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ppppp到ffff,你的Piano能做到么?

我绝对相信,钢琴高手,乃至于键盘乐器高手,不管弹奏什么样的键盘,都能在触键方面有深厚的功底,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都能以自己可控的琴键触底速度触键。有力度感应的键盘乐器,无论是原声的,还是带电的,从拾音原理上,最终只认琴键触底的一瞬间,琴键的即时速度,通俗点讲,就是“急刹车前的最高速度”。高手们对此已经形成牢不可破的肌肉记忆,给的这个速度可谓随心所欲,而且可重复性强。连续来100个,说好的三斤二两,就不会弹着弹着,变成三斤一两或三斤三两。如果是功力未到家的,荒腔走板的几率就会大增,不信者用手机给自己录个音,回放自己听一下撒......

(二)这个速度的上限与下限,只与自身功力有关,和乐器无关。就如用手指头敲桌子,最轻者可以完全无声,仅凭手指尖的触感神经告知大脑“已经碰到桌子了”;最重者可以让桌子被敲得咚咚作响,同时让手指尖有被撞击的疼痛感。高手们弹琴,自然是有能力,让自己的触键速度在距离很远的上下限之间任意“无级变速”,达到出神入化的高超境界。

听起来很美,好像马上就要跨入##主义了哦......慢着~弹的不是空气,弹的也不是桌子,而是叫Piano的玩意儿。应该先去问一问,Piano这一关通过了没有?如果是原声钢琴,不是用手指去敲击或拨动琴弦,而是七弯八拐地传动到琴槌那里,让琴槌成功敲击琴弦了才算数;如果是电钢琴,也要让安装在特定位置的触点感知到琴键,重锤或琴槌在某一点位的即时速度——哪怕是触键速度上下限已经“顶天立地”,“无级变速”已经信手拈来的绝世高手,遇到不同的琴,又会咋样?——这个,可就好玩了:

我就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和掌握的各种信息,设计了以上的图,仅供示意之用,里面列举的每一个“品种”,不针对任何品牌型号。至于上限与下限各自能达到的位置,更不要胡乱猜想,对号入座。这只是我一个人的主观判断,而且是意思意思一下的定性分析,不是经过精密测算的定量分析。

上面的“强音天花板”是指该琴的强音发音上限,原声钢琴而言,取决于琴本身的设计,包括琴弦的长度,分布,音板面积,材料和弧度等,还有琴身的外形尺寸,一般而言大琴嗓门大些,这没什么不好理解的。还有键盘与击弦机的设计和调校水平,这决定了琴槌能获得的击弦动能峰值;电钢琴呢,就取决于功放和喇叭的功率和调教水平,也是功率大喇叭多的电钢琴音量会大些,除此之外。还有设计时就考虑到的,到底给多大的音量,什么样的音质给MIDI击键速度为127的音符。

下面的“弱音无效区”,在原声钢琴这头,和击弦机被调校到的Let Off(断联)距离有关,Let Off发生后,顶杆不再对琴槌提供推力,琴槌凭借自身的运动惯性去完成这最后的击弦距离。严格而言,不论是三角钢琴还是立式钢琴,在这击弦前的最后一点点行程里面,琴槌做的是减速运动。

三角钢琴那里,Let Off后,琴槌受和运动方向相反的重力,还有琴槌柄关节的摩擦力:

立式钢琴那里,Let Off后,琴槌受勾簧累积的形变弹力也和琴槌运动方向相反,同样也有琴槌柄关节的摩擦力:

综上所述,三角钢琴也好,立式钢琴也好,因为这些“往后扯”和“往下拉”的存在,如果琴槌获得的击弦动能不足,就可能使琴槌根本到不了击弦的位置就往下落(三角钢琴)或往后退(立式钢琴),这个音就彻底没了;或者琴槌勉强到了击弦的位置,但因为动能已经几乎被消耗殆尽,使击弦时间过长,导致不能使琴弦正确发音——挨一下,靠一下,Kiss一下......可怜的一点儿弦振又被琴槌的羊毛几乎吸了个干净。哪怕勉强有音也是极弱极弱,音色也不对头,这种时有时无,不可控靠“运气”的弱音,我把它归入“弱音无效区”,一点儿都不冤。

如果是电钢琴呢?请先看剖面动作图:

