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桃新娘 (故事)
文/罗廷辉
漾濞人与核桃的情缘可谓源远流长,人们的生产生活,繁衍生息都和核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就连风俗习惯都渗透着浓郁的核桃文化气息,尤其是彝族婚俗,以至于彝族新媳妇甚至都有着核桃新娘的别称。
姑奶奶采莲就是典型的核桃新娘。
采莲刚七岁时就开始帮寨子里的大户七太公家放牛,一放就是八年,起先是跟着一个老长工,到后来是她一个人。
采莲放牛的辛劳,没多少人知道,而她放牛放得好,那却是有目共睹的。每天牧归时,看着采莲汗津津的脸蛋,看着牛群圆滚滚的肚子,就连生就一副木瓜脸的七太公,也常常露出一脸又甜又暖的笑意。
七太公脸上笑得甜,暖。采莲心里头却酸,寒。她放牛那么多年了,七太公家每天管她一个饱,每年添她一身新衣。此外,再也没有一文钱或是半袋粮什么的任何表示。
小孩家家的,心里头有了想法,肚子里可憋不住,别处不敢讲,父母跟前自然没有什么顾忌。
“莫瞎说!你一个小屁孩晓得什么?七太公贼是贼精,只是他就是钻到钱眼里头,身后也会有一根线留着。在富贵人家里头,他算是个讲情义的人了。”父亲很认真地说,说完还白了采莲一眼。
既然父亲不让说,采莲也就真的没再提过这话头,只是到了出嫁前几天,那酸,那寒,又不自觉地打她心底冒了出来,并且一下子达到了极致。她家穷,婆家更寒酸,她担心过门后睡觉连个垫盖都没有。
父亲听了她的哭诉,背着手就出门去了七太公家,她原想七太公就是再抠门,也不至于抠到一帘草席一床棉被也舍不得的田地。不曾想,父亲回转来时,那双手还是背在身后。
过门前夜,采莲一直在黑暗中圆瞪着眼睛,可就是怎么也看不到父亲所说的,七太公钻进钱眼时身后留着的那根人情人义的线。
翌日一大早,天还没亮明,父母亲就相跟着出了门。
出去了,就一直没回转来。
采莲的心,更是寒透了,整个早上,一时哽咽,一时抽泣,哪里止得住?
“采莲,走,跟我上七太公家。”快晌午时分了,父亲才回转来,进门就说。
“阿爹,我七岁开始就天天给他家放牛,都八年了,雷打不动。难道说今天都还要去放吗?我不去,要去你自己去!”采莲强忍住啜泣,憋着一肚子委屈,自然没给父亲什么好嘴脸。
“傻姑娘,说什么呢,今天是你大喜的日子,咋个会叫你再去放牛?有好事,七太公在等着呢。”父亲爱怜地看着采莲,陪着笑说。
看着父亲的样子,采莲心软了,不忍心再难为老人家。再说她也真想看看自己一个放牛姑娘,和那么抠门的七太公之间,究竟能有什么好事,也就没再说什么,跟了父亲就走。
自己家里冷火秋烟,七太公家倒是挺闹热的,采莲一进门就看见院子里摆满了桌椅,站满了亲邻,灶房门前一溜顺摆的都是洗净、切好了,等着下锅的菜肴。
就在采莲进七太公家大门的那当口,她那从邻村赶来迎亲的男人,也怀抱一坛子香油,在一个迎亲婆子和几个相帮汉子的陪同下,满脸拘禁和窘迫,迟迟疑疑地往那儿走来。
看着七倒八歪走来的那伙人,正感到大惑不解,采莲就被人群簇拥着进了大门,进了厢房。还没等她回过神来,装箱礼就开始了,毕摩的祷祝和人群的拉声应和,便一浪紧接着一浪,朝她幸福地涌来:
“今日黄道吉日,今时吉日良辰;吉日成婚吉祥如意,良辰装箱大吉大利!”
“谢——金口!”
“果是什么果?”
“金果银果核桃果,八仁核桃同命果!”
“饼是什么饼?”
“花好月圆柿子饼,多子柿饼圆又甜!”
“同命核桃镇四面,镇得良缘万年长;圆圆柿饼锁八方,锁得子多孙昌盛!”
“谢——金口!”
紧随着寓意美满姻缘四平八稳的四个同命核桃,和家庭和睦子孙繁盛的八个柿饼,次第在喜柜的四角安放妥当,虽说没有金银首饰压箱压柜,可一箱一柜还是被垫褥盖被,新衣服新布料塞得满满当当。
猝不及防的采莲幸福得眼眶里泪水直打转。
装箱礼毕,七太公木瓜脸上氤氲着又暖又甜的笑意,慈爱地说:“小莲,你刚托生,你爹就开始为你的陪嫁核桃犯愁了,没有核桃树,也没有种核桃的地,只好找我商量,用打小帮我放牛的代价来交换嫁妆核桃树。你放牛整整放了八年,今天该我兑现承诺了,大田根那四棵蛮大的萨秘姆从今天开始就归你了。前几天,你爹来找我,想给你讨一帘草席一床盖被,我想了想,觉得八年来,难得你放牛放得都那么上心,我要是什么表示也没有,那也就太不近人情了,今天这喜宴就算我的一份心意吧。至于你婆家那边,我什么也没要,就单要了一坛子香油。老辈子都知道,我们彝家人婚嫁,遇到婆家家境不好时,就变通用婆家的香油炒娘家的菜肴待客,遵循祖传的习俗,这不是为难男方,反而是迁就,是成全。怕你年纪小,不知道,想多了,也给你解释一下。吃过饭,你就要过门了,到了婆家,好好服侍你姑爷,孝敬你公婆,遇到什么过不去的坎,记得回来找七太公。”
采莲听罢,为自己一直以来的误解愧疚,更为无法表达自己满腔的感激,哭得天昏地暗,一塌糊涂。
就在采莲出家没几年后,新中国成立了,紧随而来的是土改,组建农业生产合作社。
原本土改也罢,组建农业生产合作社也好,政府对作为穷苦人家原先的嫁妆核桃树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明确规定,可采莲与同众多祖祖辈辈吃够了没田没地的苦,受尽了当牛做马的累的人们一样,对新生活充满了向往,她率先专程回到娘家,表示她那四棵嫁妆核桃树归还娘家所在的新集体所有。
消息传开后,那个村外嫁的核桃新娘们纷纷效仿。
转眼,又几年时间过去了。那年集体大锅饭解散,当地适逢年景普遍歉收,很多人家日子难以为继,因连年添丁进口而人口众多的采莲家,更是陷入了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窘境。无奈之余,抱着试试看的心理,采莲肩上扛了只破布袋回娘家借粮。
在那段时间里,那个村因婆家闹饥荒回娘家借粮的外嫁核桃新娘,采莲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
恰巧那个村因核桃树多,土地又肥实,相比之下状况要比周围的四乡五邻好不少。生产队领导看着那些核桃新娘相继回娘家讨荒,想到她们先前在组建合作社时的举动,觉得于情于理都应有所回应,于是专门召开社员大会集体讨论,决定给她们当年归还集体的嫁妆核桃记一份口粮工分。
从那以后,采莲她们几个核桃新娘每年都从娘家生产队领到一份口粮,在艰辛岁月缓解了饥馑,也始终暖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