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时刻必须舍命一搏,胆小者难成大事!
每天为你深度解读《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第23卷,汉纪十五
汉昭帝 元凤元年(辛丑,公元前80年)
【原文】
会盖主舍人父稻田使者燕仓知其谋,以告大司农杨敞。敞素谨,畏事,不敢言,乃移病卧,以告谏大夫杜延年;延年以闻。
【译文】
恰巧盖长公主一位舍人的父亲、担任稻田使者的燕仓了解到上官桀等人的阴谋,将此事告诉了大司农杨敞。杨敞平时为人谨慎怕事,不敢奏报朝廷,便上书称病,卧居在家,同时将此事告知谏大夫杜延年。杜延年将此事奏闻朝廷。
【解析】
前文说了上官桀一伙人造反的不靠谱在什么地方。
在《资治通鉴》关于上官桀造反的材料中出现了这么一个人,大司农杨敞。
说他的处于整个事件比较关键的节也不为过。
他是负责农业的官员,盖长公主密谋造反一事被她的贴身舍人告诉自己的父亲燕仓。
而这个燕仓担任的稻田使者,恰好归杨敞管,所以燕仓将盖长公主之事上报杨敞得知。
得到消息之后的杨敞,彻底蒙了。
所以,随后杨敞的行为就有些奇葩了:不敢言,乃移病卧,以告谏大夫杜延年;
不敢言,算是不参与进去不表态。
移病卧,可以理解为逃避不参与。
告谏大夫杜延年,则是存着让别人去点雷,同时也有两边下注的意思。
按照对杨敞的评价,谨慎胆小怕事,他有如此的行为,可以理解。
但是,严格来说,杨敞想避事又想两边卖好,还想静观其变,完全就是痴心妄想!
1.身份上的尴尬
从杨敞的上位过程来看,他原本就是霍光的下属,后来被霍光提拔到如今的大司农位置。
可以说,杨敞在别人眼中是霍光的人。
这点之前也数次提到,职场、权力场中,你是谁提拔的、受谁恩惠,你不可避免地要打上这个人的标签,并认为是此人一系。
再来看杨敞的行为。
有人报告他盖长公主要搞事情,他直接选择缩头逃避不参与。
看上去两不相帮,实际上是两边都不讨好。
如果上官桀、盖长公主那边赢了,杨敞是霍光的人,那么对霍光党羽清洗杨敞跑不了。
如果霍光赢了,杨敞本来就是霍光人,在这么关键的时候,不站出来,这就叫立场不坚定的机会主义分子。
2.行为上的矛盾
不敢言,乃移病卧,以告谏大夫杜延年
关键在后面8个字。
杨敞得知上官桀、盖长公主一事,因为燕仓的告密,让杨敞面临选择。
杨敞不想参与、怕事,于是选择装病。
如果事情杨敞做到这一步,杨敞转圜的余地还很大。
假如上官桀、盖长公主赢了,杨敞还能拿燕仓高密,自己不说,以此保命。
假如霍光赢了,杨敞就更能以自己生病了,病得稀里糊涂来打马虎眼。
可是,杨敞却把燕仓之事告诉了杜延年。
杜延年也是霍光以前的下属。
杨敞如此做派,可能就只有一个,他看不准到底哪边能赢,但是霍光又对他算有恩,不说心理过意不去,但是自己去说,就是站队到霍光哪边,没得退路。
告诉杜延年,让杜延年去说,这样好的还算是留了半只脚在霍光那边,算是有个交代或是表态。
不过,把杨敞告诉杜延年与燕仓给杨敞报告、杨敞装病结合起来看,那就不一样了。
其一,燕仓告诉了杨敞,但是燕仓有没有告诉其他人,不知道。如果告诉了,而杨敞知道却不说就构成知情不报,往大了说把他打成上官桀、盖长公主党羽都不为过。
其二,杨敞虽然告诉了杜延年,但是相比较直接告诉霍光,就是差了点意思,尤其是杨敞九卿之一,而且还是如此关键的时候。
其三,杨敞病得很巧,而后又告诉杜延年,不管两件事谁先谁后,给霍光的感觉就是,滑头、靠不住,态度极其暧昧。
所以,在汉昭帝下令逮捕上官桀、盖长公主等人之后,对这件事论功行赏。
燕仓、杜延年等人均封侯,而在其中传递了消息的杨敞啥都没有捞到。
由此可见,杨敞如此表现,太让人失望。
而杨敞如此表现,以后还有。
【启发】
有网友问我,什么叫表态站队?
其实看了上面的材料杨敞就是典型的反面例子。
所谓表态站队,不是说你要去攻击谁,而是关键,记住关键时刻,你选择支持谁就是表态站队。
其他时候,可以圆滑。
杨敞的问题,核心在于其性格太过谨慎、怕事。
而这种性子的人,极难做出成绩,能守成就已经谢天谢地。
现实情况是狭路相逢勇者胜。
越是关键时刻,就要豁出去赌一把。
风险与收益共存,又想低风险,又想高收益,哪有这么好的事情。
以上都是正确大道理,大家都知道,所以核心的问题是什么才算是“关键时刻”?
严格来说,今天的分析,应该是三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是分析杨敞做法的不当。
第二个部分,是结论关键时刻要敢豁出去赌一把。
第三个部分却是要升高一个维度,全局地看上官桀与霍光的斗争,以此来看去什么叫做关键时刻。
不过这个部分,今天不展开来说,先简单地说说结论。
所谓关键时刻,即这件事的成败会引起局面的重大变化。
以上官桀准备发动政变来看,成了朝堂霍光一派清洗干净,大量权力职位空出。
同理,霍光赢了,上官桀一派也要杀个干净。
这就成败最后造成的重大变化。
即,原有的平衡打破,造成新的局面或趋势,直到新的平衡。
而在新老平衡之间,将会有巨大利益可被攫取,前提是你要敢豁出去干。
具体这个关键时刻今后再详细分析,今天就先到这里。