电钢琴感应到的“力度”的原理是,因为琴键带动里面的重锤或击弦机结构的运动,安装到恰当位置的触点(哪怕只有两个)被先后接通,其“时间差”就被电钢琴的“大脑”翻译为击键速度信息,指定为0~127共128级力度里面的某个具体力度值,从而通过读取芯片数据和加入运算,给出一个恰如其分的声音。电钢琴可不管你“琴槌有没有敲弦”,只要通过触点接通时间差得出的琴键触底速度,大于设定的最低触底速度,或强或弱就会有音。对比部分不怎么靠谱的立式钢琴(很大的原因是击弦机没有及时调校到位或麂皮被严重磨损引起的,不是“绝症”),电钢琴的弱音操控不容易“丢音”,而且相对弱音层次丰富。我是从发音原理来分析研究,从而得出这个结论的,不服者欢迎来辩。

明确一点,慢得太过分的触键,原声钢琴和电钢琴都不会有声音的。在原声钢琴那里,琴槌Let Off时的即时速度太小,几乎不能再继续运动了,自然也就完成不了击弦行程的全程;在电钢琴那里,先后接通两个触点的“时间差”太长了,机器据此判断力度值为0,所以也不会有声音。

在理想的状态下,不是慢得过分的触键,原声钢琴和电钢琴都应该发音,但是由于琴本身状况的差异,造成了弱音部分拾音能力和可控程度的明显区别和落差。这个问题值得重视,也是我写本文的初衷。自己搞出来的这个图,也为了阐述各个品种之间普遍存在的差异,不必纠结于某个品牌或型号的琴,一定会被放进某一个品种里面“被归类”;又或者是具体到某一台原声钢琴,其强弱音上下限,和琴本身的底子有关,也和被维护保养调整的程度有关。还有,每台琴的上下限是可以变化的,一个是“设置”:说的是电钢琴,如果外接了大功率的音响设备,强音的音量和声压会比电钢琴自带音响大大拔高;如果调整菜单,把它的力度敏感度往Heavy那个方向设置,同样的触键,弱音能呈现的层次会增多,也就是说下限会下移。另一个是“范围”:说的是原声钢琴,如果它的击弦机年久失修,这个上下限会同时收窄,变现为强音上不去,再猛的触键速度也白搭;弱音只能从某个档位(比如p)起步,再低一点的触键速度,钢琴直接罢工——没音,问你服不服气?你不服气又能咋滴?

这里放四个视频,各位打开仔细听一下:

(1)这是CASIO的GP500现场弹奏的古典乐曲(具体曲目不详):

(2)这是Roland的LX-708现场弹奏,曲目是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第三乐章》:

(3)这是YAMAHA的NU1现场弹奏的肖邦《即兴幻想曲》:

(4) 这是在“知乎”上面找到的CASIO的GP510现场弹奏,曲目是拉赫玛尼诺夫《前奏曲OP23.No5》,弹奏很激烈,动态对比极为夸张,很值得一看。无奈腾讯视频那里找不到,我就放链接上来了:

https://www.zhihu.com/zvideo/1259603192397770752

以上视频,均为各品牌的官方拍摄,这几款电钢琴,价钱都差不多,RMB3万上下,Roland的LX-708相对贵一些。从档次而言都属于高端了,至于具体每一台的表现,和琴的音色设置,录音技术细节,演奏者的个体差异等因素都有关,所以我建议大家无谓在音色的差别优劣方面打嘴炮(要Fair Play,需要把琴放到同一个场地,使用同样的录音录像设备,由同一个人弹奏同一首曲目......),多留意它们呈现出来的音量与音色的动态范围——“原来高手能让琴这个样”。

从视频也可以看出,这些琴的音量与音色的动态都足够宽泛,起码比那些因为出厂质量不佳或维护保养不到位而被我扫进“劣质立式钢琴”这一堆的,更加接近理想状态:弱得下去,强得上来,而且精准响应钢琴家的触键功夫,呈现出细腻丰富的层次。我不是说这些电钢琴就是完美了——我只是说,在响应演奏者的触键方面,它们都几乎做到极致了。在这个价钱上,能有这样的强弱表现力,说得过去了,仅此而已。钱包都在自己手上,要买啥琴自己说了算。

