忆·大连老街》的念头。
无论是阅历还是文笔,都不及许多专家。
之所以能坚持做这件事,估计是两个原因。
第一是爱,至爱大连才会坚持坚持再坚持,因而得到许多人的无私帮助。
不能忘记孟令骞兄的鼓励和帮助,朱爱华兄的照顾与提携,贺兴基老师的支持和厚爱。
尤其不能忘记郭朝辉女士的信任。
永远感激许许多多无私的朋友们。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因为齐鲁孝儒精神。
《记忆·大连老街》原名叫《大连老街故事》,后来改成现在的名字。
提起大连老街,人们便会想起老大连。
老大连不应简单归结为殖民历史,老大连以齐鲁文化为根,老大连精神也是“海南丢”闯关东精神的缩影。
曾经几度想放弃,但是每每念起先人,想到流着海南丢的血,便默默地对自己说,再坚持一下。
阅读和整理大连史料非常枯燥,甚至有些痛苦,不知道自己是怎样度过这样的难关。
也许这就是老人常说的天道酬勤吧!
从2004年10月开始搜寻、积累各种与大连有关的书籍和报道,如地图、照片、报纸、商标、小人书等等。
买来的书被一次又一次重复标记,电脑桌面也堆满了各种资料。
2009年9月,因为凤鸣街将被拆迁,感觉不能再等下去了,就开始了肤浅的记录。
为了尽可能保证信息准确,几乎走遍了大连老街。
每走一回老街便会多一份感动,为自己,为朋友,为先人,更为这座城市。
寻访过许多的老人,也碰到了许多未解之谜。
对那些老人,始终心怀尊敬。
对那些未解之谜,始终秉持“绝不留下一点疑惑”的态度。
非常感激郭朝辉女士,她熬夜找出许多瑕疵和盲区,让我一一解释。
重读修改后的手稿,有沉甸甸的感觉,再一次真心感谢曾经一起努力一起期待的朋友们。
许多人把《记忆·大连老街》看做大连历史。
我没有资格写历史,它不是历史,就当做故事吧。
大连故事更让人神往,老大连永不消逝!

2011年11月18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