说了这么多,至于用什么样的钢琴来演奏,教学,练习,有心者看了我做的那张五彩缤纷的示意图,也起码应该明白个大概了吧?也应该知道对乐曲的表现力有什么影响了吧?还有,知道用强弱音范围过窄的琴会有什么后果了吧?——“既然最大力也就这么响,再大力也白搭,那我就干脆省点儿力气算了。”“这台琴,琴键触底速度再慢一些,就会没音了哦,那我的任何触键速度,绝对不能低于这个速度,琴键下去了却没音的风险,我可担当不起。”——这个负面影响,你说是小还是大呢?再牛的高手,遇到这样的琴,也只能落得“虎落平阳被犬欺,龙游浅水遭虾戏”的下场,只能被动改变自己的触键习惯,以免再被琴“算计”。因为音量和音色变化动态范围展不开的缘故,出来的声音效果大打折扣那也只能认了。如果不立刻调整自己的触键习惯去迁就之,结果肯定会更糟。如果是琴童从小在某台强弱音上下限不达标的琴上练习,不管是原声的还是带电的,肯定对良好触键习惯的形成拖后腿。我写这篇文章,就是要提醒大家在选购的时候,要留意“强音天花板”这个强音极限不能过低,标示“弱音无效区”的弱音起步线更不能过高,这不是玩笑,如果高价买了个二货回来再后悔,就晚了。

原声钢琴,如果挨着顶杆的那块麂皮(下图红圈处)用料不过关导致磨损过快的话,也会大大缩窄钢琴的强弱音动态表现。为啥?每次击键,顶杆就和蒙着麂皮的转击器接触,推动琴槌击弦。

顶杆和麂皮之间有相互挤压,还同时有相对滑动。如果麂皮初始质量不过关,或耐磨性不好,新买回来的钢琴用不了多少年,就会个别地方被磨薄而显得厚薄不均,表面摩擦系数严重脱离设计标准,有的甚至呈现“烂毛巾”样的拉丝表面......这会严重降低顶杆推力~琴槌所获动能的转化率,俗称“打滑”。就像,沾满油脂的手,不能轻易扭开光滑的球形门锁,我拿这个来类比,你们懂的。

麂皮被严重磨损了的话,调整击弦机各个可调零件是没什么大用的,因为此时麂皮的部分失能,使到Let Off时,琴槌与琴弦的“脱进距离”时大时小不稳定,很难捉摸,为求保险,师傅也只能把“脱近距离”往大的方向整,万一某次“脱近距离”变成负数,琴槌就直接捂在琴弦那里,发出一个微弱而奇怪的哑音。“脱进距离”一大,对弱音的拾取能力和精准度肯定大打折扣,无形中,“弱音无效区”的弱音起步线就被抬高了。其实也不是用得久的钢琴,这块麂皮就一定会被磨损得面目全非,看,这台琴是大约50年前出厂的,麂皮依旧厚实,工作面表面状态良好:

这台是十三四年前出厂的,麂皮已经是这个样子了,我调琴的时候已经发现个别琴键的发音有“打滑”的现象:

这种柠檬黄色的麂皮,在某些国产牌子钢琴那里,在很长的一段年月里面,可谓司空见惯。历年来累积下来在用户手里面的,估计现存是数以百万计,想想都有点儿可怕。我每次调这种钢琴,一打开琴壳,心里面就“咯噔”一下子。一般不太熟的,为免得人家说我“敲竹杠”,我一般就对此沉默不语。后来厂家似乎发现不对劲了,把麂皮换成了浅褐色那种,材料明显要比柠檬黄色的厚实绵密很多 ,估计耐用度会好很多,哎~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

要彻底解决掉麂皮的问题,也不是不行,一个字——换,材料不贵,人工费呢,我问到的行情是RMB2000起步。就是说,琴因为麂皮的缘故出现各种状况,琴主要么出钱换麂皮,要么继续忍下去,没别的路好走。

反过来,有些功力不济,触键强弱分不出多少层次的人,在强弱上下限拉得开的琴上面弹奏,结果肯定是磕磕巴巴,各种状况......部分有意或无意“拎不清”者,会毫不犹豫地把“这口锅”甩给琴,反倒埋怨起琴来了——
这琴好难弹啊......不沾尘埃和平整光亮的镜子照出来不好看,还不如开了十二级美颜滤镜的手机呢,这回好的钢琴反而蒙受不白之冤了。

在电钢琴那头,如果厂家一心想要让你高兴,把声音美颜美颜,其实不难:设置在不同的触键速度下,控制好音量的增减范围,更要压缩音色的变化范围:无论怎么弹,音符都是明亮,悦耳,集中,穿透,而且稳定,都是悦耳动听的音色,这下高兴了吧?随随便便触键都不容易磕磕巴巴弹不匀,稍微再注意一点儿,讲究一下,就能有大师级的演奏效果,简直乐翻天了。除了节奏之外的几乎所有的功力不济,技术缺陷都给你掩盖好抹匀了,就算拍视频都能滴水不漏——这是好事么?你说是就是咯......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